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贵实践

时间:2013年11月29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胡振民

  按说到了我的这个年龄,阅人阅事渐多,一般不太容易感动和激动了,但是作为“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的支持者和见证人,在很多的研讨会上听了多位专家、学者、艺术家们的精彩发言,很受启发,也可以说很受鼓舞,很长精神,于是便不由地又有些感动和激动。对于“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我谈以下三点看法。

  “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已经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效载体和重要品牌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我认为,这是我们党在认识、总结和汲取多年来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中得出的正确结论。

  近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过两次最严重的冲击:一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另一次就是“文化大革命”。前一次,必须肯定它的重大历史功绩,因为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没有中国人的思想解放和觉醒,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但是,回头来看,也必须承认,以“打倒孔家店”为标志的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是过头了,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后者“文化大革命”,更不用说了,实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场浩劫。但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到“文化大革命”的全面革传统文化的命,经过近百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才发现,中华传统文化打而不倒、批而不臭,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又不得不重新审视它的宝贵价值和重大作用,并以孔子学院的名义,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这是为什么?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得以传承发展的文化基因和得以复兴的源头活水。我们不能隔断历史,不能数典忘祖,否则就要受到历史的惩罚。

  毫无疑问,应该肯定,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看到,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精神道德领域,的确出现了种种令人忧虑的现象。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包括一些党员干部甚至领导干部,缺乏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甚至失去做人、做事、做官的道德底线和法纪底线。造成这一严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正确的文化引领,包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严重缺失,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应该说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日益清醒和自觉的。从1980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到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精神文明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从2004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中央五部委发出《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意见》,到2008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中央六部委发出《关于以传统节日为主题开展经典诵读和诗词歌赋创作活动的通知》;从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到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不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列入其中。

  值得指出的是,“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诞生的。具体说就是2008年中宣部等六部委《关于以传统节日为主题开展经典诵读和诗词歌赋创作活动的通知》下发后,以武警部队原副政委刘世民牵头,召集了一批有志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艺术家组成创作团队,提出了他们的系统设想和工作方案,在得到中国文联的同意和支持之后,进入实施阶段,后来又吸引了诸多热心公益的知名艺术家鼎力相助,倾情出演,终于将这一系列咏诵活动搬上了舞台。

  6年来,“中华经典系列咏诵”作品先后根据6部国学经典推出了7部舞台作品,每一场都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尤其是两次到巴黎、一次到香港的演出,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了中外文化交流,非常成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曾3次批示,说“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非常有意义,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有影响的文化品牌,要坚持办下去。

  记得鲁迅先生讲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做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综观“中华经典系列咏诵”6年的发展历史,这个创作团队是真正动脑动手和付出大量辛勤创造性劳动的,他们是这项活动的脊梁,他们和有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和媒体同仁们,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脊梁。

  “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为正确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而创造的宝贵经验弥足珍贵,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实践证明,运用现代艺术形式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思路和模式是可行的,也是成功的。它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坚持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方针原则,并运用这些方针原则创造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

  这些正确的方针原则包括: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而又体现时代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而又正确解读和阐释经典,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综合运用音乐、舞蹈、吟诵、歌唱及各种现代技术手段,既保持作品和演出的思想性、严肃性,又努力提高艺术性和可视性,增强震撼和感染力,使之入心入脑,等等。总之,不仅这个创作的过程非常辛苦,而且创造的经验弥足珍贵。

  之所以说他们创造的经验弥足珍贵,是因为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一种值得引起注意的复古倾向,甚至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挂羊头卖狗肉,干着宣扬各种落后文化、低俗文化、腐朽文化甚至反动文化的勾当,正在严重腐蚀着人们的灵魂,毒化和败坏着社会风气,严重消解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讲过,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问题。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政治问题。能否作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我希望“中华经典系列咏诵”组委会,一定要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高度,在吸收各位专家学者、各位艺术家、媒体记者及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炼,丰富和完善这些宝贵经验,充分宣传和传播这些经验。

  “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任重道远,使命光荣,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首先,希望“中华经典系列咏诵”组委会的同志们应牢固树立“使命意识”和“精品意识”,认真吸收各位专家、学者提出的意见建议,在进一步提高系列咏诵作品质量上下功夫,在进一步扩大系列咏诵作品社会影响力上下功夫,为中华传统文化走出书斋、走近百姓、走向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要认真学习落实最近中央五部委联合发出的通知精神,节俭办晚会,把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办得更好。

  希望有关方面和各位专家、艺术家、媒体等加大对系列咏诵活动的支持力度。一方面,要继续努力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使这项利国利民的活动持续进行下去;另一方面,还要在扩大已有作品的社会影响力上做文章。比如花了6年时间推出的这些作品,我认为演出的场次还太少。如果是狗熊掰棒子式的做法,成本太高,效益太差,浪费太大。这就有一个大力推广和普及的问题。要善于利用多种途径来推广中华经典咏诵的作品,让它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