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大美至纯”韩玉臣西藏题材艺术作品赴欧洲巡展

时间:2013年11月13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

  让世界,感知中国,了解西藏

  “大美至纯——韩玉臣油画书法摄影作品欧洲巡展”侧记  

  韩玉臣,1954年生人,受父辈影响,自幼喜书法、好丹青,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先后师从中央美院李桦、苏高礼、梁玉龙和著名画家张文新。油画、书法、摄影作品多次入选各种展览。近些年以西藏为题材的油画创作,因其多方位、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阳光下藏族百姓的生活,而受到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油画、书法作品参加中国荣宝、中国翰海等拍卖会,均有较好成果。出版有《韩玉臣书法集》《韩玉臣美术摄影集》《子规情·韩玉臣诗词集》《雪域梦幻·韩玉臣风光艺术摄影作品集》。

  现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荣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邯郸阳光集团董事长。

慈 祥 80×100cm

尼 玛 80×100cm

牧羊女之三 215×140cm

牧羊女之二 320×170cm

兄妹俩 120×135cm

韩玉臣与比利时副首相兼外交大臣雷恩代尔在展览现场合影

韩玉臣作为“美丽中国·迎接中法建交50周年中国文化展”画家代表为展览剪彩

韩玉臣与原法国社会党领导人罗亚尔在展览现场合影

转 场 360×120cm

  为情作画 约而写真

  ——韩玉臣的油画创作

  邵大箴  

  韩玉臣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酷爱绘画与书法,也颇有天赋,但因为当时不可违抝的客观原因,始终没有机会进入美术院校学习,但这并没有挫伤他学习艺术的意志和决心。几十年来,他历经坎坷,一方面探寻生活道路,另一方面追求艺术之梦。如今终于成为一位享有盛誉的著名企业家,也跻入画家行列,奉献出不少好作品。人们难以想象,他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在繁杂工作之余,偷闲学习绘画的。确实,韩玉臣数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上下求索,东寻西找,拜师会友,虚心求教,勤奋实践,终于走出一条成功的自学成才之路,在油画、书法和摄影艺术方面都做出了令人称誉的成绩。

  先说韩玉臣油画艺术的方向。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起步于写实油画,一直没有动摇过。在学习油画的过程中,中国艺坛美术思潮风云变幻,他作为业余画家也有多种选择,但他始终把培养自己的造型功力和提高艺术修养放在第一位。虽然他知道,掌握具象写实油画的造型能力,对不在艺术院校学习的人来说,要费很多时间,花很大气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不走捷径,不避风险。他拜像张文新先生等有真才实学和有艺术见解的画家们为师,通过观摩、临仿和写生等手段,走向油画创作。他的这种顽强毅力和拼搏精神是很感人的。

  韩玉臣的油画作品题材以人物为主,兼画风景。人物画中有风俗画和描写普通劳动者的肖像画。近几年来,他多次跋山涉水,到西藏去体验生活、写生和搜集素材,创作了不少作品。读韩玉臣的画,给我最突出的感觉是,他笔下的风俗画和人物肖像画有一种可贵的真实性的生动。

  艺术的真实,是一般诚实的艺术家孜孜以求的。艺术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实,但如何观察和体验生活的真实,则关乎到艺术家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思考的深度。对客观现实缺乏真诚的人,往往为表面的真实所迷惑,不能透过表面现象深入到真实的本质。例如,有些人描写当代工人农民的形象,满足于表现人物形象的高大和表情的喜庆,回避对人物真实内心世界的发掘,从而忘记了人物精神世界的丰富性是形成艺术作品魅力之主要元素这一原理。不论韩玉臣对这一基本原理是否自觉,或者是凭自己的本能和直觉去进行创作的,我认为他是从人性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现实生活和他描写的人物的,直面他(她)们的喜怒哀乐和经历的生活沧桑。韩玉臣为中国社会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欢欣鼓舞,也为包括藏族人民在内的劳动人民生活的改善而高兴,但是他走过的生活道路和经受的种种磨难,使他对社会和人生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而这种理解和感悟不可能不流露于他的笔端,生动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我欣赏他刻画老年藏族群众形象的《慈祥》《沧桑》《老阿妈》《风马旗》《转经》,以及描写汉族劳动者的《太行老农》系列、《女教师》等作品,画中不仅充满了他对这些人物的敬重和热爱,也描写了他们真实的感情,包括生活历程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以及他们内心的思考。我也喜欢《昆仑山下》《兄妹俩》《朝拜路上》《尼洋河畔》《康巴汉子》《经幡猎猎》《拾牛粪》《沐雪》等作品,人物形象朴实无华。至于他的《牧羊女》系列、《挤羊奶》《转场》《牧归》,画中人物、牛羊群和雪山风景和谐地融入画面,构图或平中求奇,或以奇取胜,色调丰富,富有抒情诗意。

  包括绘画在内的一切艺术创作,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主要不是形式技巧,而是感情的真挚。中国古代文论中历来有“为文而造情”和“为情而造文”之说。“为文而造情”者,一味追求表皮的形式美,内容空泛;而“为情而造文”者则是有感而发,写真实感受,为此提炼和讲究形式语言。提倡“为情而造文”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为情者要约而写真”,即内容要精炼,感情要真实。我以为韩玉臣的油画艺术是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的。他之所以迷恋绘画,因为他内心有强烈的愿望用画笔抒发他内心对人民大众、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不是去显露自己的才华和玩弄形式技巧。当然,韩玉臣也很重视艺术语言的形式,注意油画的形体结构、笔触、色调、肌理的美感。在这个过程中,他热爱的另外两个艺术门类——书法和摄影,对他的油画创作也产生了影响。他的楷、行、草体书法,有相当功力,格调纯正。他的西藏主题摄影取景真实而梦幻。书法笔线的丰富变化和章法、结构以及它追求的意象美,摄影艺术在发掘客观世界真实性中创造多样美的可能性,都对韩玉臣开阔艺术思路、提高艺术修养大有助益。

  韩玉臣的油画艺术之路正在稳健而有效地进行之中,从他已经取得的成果和他对艺术虔诚、执著的态度,可以预测他未来的前景是光明、广阔的!  

  让世界,感知中国,了解西藏

  ——“大美至纯——韩玉臣油画书法摄影作品欧洲巡展”侧记  

  中国的西藏广阔、美丽、神奇。那里天蓝如洗,白云堆絮,雪山巍峨,湖泊澄碧;那里寺庙庄严,经幡高举,百姓纯朴,善良坚毅。

  十几年来,艺术家韩玉臣数次深入西藏地区,不畏艰辛,他用画笔、用镜头、用诗词记录下的真实感受,倾心表现出独具魅力的阳光下的新西藏。近期,他的作品在比利时的克诺克百鹤高展厅、布鲁塞尔于克勒文化艺术中心,法国巴黎卢浮宫、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等地巡回展出,让世界各地参观者一睹中国文化艺术无穷魅力,同时感知一位中国艺术家的情怀,更多地了解西藏、了解中国。

  第一站·克诺克百鹤高展厅

  撼动艺术大师

  比利时的克诺克位于比利时西北部,克诺克人喜欢油画,崇尚艺术,市内展览不断,画廊密布,故又享有比利时艺术之城的美誉。百鹤高展厅是克诺克具有近百年历史以经营、展览油画为主的艺术机构,作为中国艺术家在此举办综合展览的第一人,且又是题材独特的西藏风情,韩玉臣的展览引起了比利时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8月2日,“大美至纯——韩玉臣油画书法摄影作品欧洲巡展”布置间隙,皇家佛芒比利时大学美术教授伯斯顿法朗茨、比利时著名美术评论家布汀瑚伯在展厅与韩玉臣进行了交流和访谈。展览开幕式上,比利时前首相、现国王政策顾问爱斯肯马科的致词热情洋溢,幽默风趣。他从艺术角度对韩玉臣的绘画风格与比利时画家进行了比较,高度赞扬了他不惧艰难全身心致力于西藏题材艺术创作的执著精神。

  3日中午,比利时副首相克恩彼特来到展厅,在油画《兄妹》前,他感慨地说:“几十年前比利时农家也有烧牛粪的场景。”在观看书法作品时,他风趣地讲:“我想学中国字,想说中国话。”一名叫汉雅的荷兰小学教师驻足良久,前观远看,并打着手势说:“这幅画场面宏大、色彩协调,一群羊展现面前,让人似乎闻到了羊的气味,感觉到荡起的尘烟。”5日上午,比利时艺术大师罗杰尼勒斯在女儿的陪同下早早来到展厅。他拄着拐杖,步子蹒跚,一幅幅作品看得十分认真,并连连称赞“作者用色大胆纯正,大红大紫,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作品形象刻画微妙传神、朴实率真。所有这些都是典型的西藏特征,可见画家眼光犀利、功力深厚”。曾经去过西藏的比利时一家杂志的编辑克拉瑞罗琳,几次前来参观展览,深情地说:“我对西藏有一定了解,那里海拔高、风沙大,生存条件艰苦,我曾为生活在西藏的人而感动。看了韩玉臣先生的作品,我更为画家真实再现了西藏风光,真实表现了西藏人民的坚毅性格和顽强意志而感动。”

  第二站·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

  给祖国最好的生日礼物

  10月1日至4日恰逢国庆期间,“大美至纯——韩玉臣油画书法摄影作品欧洲巡展”第二站在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成功举办。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有逾百年历史,以拥有众多油画藏品而在法国享有盛名,韩玉臣是第一位在此办展的中国人。为期4天的展览,尽管时间有限,却在巴黎引起了较大反响。

  年逾八旬的法国安托瓦内特公主进入展厅后,在每幅画作前都驻足很久,全部看完后仍感意犹未尽,又踱回到一幅描绘百岁西藏老人的画作《沧桑》前再次凝视,仿佛要跟他进行对话。她告诉韩玉臣,自己与西藏有很深的渊源,曾经资助过一个藏族小孩,如今小孩已经成长为律师。听画家介绍西藏现在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得到了普及,公主露出欣慰的笑容。

  展厅陈列的作品涵盖了西藏地区不同区域的特色,风光色彩鲜丽斑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使观众如临其境。巴黎副市长约克彼尔勒科克对摄影作品《纳木错》中的湛蓝天空、纯粹白云赞叹不已。另一位副市长哲宏库梅在画作《唐古拉山下》前说到:“站在画前能感到羊群迎面而来,仿佛伸手可及。”曾经设计了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保罗·安德鲁对画作《小伙伴》非常感兴趣,他告诉记者:“不仅仅是观众在看画,画中的孩子们仿佛也在注视着展厅中的观众,在观众和画中人物之间,出现了双向的心灵交流。”

  雪域高原的大美至纯也深深陶醉着前来观展的巴黎民众,在留言簿中不乏这样的文字:“这是一次意义崇高的画展,将西藏永恒的壮美带到法国人面前。我很想跳上飞机亲眼去那里看看。”一些曾经去过西藏的观众告诉记者,画展仿佛使他们又到了那个“离天最近的地方”。当他们得知这些作品的作者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时,惊讶之情溢于言表,无不为其追求梦想、不畏艰辛进行创作的精神深深感动。

  第三站·布鲁塞尔于克勒艺术中心

  让心灵到西藏沐浴阳光

  10月7日,“大美至纯——韩玉臣油画书法摄影作品欧洲巡展”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拉开帷幕。这是本次巡展的第三站。

  布鲁塞尔是比利时王国的首都,有着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文化名人雨果、拜伦、莫扎特都曾在这座城市留下印痕。此次展览在布鲁塞尔著名的于克勒艺术中心举办,观众对于画作反映出的藏族人民生活劳动的场景感到十分新奇。《兄妹》描绘的是拾牛粪的劳动场面,许多观众手拿彩页在展厅中寻找这幅画的原作,津津有味地听着画家对画中场景的讲解。

  西藏民族独特的服装与配饰也让观众赞叹。体现青海藏族聚居区祈祷场景的《虔诚》中,少女身着盛装,色彩艳丽,让一位显然是有备而来,带着放大镜细致揣摩的观众激动不已:“太美了,美到无法形容!”而在描绘阿里地区的画作《尼玛》中,画家通过对毡帽、围巾和皮袍这些服饰的刻画,把一位长期生活在风沙地区的普通牧民女子描绘得鲜活逼真,惹得不少观众在画作前拍照留念、流连忘返。

  展览不仅受到市民的普遍赞赏,更引起比利时众多政要和文化界名人的重视。7日下午的展览开幕式,国务大臣、前参议长德戴克尔发表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从我父辈起就跟中国画家有着深厚的友谊,我为认识韩先生而感到高兴。”于克勒艺术中心主任卢梭也致辞说:“韩先生的作品韵味无穷,饱含生活的气息。我们能邀请到韩先生做这次画展感到十分荣幸。”在随后进行的见面酒会上,比利时副首相兼外交大臣雷恩代尔风趣地对韩玉臣说:“你的作品让这么多的人喜欢,所有人都在议论今天展会的盛况,你是今天晚上聚会的中心!”

  雕塑大师、前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院长纳特·诺真在观展两小时后,邀请韩玉臣到家中做客。展览间歇,韩玉臣题字“泰山巍然”,祝愿大师生命不老、艺术常青。纳特·诺真主动提出要为韩玉臣创作一件作品,特别感谢他带来西藏的雪域美景。

  第四站·巴黎卢浮宫

  “中国文化展”洋溢雪域高原风

  “美丽中国·迎接中法建交50周年中国文化展”10月30日在卢浮宫举办。法国议会秘书长卢迪萨尔斯、欧洲科学院院士格里博达、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吕军等政要、名人在开幕式上致辞。韩玉臣的作品作为本次展会的重要内容,布置在展厅的东侧,观众举目可见。这也是“大美至纯——韩玉臣油画书法摄影作品欧洲巡展”的第四站。

  开幕式后,法国国家美术家协会主席米歇尔·金先是对描绘藏族学童拾牛粪的《兄妹俩》凝视良久,接着又对表现藏族人民肤色紫黑油亮《康巴汉子》的色彩啧啧称赞,当见到描绘一群牦牛纵列向前的巨幅作品《转场》时,他情不自禁地趋步近前,零距离地研究细部。随后,他对站立在旁边的韩玉臣竖起大拇指:“了不起,色彩表现你堪称高手。”

  卢浮宫作为享誉世界的艺术殿堂,每天接待观众数以万计,“中国文化展”因毗邻卢浮宫古典艺术展馆主要出入口,在随后的几天里,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11月1日中午,一位五十多岁气质高雅、衣着简朴的女士来到展厅,神情专注,宁静淡然地观赏每件作品,看到《岁月》画作中有藏犬,便询问站在旁边的韩玉臣“是不是藏獒”,见《小伙伴》中的藏族小孩手拿铅笔,又问是何原由,对头戴红色围巾身穿蓝色藏袍的《牧羊女》更是喜爱有加。临别当这位观众在留言簿上签名时,才得知她竟然是法国家喻户晓的人物,2007年与萨科齐竞争总统的社会党领导人罗亚尔。

  展会期间,韩玉臣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还应邀参观了枫丹白露城堡和巴比松米勒故居博物馆,并题字相赠。鉴于韩玉臣多年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表现西藏题材的作品在欧洲巡展引起的强烈反响,巴比松市长皮埃尔·贝多尔为韩玉臣颁授了“巴比松市荣誉市民”的徽章和证书。

  “大美至纯——韩玉臣油画书法摄影作品欧洲巡展”带来的社会反响和得到各国主流社会的关注,引起了驻外中国媒体的思考。新华社欧洲总分社副社长姜岩先后两次采访主办方和韩玉臣,并发表《中国文化要善于走出去》的文章,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形式、选材、运作模式提出建设性意见。此文一经发表便被人民网等各大门户网站转载。相信此次韩玉臣的欧洲巡展,将成为未来讨论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个课题时的成功范例。

  画展犹如投石击水,泛起的艺术涟漪还在继续扩大……

  本文综合新华社等媒体报道

  从世俗生活走向艺术创造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邯郸阳光集团董事长、艺术家韩玉臣

  本报记者 孙 菁  

  10月底,在由河北省文联、邯郸市委宣传部和邯郸市文联共同主办的“大美至纯”韩玉臣西藏题材艺术作品赴欧洲成功巡展座谈会上,记者认识了刚从欧洲回来的全国人大代表、邯郸阳光集团董事长、艺术家韩玉臣。相识之初,与很多人一样,对一个拥有两三万名员工的集团董事长,都有种固定思维,觉得他的艺术作品必定仅是“玩票”。然而,伴随一张张跨越三四十年的已经泛黄、破损、龟裂的速写、素描头像和油画人物、风景写生作品步入韩玉臣画室的过程中,记者意识到那一开始的想法是多么的武断和草率。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心中充满了赞叹和疑问:“您真的不是美术学院毕业的吗?在画这幅作品的时候真的不满20岁吗?”记者对眼前这位年近六旬的艺术家充满了好奇。

  历程   大师们点亮的传奇艺术之路

  静静的,伴着一杯清茶,韩玉臣开始讲述他的经历。1954年出生的他,因父亲写得一手好字,两个邻居也都是画画的,耳濡目染的熏陶,于无声处滋润了韩玉臣幼小的心灵。小学四年级,他画的一幅雷锋像在同学中广为传看,校园中的墙板报更成为他的创作“园地”,当一名画家也成为他童年的梦想。

  “文革”来袭,风云变幻,韩玉臣的父亲因历史问题进了“牛棚”。家庭的不幸,社会的压力,突然降临到一个少年的身上。他那时懵懵懂懂地意识到,将来得会一门技艺才能生存。有了这个动力,似乎一切苦难都成为必要的过程,他开始每天到学校旁的一家工厂,去帮助搞宣传的工人抄文字、画插图,并开始尝试用油彩画伟人像,床单、书包甚至家里的抽屉,都成为他可以改造的“画板”,兄弟姐妹、老师同学都成了他画画的模特。16岁那年,他正式进工厂工作,由于有画画写字的特长,很快被抽调到政治部帮忙。那些年,没有绘画方面的专业书籍,更没有石膏像,只能靠大量的写生去摸索、去体会。幸运的是,在求索艺术的路上他并不寂寞,先后碰到很多名师。

  1971年,邯郸市举办美术创作班,请在磁县五七干校劳动的中央美术学院教师来指导,就是这次经历,让他目睹到大师们的风采,苏高礼也成为第一个直接教导他画油画的老师。在此期间,他被带到《开国大典》作者董希文家中,董希文西藏题材的写生作品,深深震撼了这个当时仅仅是爱好油画的小学员的内心世界。

  1973年,他又结识中央美术学院教师梁玉龙,并经常让老师对其习作进行指导。梁玉龙在当时的历史博物馆搞创作时,韩玉臣也随着被借去帮忙之际,观看到了不少馆藏的美术作品,尤其是罗工柳等前辈留学苏联时临摹的巨幅油画《列宁在斯莫尔尼宫的演讲》,笔触生动、色彩丰富,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油画的无穷奥妙与撼动内心的力量。

  1978年,油画家张文新到邯郸创作《巍巍太行》,从查阅史料到写生、画草图、对模特,他一直伴随在老师身旁,而就是这短短的几个月成就了两个人绵绵30余年的师生情谊。张文新作为1957年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成员,受到俄罗斯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他对于油画的理解,对光和色彩的把握,对生活的坦诚和豁达,也一直深深影响着韩玉臣。

  当年风华正茂的韩玉臣,每天一有时间就练速写和素描,晚上12点前很少睡觉,对于当一个画家的理想是无比坚定且执著的。但命运总是叫人无奈,1976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中央美术学院,但因政审不合格被拒;他不甘心,第二年再考,同样又被政审刷掉。两次均与之失之交臂。

  “你一旦喜欢上艺术,便刻骨铭心、再难割舍。”这是韩玉臣多年前读到的一句话,虽然早已忘了出处,但却像极了他的艺术人生。命运使然,只能默默接受,之后韩玉臣从工厂辗转到商业单位,从资料员、秘书、办公室主任,再到商城总经理,直至集团董事长,一晃20余年的时光,让他似乎上了一所永不会毕业的社会大学。所有的苦难、磨砺、奋斗、收获、喜悦、感动,幻化为对现实的超越,引领他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画家、书法家、摄影家甚至是诗人。

  比起一般意义的专职画家,他的这条路注定充满坎坷,而命运已经教会他如何应对。环视他的画室,许多正在开始或是已经完成的大画,气势恢宏、磅礴,带着西藏地区特有的阳光沐浴和泥土芳香。巨作诉说着他这些年一边带领企业应对竞争,一边拿起画笔的苦与乐。就像他说的,“梦是美好的,追寻就是快乐,锲而不舍,可能成真”。

  使命   企业家中的另类和典型

  在世人眼光中的企业家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群体,资产多寡成为其价值高低的标签。谈到韩玉臣的另一个身份企业家,他深感这代表的是一种素质,而不是一种职务。企业家应该是肩负社会责任、追求人类使命、拥有文化修养和艺术品位的人。

  纵观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以及随之而来的创业浪潮,都为勤于奋斗、敢于冒险的人提供了实现理想的舞台和施展才华、激发潜能的机会,从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企业家。韩玉臣认为,“商人”和“企业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商人”古来有之,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极”之称,就是买东卖西,辨贵贱、调余缺、度远近,其行为是围绕追求财富开展的,也就是什么赚钱做什么。然而这类人跟企业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当一个商人升级到企业家时,财富已经看得很淡,转而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他所带给社会的快乐和福祉,如何可以让自己的行为和精神得到更多认可。能够叫企业家的,应该是立体的、丰富的、全面的,是有涵养和素养的。

  “他是中国企业家的另类和典型,从他身上可以折射出中国企业家的形象和未来。”这是在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给中国美术馆介绍韩玉臣展览的信中提到的一句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为我们理解企业家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作为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荣誉委员、中国书协会员、河北省书协副主席、中国摄协会员和全国人大代表、邯郸阳光集团董事长,他将这些身份通过文化艺术修养融会贯通,变成一个协调的网络。韩玉臣谈吐自然,铿锵有致,颇具文人风格,特别是对西方美术史有着深厚的学养,对于形形色色的理论和流派,他都有自身的主张和见解,而谈到企业的管理哲学,你会发现他在吸收中国古代“儒法合一”理念的同时,还能够结合更多西方现代管理学思想,总之听他说话,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学习。

  他以自身的经验深感企业家的自身知识修养和艺术品味同属企业软实力,都是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作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企业家,他的形象代表了企业,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还一定程度地代表了国家。因此,企业家应在理论学习、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甚至仪容上形成自己独有的风度,以气质和魅力博得公众的好感,树立自己的公众形象,这是以往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者所忽视的。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坚持   从世俗生活走向艺术创造的精神世界

  随着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似乎每个人的生活节奏都在不断加快,“没有时间”、“工作很忙”成为大家习惯的口头禅。可当与韩玉臣交流之后,我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没时间”。当一个人觉得自己跟很多人一样,也是因为“太忙”而没时间完成自己的工作,更没有时间去实现梦想的话,请一定记住,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他们更忙,结果却完成了更多的工作,也越发走近了梦想的彼岸。

  中国改革开放,大浪淘沙,韩玉臣作为一名企业家,把一个最初才几百人,销售额一千多万元的小商场带出困境,并发展到现在成为员工两万人,销售收入几十亿元的区域性龙头企业,其中经历的艰辛可想而知,要处理的事物之繁杂可想而知。然而在把握机会、趋吉避凶的同时,又能醉心于他热爱的油画事业,这种常人无法想象的情景,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的常态。他每天一上班,上午半天时间全方位处理企业事务,下午则进入创作状态,完全投入到他的艺术构想、艺术表现的世界中去。

  诚然,现在的韩玉臣不可能与其他画家一样全方位地去投入创作,用大量时间去写生、去临摹、去构思。但是为了始终保持一种新鲜的、生动的、敏锐的眼光,他通过“看画”、通过“读画”补充时间不足的问题。他到书店见到好的画册必买,到北京、上海出差,参观美术馆是必须之日程,到国外考察时,卢浮宫、冬宫、大都会博物馆、哈默画廊有机会一定去造访,圣彼得堡的列宾美术学院、法国巴比松的米勒故居也是专程光顾。不断带着问题去观看展览,研读大师原作,使他在眼界得以不断提高的同时跨越技法的瓶颈。

  艺术的灵感也离不开对生命原韧的惊奇感的体验,稍有空暇,他便会去西藏地区采风,从2006年第一次进藏开始,那片神奇的土地便成了他魂牵梦绕的地方。青藏、川藏、滇藏、新藏和西藏大北线他全部跑了个遍,云南、青海和四川的藏族聚居区也多次游走。走进西藏,使他积累了大量素材,认知不断升华。他发现今天的西藏是阳光灿烂、民族和谐的新西藏,是地覆天翻、日新月异的新西藏。

  为了表现那个心中的“新西藏”,他拍了几万张照片,写了上百首诗词。2009年初,禁不住又重新拿起搁置了很久的画笔,他饱含深情地说:“虽然,我的画技尚需锤炼,油画语言还不丰富,但我会用激情去弥补,会用强烈的生活感受去充实。”十几次雪域采风中,有过风雪塌方、泥石流的阻隔,有过坎坷颠簸、沙尘飞扬的难忍,有过头晕目眩、几欲跌倒的境遇,有过感冒发烧与死神擦肩的险历,但他咬牙坚持、义无反顾、乐此不疲。

  梦是美好的,西藏的梦更是美轮美奂。他说,这个梦他会永远做下去。就像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在文章中所评价的,“韩玉臣作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商海搏击之余,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艺术创造,这是一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也可以说,他从世俗生活走向艺术创造的精神世界,是一种对现实的超越,同时也是对自我的超越。在从事艺术的过程中,他的心灵接近了纯粹”。

  升华   用个人的品牌效应提升企业文化的内涵

  “我不是最成功的企业家,也不是最成功的油画家,但我是企业家中最好的画油画者。”这一句看似随意的玩笑,却道出了韩玉臣与一般企业家的不同之处。多年的艺术创作经历给予他的,不只是繁忙事务之下对心灵的慰藉,更多的是给了他做人、生活和工作的智慧。

  比如,将对自己的艺术感觉进行分析和体味,把其中蕴涵的道理与深意,在企业管理的实践和企业文化的提升中进行还原。《中庸》中提到“致广大而尽精微”,这是从古到今绘画中常用的观察和创作方法。韩玉臣将对它的体会和思考更多地融入了企业管理的思路。“致广大”,教会他对全局性把握和前瞻性部署的注重。至于“尽精微”,则训练了他冷静、细致、客观而又注重感觉的思维方式。

  再举个例子,谈到多次走进西藏更深层次的原因,韩玉臣很有创意地用“涮锅”来形容。他说,西藏是一个纯净的火锅,我们是一个被污染的物体,放里面一涮就会干净一些。等涮的时间长了,你的灵魂得到了净化,对很多事情就看得很随意、很淡、很清楚。这,就是境界的升华。

  记者采访的时候,恰逢有画展正在邯郸新世纪商业广场的阳光美术馆展出,韩玉臣先是站在台上做开幕式发言,然后融于熙熙攘攘的参观人群,同普通百姓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文人雅士、书画挚友一起交流感受、分享心得。有些企业家认为,艺术高高在上,老百姓不懂,对企业经营也不会有任何好处,而韩玉臣却不这样以为,不管是20年前邯山商场改造时辟出的文化长廊,还是如今新世纪商业广场的阳光美术馆,这么多年来,在他带领下的阳光集团充满着对文化的敬重和艺术的向往。

  “我以前只是名普通员工,来到这里受到韩总的影响,我也开始画画,你看这是我的作品”;“我和玉臣是忘年交,是他圆了我40多年想要办画展的梦想”;“我是先看到韩总的字才开始和他合作的,因为我相信字如其人”……听到各种各样围绕韩玉臣的评价,让记者深深感到,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灵魂,韩玉臣作为阳光集团的“灵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正是他从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艺术经历中感悟、提炼出来的。可以说,他的才情和魅力已经转化为企业独一无二的竞争力,让员工从他身上体会到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为文化和艺术的传播开辟了平台,并实现了社会的期待,引导企业走向了成功之路。

  在“韩玉臣西藏题材艺术作品赴欧洲成功巡展座谈会”上,记者认识了一位艺术家;从这次采访中,又知晓到他企业家的一面——“非典型性”的艺术家和企业家。艺术家、企业家同是时代和历史的产物,越是社会出现巨大变革的时代,越是给艺术家、企业家提供了展示丰富才华的时机。当历史需要什么样的人物出现的时候,什么样的人物才会产生。今天的历史提出了企业走向文化艺术的课题,这一课题需要有一位典型人物来诠释,这个人就是韩玉臣。愿有更多的艺术家担当起宣传中国文化的时代责任,愿有更多的企业经营者努力承担起企业家的历史职责。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