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刘济墓发掘接近尾声仍存待解之谜

时间:2014年01月08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吴 华

  墓主人何许人也?两方精美的墓志蕴藏着多少神秘信息?壁画又有什么新发现,如何保护?……伴随着这一系列的疑问,2013年7月至今,备受瞩目的唐幽州节度使刘济墓的全面发掘工作已接近尾声,文物保护及科技考古研究工作也取得了进一步的成效。

  刘济墓规制宏大、保存完整,且出土了一大批精美的随葬器物,特别是刘济夫人的大型彩绘浮雕十二生肖描金墓志,异常珍贵,在全国目前发现的唐代墓志中,仅此一例;墓葬中出土的通体彩绘汉白玉石俑,在全国同类型考古发掘中尚属首次发现;主室的浮雕彩绘须弥座式石棺床,有大量浮雕彩绘金刚、瑞兽图案,制作精美,在全国同类型考古遗迹中实属罕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这次考古发掘工作中,先进科技可谓全程保驾护航。在刘济墓的考古发掘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对墓志进行保护,防止在起吊过程中对其造成破坏,采用了超声波探伤技术对刘济及其夫人墓志进行了探伤分析。工作人员根据超声波无损定量探测得到的墓志缺陷、损坏数据,制定了墓志的加固、补强处理措施,最终两盒墓志完好无损地吊运到预定地点。

  据刘济夫人张氏墓志内容显示,其出生于清河,曾祖父为陇州刺史,祖父为剑南西川节度兵马使,父亲在中央任职,为左领军尉大将军。刘济死后,张氏为维护幽州一带的稳定作出贡献,一生先后被封为蓟国夫人、蓟国太夫人、燕国太夫人,有唐一代,三次尊封,可谓凤毛麟角。

  此外,刘济夫人墓志描述次子刘总出生时“叶梦熊罴之大庆”,张氏病重时“冠带不解,连宵达晨”,张氏病逝后“仆射(指刘总)攀号诉天,泣下成血”等,与史书记载其弑父杀兄之残暴形成鲜明对比。通常女性死者墓志铭中往往会有后代子嗣内容,而刘济夫人墓志内容有缺失,除刘总外,对长子刘绲、三子刘约只字未提,此举是否为刘总刻意而为之,尚待考证。

  在之前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壁画如何保护成为专家待解决的棘手难题。刘济墓墓室壁面大都涂抹灰泥,上施白灰,落墨施彩,绘制精美壁画,由于历史年代久远,部分已模糊不清。一些信息用肉眼很难识别,难以完整、全面地获取壁画颜色、技法等信息。通过高光谱成像技术,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获取了丰富全面的壁画影像信息,为壁画隐含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提供了依据。而且利用这一技术,使原本模糊不清的侍女图像变得清晰可见,甚至五官、眼神都一目了然,令人更为欣喜的是,新发现了兔子、水禽、花草树木等壁画内容,为考古发现提供了更为丰富可靠的依据。据专家介绍,目前壁画的保护分两种方法进行,其一,对于表面尚有白灰保护的壁画采用原地保护的措施。其二,对于表面白灰已消散殆尽的壁画,因其随时有可能脱落,采取揭取进行室内修复保护的措施。

  刘济墓在出土人骨的体质人类学分析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刘济墓主室头骨保存较差,颅骨较大,颅型卵圆,长颅形,颅壁厚度中等,前额中等倾斜,眶上缘厚度中等,眉弓眉间突度中等,枕外隆凸非常发育,呈喙突状,这种形态的枕外隆凸多出现在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中。颅缝皆愈合,综合判断年龄为50岁左右。未发现明显的口腔疾病,生前咀嚼功能发达,齿骨受力较强。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在刘济墓主室西部新发现的骨骼残片,保存极差,肢骨骨质疏松,粗壮度较小,椎骨椎体较小,髋骨上的耳状关节面形态清晰,这些特征都显示这些骨骼属于老年女性。这两具尸骨为刘济及其夫人的可能性较大,但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