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上的老茧就是毕业证书!”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话剧《毛泽东和他的长子》即将首演
三年前,电视剧《毛岸英》以清新、刚健的风格,触动了时代的神经,让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观众泪眼婆娑。11月19日至20日,沿用了电视剧《毛岸英》主要演员阵容,由杭州话剧团、北京新陆地文化艺术中心、北京木马星座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话剧《毛泽东和他的长子》将于国家大剧院首演,12月5日至15日在解放军歌剧院与观众见面,全剧聚焦父爱主题,深情讲述了毛泽东与毛岸英之间浓浓的父子深情,深沉赞颂了共产党人的人伦美。“我希望能再次找到岸英那一代青年人燃烧生命的感觉。”主演于晓光如是说。
谈及创作初衷,导演刘毅然说:“毛岸英身上,那种坚持为人民服务,把老百姓当‘活菩萨’的精神,最令我感动。反观自身,文艺工作者也应该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创作出有良知的、接地气的作品。作品最重要的是要感人、好看,表达最朴素的情感,真实而不加粉饰。像当年的电视剧《毛岸英》,就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成绩。而这次的话剧,我们也是以情为灵魂,相信一定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话剧讲述了毛岸英从苏联回国后,父亲为洗掉他身上的洋作风,鼓励他去上延安的“劳动大学”,拜陕北老乡为师。当在农村滚了一身泥巴、长了一手老茧的岸英归来时,毛泽东欣慰地说:“你手上的老茧就是毕业证书!”新中国成立后,已到结婚年龄的思齐与岸英喜结良缘,毛泽东送给二人一件呢子大衣,叮嘱道:“大衣白天岸英穿,晚上你们一起盖在身上,这样,思齐也有份了!”在北京机械总厂上班的日子里,岸英白天跟工人师傅一起在车间干活,一起吃大灶,晚上坚持从头学习工业生产知识,直至深夜。岸英对待工友如亲人,大家也都非常喜欢他,都愿意和他交往,但谁都不知道他是毛泽东的儿子。面对日益逼近鸭绿江边的战火,毛岸英告别了新婚妻子,踏上朝鲜战场,成为“志愿军中的第一人”。这一天,正是岸英和思齐结婚一周年的纪念日。得知岸英牺牲的消息,毛泽东忍着巨大的悲痛同意把岸英埋在异国他乡。同时,他又以博大的父爱抚慰着刘思齐的心灵。
据悉,话剧穿插了刘思齐的回忆,生动刻画了毛主席的感情世界,充分展现了一对父子、两代英雄为革命、为理想所经历的生离死别。同时,话剧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打通场次的局限,实现了时空的自由转换,将出征别父、新婚丧夫、老年丧子交织在两个小时里,将理想主义、爱国主义、国际道义、人间正义集中于一个家庭,最终汇聚成一股感人肺腑的真情暖流。“在这个领域,我是个‘小学生’,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不过,就像一张白纸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我没有科班出身受各种程式化的限制,反而能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打通场次的局限,采用片段式回忆的方式叙事,实现时空的自由转换,或许能让这部话剧具有更多突破的可能。”刘毅然表示。
对于再次出演毛泽东,韩中有了别样的感受,他说:“当年演电视剧的时候,毛主席得知岸英牺牲的消息后,在哭的那场戏中,我揣摩的内心情境只是在哭儿子。但是在排话剧的时候,主席得知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我再次揣摩主席的内心,不光是哭儿子,更是在哭广大的志愿军战士,他们在战场上挨饿、受冻。这场戏如果塑造好,整出戏会更好。还有主席告诉刘思齐岸英牺牲的这场戏时,我更加用心地揣摩了主席作为一个老人的反应。还有主席和志愿军的烈士家属过春节的戏,我都重新进行了设计。”
对于于晓光来说,重复是最容易的,也是最难的,他非常珍惜再次出演毛岸英的机会,他说:“拍电视剧《毛岸英》时,我的年纪和毛岸英牺牲的年纪相仿,过了几年后,再次演毛岸英,这也是我第一次作为演员正式站在舞台上,一点都不敢怠慢。当年,为了寻找饰演毛岸英的灵感,我在毛岸英的塑像前待了一天,揣摩这个人物。此次重新出演毛岸英,我要重新唤醒身上的感情。我特别想找到当年演毛岸英时不会演戏的那种状态,那种纯粹,希望自己在某些方面去复制一下当年毛岸英身上散发的热情和激情。很多当年喜欢《毛岸英》的观众,专门从外地坐飞机来北京买票。我认为,毛岸英为年轻人树立了一个标杆,是当下的青年人真正应该学习的榜样。”
(编辑:苏锐)
· | 话剧《毛泽东和他的长子》正在排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