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浙江临海:非遗让千年古城独具风采

时间:2014年01月07日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焦雯 苏唯谦

  日前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作为浙江省7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的县级市、浙江省级非遗综合试点市,临海集千年古城的绵延文脉、江南名城的秀丽山水、现代城市繁华便利于一身。2011年,临海市提出“千年古城新崛起”的目标,将非遗保护工作作为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的重要载体,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更好地转化为竞争优势和产业优势,潜在的文化影响力转变为现实的城市竞争力。

  留住文化的“魂”

  冬日的午后,当人们徜徉在青石板铺就的全长1080米的紫阳古街上,往往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这条因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而得名的古街,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区之一。与有些地方的历史文化街区被商业“绑架”不同,紫阳古街仍保留着一种向传统致敬的质朴本色。千佛井、紫阳桥述说着古城的沧桑,一壶缘茶楼、永利秤店等百年老店映照出历史的身影,临海词调、黄沙狮子展示着临海风情……

  在紫阳古街上,临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格外引人注目,不仅因为这座两层老四合院精雕细刻、保存完整,更因为这里经常举办的临海非遗展示成为古街的亮点和热点。“2007年,市里专门将这里辟为非遗保护中心的办公场所,我们利用古街游客多、人流量大的优势,在这里常态化展示临海非遗。逢年过节还会把黄沙狮子这样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请到街上表演,那场面真是热闹。”临海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郑瑛中说,从经济角度出发,这些临街建筑出租用作商业开发自然会获利更多,但临海市政府始终认为,古街不能缺了文化的“魂”。因此,许多百年老店得以重归人们的视野,同非遗保护中心一道,成为展示临海文化活的窗口。

  深耕细作扎根民间

  “你看,这样折起来,前后各剪一刀,花瓣就成型了……”在临海市括苍镇上泛村村民家中进行的一堂别开生面的剪纸课上,村民们围着张秀娟老师聚精会神地学习剪纸技艺。张秀娟传授的临海剪纸是浙江省级非遗项目,作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张秀娟一直致力于推广这项从前“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珍贵技艺,十几年来,跟随她学习的学员已有近10万人。

  2011年起,张秀娟剪纸艺术馆与相关部门合作,将剪纸引入“农家乐”。“‘农家乐’引入剪纸,家长特别愿意带孩子来,就有了传承吸引力。”张秀娟谈道,现在来学剪纸的村民特别多,下一步将尝试培育上泛村为剪纸旅游村,让非遗成为乡村文化休闲旅游的亮点。

  据了解,2012年,临海市在市区著名景点戚继光祠设立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基地,临海众多非遗项目在这里展演展示,成为培养各类非遗传承人的大学堂,一年多来培训学员近千人,吸引中外游客15万余人,实现收入上百万元。此外,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中引入非遗项目,乡镇文化站、村文化礼堂将建设专题非遗展示馆作为重点,并以多种形式推动非遗进校园,增强了非遗传承保护的后劲。

  政策、资金成“双保险”

  以“生态非遗”工程实现非遗原生态保护;以“活态非遗”工程创新非遗活态化传承;以“印象非遗”工程推进非遗动态化传播;以“活力非遗”工程体现非遗恒久魅力,临海通过实施四大工程,探索建立非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临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苏小锐介绍,临海推进非遗保护的认识和思路不断深化,以活态传承保护为宗旨,激活非遗项目焕发蓬勃生机。临海现有3项国家级、15项省级、36项市级和122项县级非遗项目,通过实施保护措施将非遗还原到民众生活和民俗活动中。临海每年安排用于入选浙江省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的台州府城元宵灯会的专项资金达200万元。2010年,临海市对非遗陈列馆、传承基地(传习所)给予每平方米200元的陈列展示补助,对入选省级、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表演团队分别给予每场800元、1000元的公益演出补助。对处于濒危状态、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的项目的传习所,每培养1名青年传承骨干给予5000元至8000元的奖励。

  苏小锐表示,今后,临海还将继续推动非遗等公共文化延伸服务,争取经过3年至5年的努力,建成非遗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样板和名副其实的县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示范区。


(编辑:黄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