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汉字溶于血液——一名字体设计师的故事
图为范雅琼设计的作品
“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敲字沟通’‘语音交流’让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这种电子化输入实在太便捷了,所以年轻人或多或少都会‘提笔忘字’,信息化趋势不可逆,但这种现象确实很让人担忧。”
范雅琼,与许多“提笔忘字”的年轻人不同,她9岁学习书法,获得过多次国家级书法奖项,热爱汉字书写的她现在也以“汉字为生”,从事着有关汉字设计、推广的工作。
从“一”开始的书法之路
22年前的大年三十,一位9岁的小女孩用快要冻僵的小手敲开了书法教师李正的家门,执着的眼神终于打动了多次拒绝收她入门的李正,自此,小女孩的汉字人生开始了。这个小女孩就是范雅琼。
范雅琼说:“李正老师认为我不具备学书法所需的耐心和能力,多次登门拜访被他婉言拒绝,最后在父母的一再恳求下,他给我们出了个‘小’难题——‘大年三十来找我’。”
“那一天,我永远都无法忘记,”她说,“那天外面下着大雪,爸爸带我从北京石景山赶到西城区,当老师开门迎我们进去后才发现,爸爸和我都成‘雪人’了!”李老师进门就发问:“你爱书法吗?”还未来得及拍落身上雪花的范雅琼执着地点了点头。李老师随即拿出了纸笔,让范雅琼写一个字。“说实话,那时候我的手被冻到快没知觉了,但我还是用尽力气在一张空白的宣纸上写了一个‘一’字,把纸都写破了。当时老师只是点了点头,终于同意让我跟着学书法了。”20多年后提起这个场景,范雅琼依然激动。
艰辛的书法之路给范雅琼带来了成绩,初学半年后,她在一次全国赛中获得了三等奖,直到这天,李老师才真正收她为徒。
范雅琼在书法领域的认真与努力为她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赢得了多次优异成绩,而她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让她坚持着汉字的人生。她大学毕业后进入字库工作,成为一名字体设计师,并为中央电视台“澳门十年”“上海世博会”等专题报道设计书写logo,创作出方正经黑体、经黑手写体、羽怒体等多款字体。
“父母的坚持、老师的精神是我的动力,而成绩转化成了我对书法的热爱”
一开始,范雅琼也像其他孩子一样,缺乏对书法的感觉,学习书法更多是为了满足父母的心愿。她说:“父母希望我可以写出一手好字,长大后可以找一份踏实的工作,是父母的愿望让我坚持了下来。”其实,一个9岁的孩子想要坚持学习一门技艺,父母的态度往往是最重要的。范雅琼的父母为了让女儿习得一手好字,每周都会绕大半个北京城拜访书法老师,风雨无阻。
如果仅仅依靠父母的坚持,范雅琼的书法之路并不能走到现在这么远。“老师的身体一直不好,身患绝症,但是他从未收我一分钱,因为他是真正热爱书法,希望将书法通过他的学生发扬光大。这种精神感动了我和家人,妈妈也常和我说,咱可以不成家,但一定要成人。”“书法需要知识和技巧的传授,但老师在做人方面对我的影响更大,一个用生命热爱书法的老师,值得我钦佩一生。”每当范雅琼遇到困难、感到迷茫时,老师爱书法如生命的精神就会激励着她不停向前。
每个孩子学习一门技艺,初学就感兴趣的少之又少。范雅琼也认为,学习书法的初期还谈不上热爱书法。“当我开始从书法中找到自信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为什么要学,因为那一个个优雅的汉字是对我的认可、那一次次的获奖是对我的褒奖,对书法的兴趣和热爱不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吗?”范雅琼说。
字的背后是文化,要从孩子抓起
不可否认,当下大家的交流方式已经改变,打电话、发微信是常态,即便是打字聊天,也有着许多便捷的拼音输入法,打出几个首字母,整词整句就可直接出现,缺乏书写汉字的机会,当然会忽视对汉字的正确识别。
范雅琼认为,“提笔忘字”的现象表面原因是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变少,但根源是人们对中国文化的淡漠和缺失。“汉字在运用过程中承担着交流载体的角色,但它的背后也是一种文化,每个汉字可以追根溯源,字的结构、词语的搭配都是有渊源的,不写字的背后,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越来越陌生了。”
范雅琼说:“提高汉字书写的能力并非通过简单的增加课程等就可以实现,更重要的是增强大众的文化意识,而文化意识必须从孩子开始培养。”
她认为,从孩子抓起,就要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我教过一个7岁的孩子学习书法,他很有灵性,但内心并不喜欢书法。那是因为孩子并不了解汉字,不会分辨汉字,只有图画让他着迷,所以,我会先从图和字的结合开始,给予他视觉感官的冲击,让他爱上汉字。”范雅琼说,“其实每个汉字都可以这样来讲解,比如‘走’字,底下可以变成一个夸张的腿踢着脚丫子,这样一来,孩子自然会爱上汉字,因为他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范雅琼学习书法20多年,现在,她是一名字体设计师,是汉字的宣传者。“字体设计,是对汉字的重新审视,也是对汉字的再创造。”范雅琼如此激励自己多创造出“鲜活”的汉字,希望可以通过字体设计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爱上汉字、爱上汉字书写。
(编辑:黄远)
· | 全国汉字输入大赛进入复赛阶段 |
· | 专家:发扬汉字文化不应仅靠比赛推动 |
· | 让汉字动起来,美起来 |
· | 汉字的坚守:感悟文化之深 艺术之美 |
· | 别让“最熟悉”的汉字渐行渐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