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人共襄“2013海峡两岸欢乐汇”
欢声笑语共推海峡水暖 说学逗唱同叙两岸情浓
——曲艺人共襄“2013海峡两岸欢乐汇”
姜昆、戴志诚表演相声《乐在其外》
盛小云演唱苏州弹词开篇《王魁负桂英·情探》
刘全和、刘全利表演幽默小品《兄弟拍电影》
王振全、潘建玲表演数来宝《游走三百六十行》
李伟建、武宾表演相声《欢声笑语》
焦建东、石磊表演口技手影《光影之间》
11月7日至9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福建省文联携手全国公安文联共同主办的“2013海峡两岸欢乐汇”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前光,中国曲协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董耀鹏,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作兴,全国公安文联秘书长、全国公安曲协主席张策,福建省文化厅厅长、福建省曲协主席陈秋平,中国曲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曲华江等参加活动。两岸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汇聚一堂,通过展演展示、研讨交流以及基层演出等形式,探寻两岸曲艺发展之路。
活动期间,先后举办了“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台湾地区优秀曲艺节目展演”、“福建省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共3场展演,1场“海峡两岸曲艺事业发展研讨会”和1场中国曲协文艺志愿服务团“送欢笑”走进福州暨“2013海峡两岸欢乐汇”优秀曲艺节目展演颁奖仪式专场演出。参加此次活动的40余个节目,涉及相声、评弹、快板书、南音、锦歌、数来宝、太平歌词、畲歌说唱、八角鼓等近20种曲艺类型。在颁奖仪式专场中,刘全和、刘全利等曲艺名家更是刚结束在台湾的演出又飞赴福州“接力”,连续参加海峡两岸的曲艺“欢乐汇”。
作为海峡两岸主题曲艺交流活动,在中国文联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的帮助和支持下,“海峡两岸欢乐汇”于2011年和2012年先后在福建、台湾成功举办两届,受到两岸曲艺人的高度评价和观众的热烈欢迎,如今更已成为两岸民间曲艺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
董耀鹏表示,“海峡两岸欢乐汇”通过多种形式凝聚海峡两岸曲艺力量、打造两岸曲艺文化共同体,不仅拓展了两岸民间曲艺交流的渠道和方式,更增进了两岸血脉同源的民族认同感。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作兴也表示,在各级部门和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福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地域曲艺优势,不断刷亮“海峡两岸欢乐汇”的品牌,曲艺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为两岸增进了解、强化交流架设了很好的桥梁,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展演荟萃两岸优秀曲艺节目
2011年,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和福建省文联携手主办首届“海峡两岸欢乐汇”活动,两岸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欢聚一堂,用精彩的表演展示了海峡两岸曲艺发展的优秀成果,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特别引人瞩目的是,期间中国曲协和福建省文联共同签署了《支持福建曲艺科学发展和先行先试合作备忘录》,支持闽台两岸曲艺家、曲艺爱好者往来开展曲艺交流。业界认为,此举为两岸曲艺合作交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
2012年,“海峡两岸欢乐汇”进一步拓展,转场宝岛举办了第二届活动。除了举办优秀曲艺节目展演、两岸曲艺理论研讨等一系列活动,南音表演艺术家李白燕还收了12位台湾徒弟,一时传为曲苑佳话。
今年的“海峡两岸欢乐汇”可以说是近年来两岸曲艺交流及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无论从参演人数、参演节目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相声、双簧、快板书、太平歌词、数来宝,一台台湾曲艺专场演出,让观众领略了独特的宝岛曲艺风采;南音、相声、答嘴鼓、南词、锦歌、福州评话、福州伬艺、畲歌说唱,福建专场的精彩演出则尽显海西风情。
此外,全国公安文联加盟本届“海峡两岸欢乐汇”并举办了全国公安专场演出,不仅让人们欣赏到特色鲜明的演出,更让观众了解到曲艺在公安文化宣传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全国公安文联秘书长张策说:“曲艺为人们喜闻乐见,是法制宣传很好的手段,历来为公安系统所重视。这次公安专场演出,许多节目都取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最鲜活的体现。”
台湾曲艺首次以专场形式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以往台湾曲艺节目只穿插在各台展演中,本届活动举办专门的台湾曲艺专场在“海峡两岸欢乐汇”活动开展以来尚属首次。
参加台湾专场演出的有汉霖民俗说唱艺术团、汉霖说唱娃娃兵团、台湾省警察大学、李宗霖曲艺研究室等单位,其中既有被誉为“台湾新相声之父”的汉霖民俗说唱艺术团团长王振全这样的名家参演,也有年仅14岁的小演员何怡臻清脆爽利的太平歌词表演。青年演员吴思伟的快板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干净利落,相声演员李宗霖在相声中融入民族民间舞蹈的创新之举,更让人印象深刻。
王振全告诉记者,台湾的曲艺起步较晚,很多曲艺人开始是听大陆的广播逐渐摸索起来的。他自言,他小时候就常常听大陆的“海峡之声”频道,听到了马三立、侯宝林这些名家大家的相声,因此学到了很多。不过,由于缺乏老师的口传心授,如今台湾的曲艺也出现了一些偏移,语言类的发展得比较好,演唱类的就比较弱。他说:“由于时代的原因,台湾的曲艺事业出现了断层,很多年轻人不认识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没有机会接触,因此我们成立了汉霖说唱娃娃兵团,希望用启蒙的方式交给小朋友传统文化,也希望两岸加强交流,丰富台湾相声的沃土。”
“台湾相声真正做到和而不同,接地气,是相声本土化相当好的典范。”北京曲协副主席、相声表演艺术家李立山则力赞台湾相声本土化的胆量和魄力,认为用闽南话或客家话等本土语言去做相声的探索,能够更好地被老百姓所接受。同时记者也了解到,除了相声瓦舍已逐渐向相声剧发展,台北曲艺团、汉霖民俗说唱艺术团等在相声方面都颇受台湾民众喜爱,其市场反响也不错。
曲艺在相互交融中彰显魅力
一直以来,海峡两岸曲艺文化一脉相承、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福建南音在台湾被称为“南乐”,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自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以来,南音就随大批闽南移民传到了台湾,并逐渐成为台湾的一种主要的民间音乐形式。据了解,南音社团在台湾曾多达60余个,拥有近千名唱奏人员,其踪迹遍及台北、台南、高雄、基隆、鹿港等城市。台湾的主要剧种歌仔戏是以福建漳州锦歌的歌仔调,演唱闽南歌仔册的戏文,综合漳浦车鼓表演而得名。歌仔戏发端于闽南,成形于台湾,返流入闽南,至今盛行两岸。王振全感慨地说,台湾有很多民间曲艺爱好者,过去只能靠听广播、看录像向大陆名家学习,随着两岸文化交流的拓展和深入,如今也有拜师亲聆的机会了。
由于台湾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其创新力度常常让大陆曲艺人钦羡,此次演出中青年演员李宗霖把舞蹈融入相声就是一例;而台湾曲艺人向大陆取经的“寻根”努力,也不断得到大陆的呼应。近年来,福建省充分发挥自己的地区优势,不断整合资源,加强与台湾的曲艺文化交流。针对过去在锦歌、答嘴鼓等闽台特色曲种交流较少的情况,福建省曲协也在着力探索建立闽台曲艺文化传承基地,以弘扬闽台特色曲艺文化。此次福建专场的演出,几乎涵盖了福建所有的特色曲种,福州、厦门、泉州、漳州、三明等各地的曲艺人纷纷前来献艺交流,魅力尽显。
中国曲协副主席、苏州评弹表演艺术家盛小云曾多次到台湾演出,台湾观众对传统文化深刻细致的理解,也让她深有感触。据盛小云回忆,1998年她到台湾演出,演出完了一位老太太问她,为什么要用脚踢那个踏板呢。当时她有些愕然,便说,那个踏板影响了她的坐姿,会影响到表演。那老太太告诉她,苏州评弹是很雅的艺术,演员在台上的一举一动,任何细微的动作,都会影响到观众的欣赏,并建议她说,你可以微侧身下去把它挪开的,这样就没有瑕疵了。
也许,所有这些都在诠释着一种文化的渊源。北京曲协副主席、相声艺术家崔琦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末自己首次参加两岸曲艺交流活动,称“如果说那时候海峡间的水还有一点点凉的话,那么现在两岸的曲艺交流就可谓是海峡水暖、两岸情浓”。
两岸研讨曲艺事业发展
作为一个曲艺版图里的独特区块,海峡两岸曲艺既有其鲜明的地域特征,又有交融互补、相互吸引的个性魅力。从首届“海峡两岸欢乐汇”起,这些特点都备受两岸曲艺人关注。作为此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探寻两岸曲艺发展之路”为主题的海峡两岸曲艺事业发展研讨会,再次把目光聚焦到两岸牵手共谋曲艺发展的话题上来。
研讨会上,盛小云、张策、王振全、崔琦、李立山和福建省曲协副主席马文正、台湾曲艺家葛亚芹等分别做了题为《海峡两岸曲艺交流对评弹艺术的影响与促进》《全国公安曲艺事业的现状与展望》《从无到有的台湾曲艺发展史》《海峡水暖曲艺情浓》《和而不同——海峡两岸相声创作的合作尝试》《浅谈曲艺人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儿童曲艺在台湾》的发言。
“两岸存在差异,但中华文化是一脉相通的,文化是纽带,曲艺人的情感是相同的,情感是桥梁。”李立山说。与会专家认为,文化的纽带和情感的共鸣在具有海峡两岸地域特色的曲艺表达中得到了彰显和延伸,既构筑了两岸曲艺人共有的“精神家园”,同时对海峡两岸民众也具有典型意义。
王振全在会上提出“相声该用什么语言表演”,引起专家的热烈回应。王振全指出,台湾语种多样,闽南话、客家话及各地方言汇杂,甚至有的地方的部分基层群众听不懂普通话。他说:“相声起源于北方,现在多用北京话说相声,但在台湾这样行吗?如果单用北京话表演相声,台湾相声就没法走下去,如果这个迷思可以打破,相声的潜力将无穷。”王振全认为,任何语言都应该能说相声,闽南语有八音,很适合说相声,也应该尝试。
近年来,大陆相声小剧场兴起,发展势态良好的同时,如何根植当地却成为难题。王振全的话引起与会专家的热烈响应,认为这是解决相声本土化的很好尝试。研讨会现场,李立山甚至和崔琦共同演绎了一段相声《和而不同》做出回应,指出相声愈发讲究求新求变,本土化是解决此问题的根本,是否讲北京话并不是相声的精髓所在,因此在相声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接地气,将相声融入地方生活,做到和而不同。
李立山认为,相声本土化并不是倒倒口、说两句当地话那么简单,而是要转变观念,深入研究本地文化和思维方式,把相声融入到当地生活中去,才有生命力。
续传统“送欢笑”深入基层
曲艺来源于生活,又融入生活,并以它独特的形式、轻便快捷的欢乐手段被人们所喜闻乐见。这一艺术特点,向来被曲艺人所重视,并在相关曲艺活动中通过深入基层被贯彻,中国曲协的“送欢笑”活动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一次,“海峡两岸欢乐汇”延续以往的传统,同样策划了一场中国曲协文艺志愿服务团“送欢笑”走进福州的演出。
11月9日晚,演出在福州市福建大剧院举办。演出开始前,主办方给参加展演的优秀节目颁奖。伴随着南音《我的家乡在厦门》等优秀节目亮相,姜昆、戴志诚、刘全和、刘全利、盛小云、李伟建、武宾、王振全等名家纷纷出场。姜昆、戴志诚带来相声《乐在其外》,笑料百出;刘全和、刘全利的幽默小品《兄弟拍电影》与现场热烈互动,滑稽场面笑翻了观众;盛小云的一曲苏州弹词开篇《王魁负桂英·情探》声情并茂,充满了吴侬软语的魅力;李伟建、武宾的相声《欢声笑语》充满现代感,包袱不断。当数来宝《游走三百六十行》再度上台时,王振全那句“一头大一头小”早已让人们笑翻了天。
整个剧院坐得满满当当。观众都是周边街道社区、学校企业的群众,还有从福州郊县赶过来的曲艺爱好者。几天来的展演似乎还没有让他们过足瘾,部分参加展演的优秀节目再度登台时,更有的观众兴奋地喝彩为演员加油。一位观众告诉记者,平时工作忙,整天绷着一根弦似的,难得有机会来看这么一场高水平的演出,真的好开心。而牛群和鞠萍的搭档主持也让观众体验了一把别具一格的舞台风格,一群小朋友更是踊跃答题,然后跑到台上去“领奖”。最后他们领到了跟曲艺家们合影的“奖品”,欢笑也由此定格。
研讨交流
研讨会现场
盛小云
《海峡两岸曲艺交流对评弹艺术的影响与促进》
张 策
《全国公安曲艺事业的现状与展望》
王振全
《从无到有的台湾曲艺发展史》
崔 琦
《海峡水暖曲艺情浓》
李立山
《和而不同——海峡两岸相声创作的合作尝试》
马文正
《浅谈曲艺人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葛亚芹
《儿童曲艺在台湾》
许多曲种尤其是地方特色曲种,在公安文化宣传领域有很好的发挥空间,也给曲艺创作带来新的素材、元素。公安工作和曲艺创作之间的关系,是一篇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大文章。
——全国公安文联秘书长、全国公安曲协主席张策
这些年曲艺受到市场的冲击,多少跟我们缺少自信、心态有点浮躁有关系。曲艺一定要上电视吗?不一定。晚会少了,要求变了,但重视基层始终是曲艺创作的根本。
——福建省曲协副主席、福州市艺术研究所所长马文正
相声应该用什么话?北京话不一定到哪里都适用,因为有人听不懂。相声语言需要本土化,而从艺术规律上讲,适合相声的语言必定是亲切清晰、声音可扬可抑的。
——台湾汉霖民俗说唱艺术团团长王振全
相声本土化必须深入研究本土文化和思维方式,把相声融入到当地生活中去,才有生命力。
——北京曲协副主席、相声表演艺术家李立山
南音《我的家乡在厦门》
小品《在路上》
琵琶弹唱《警嫂咏叹》
相声《较量》
融入舞蹈新元素的台湾相声
太平歌词《五龙捧圣立地佛》
相声剧《喜怒哀乐爱恶欲》
畬歌说唱《“山哈”结婚难离离》
快板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选段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 郑荣健
(编辑:单鸣)
· | 演员艺德受关注 会员发展创新路 |
· | 首届全国曲艺小剧场优秀节目苏州展演 |
· | 架起曲艺和经济社会建设的桥梁 |
· | 中部六省曲艺大赛落幕 各曲种奖项揭晓 |
· | 一生所学为曲艺 满堂桃李育英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