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清淡的故事 浓烈的情感

时间:2013年11月18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丁 薇

  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营造茶的气场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中讲述了新疆昆仑雪菊的故事

  央视纪录频道原创大型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简称《茶》)今晚起在央视一套《魅力纪录》栏目播出。

  《茶》以六集的篇幅探寻了世界茶文化的脉络,呈现了茶地自然的奇观、制茶工艺的神秘、古老茶艺的复活、各国茶道的探究、茶叶之路的历险,以及生活在世界上不同国家近60位茶人的故事。在一片茶叶引领的旅程中,可以见到茶人的汗水、旅程、喜悦、哀愁、爱情、死亡、觉醒、蜕变……在播出之前,纪录片《茶》已经在大连、北京、成都、昆明、厦门五地举办了五场看片会。在这五场看片会中,来自国内外的著名茶人和茶界专家与主创团队一起品茶赏片,为《茶》的进一步完善提出许多宝贵而极具价值的意见,纪录片总导演王冲霄及其主创团队依据意见并结合纪录片艺术的创作规律对《茶》进行了斟酌与修改。王冲霄介绍说:“在三年的拍摄时间中,我们寻访了世界八个重要的茶叶国度:中国、日本、英国、印度、美国、格鲁吉亚、泰国、肯尼亚……翻越了近30座世界闻名的茶山,记录了20多种名茶的制作技艺,先后采访120多位中外茶人,拍摄素材达15000多分钟。”

  纪录片归根结底是讲述人的故事。王冲霄说:“同以往的国产纪录片相比,《茶》在拍摄手法上做了一些突破性的尝试。首先是叙事故事化,我们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追踪主人公为实现某个动机而展开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融入相关历史文化信息,力争实现叙事的三个层次:故事——信息——情感,在有限的时空里,分享茶人精彩的人生故事。在艺术表现方面,尽量调动丰富的视听手段,形成具有一定形式美感的新纪实风格。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了电影镜头、微距镜头、高速摄影、摇臂、轨道等手段,以实现观众对茶叶之美的期待。”

  拍摄过程中主创团队接触了很多素不相识的茶人,“他们毫无保留地向我们敞开心扉分享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震撼、感动”。王冲霄说做白茶的长净和尚是导演组最喜欢的人物之一,“我之前拍过一个有关于和尚的纪录片,走访过很多高僧,但长净是我心目中唯一一个体现出茶的精神的僧人。他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给我们一种‘山的儿子’的感觉。人和自然融为一体。在长净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佛教和茶的核心内涵。”可能对普通观众来讲,第二集会是最具可看性的,虽然这集与茶本身还是有一定距离,因为它主要讲植物学意义上的茶,讲茶的替代品,王冲霄介绍说,“近两年炒得很火的昆仑雪菊也属于茶品,它在市场上的价格鱼目混杂,最贵的可以卖到上万,便宜的只要几百。实际上今天的昆仑雪菊几乎没有野生的了。我们这次在山上搜寻了将近一个月,也没有找到野生的。纪录片还对昆仑雪菊市场的混乱做一个事实的说明:即使上万的雪菊也不可能是野生的,它的所谓药效都会大打折扣。”观众或许只见过雪菊的现成品,不过这次可以在纪录片中看到昆仑雪菊的采摘制作过程。王冲霄说:“《茶》团队是第一个跋山涉水冒着生命危险找雪菊的团队,那条路非常险峻,经常有村民失足掉下去。即便是一些专家,也没有一个人真正上过昆仑山去找雪菊,我们是第一个骑着驴在昆仑山上走的拍摄团队。”

  在讲述这些充满揭秘性具有新鲜体验的故事时,主创团队希望通过对故事结构的处理和影像风格的把握,创造出一种独属于茶的气场:故事虽清淡,但故事营造的情感却要强烈。“不以爆发力取胜,但力争通篇传达出茶的神韵。”从纪录片各集的主题词——“土地与手掌的温度”,“路的尽头,烧水煮茶的事”,“故乡、他乡”,“时间为茶而停下”以及“一碗茶汤见人情”中,观众或许可以感受一下纪录片《茶》的情与味。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