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西北的每一段历史都是一部交响乐”

时间:2013年10月11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张 悦

韩兰魁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在西安举行

“西北的每一段历史都是一部交响乐”

  2010年,著名作曲家、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韩兰魁的作品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被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奏响,曾引发京城关于“原生态交响乐”的讨论。3年之后,韩兰魁终于一偿“在家乡举办音乐会”的夙愿。不久前,他的个人作品音乐会在古城西安上演。

  音乐会全面展示了韩兰魁多年来的音乐成果——包括作曲家此前获中国文华音乐奖的作品《音诗——丝路断想》、被音乐界评为当代中国的十大琵琶协奏曲之一的《祁连狂想》、去年获第八届中国金唱片奖作品专辑奖的大型合唱交响曲《绿色的呼唤》……而音乐会的参演阵容可以说是陕西音乐家全明星阵容:除了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和西安音乐学院音教系合唱团两百多人的演出大队伍之外,国际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和慧、陕北歌王王向荣、著名琵琶演奏家杨靖以及十大陕北民歌手之一的王晓怡都倾情参演。音乐会由近年来颇受业内关注的青年指挥家、西安音乐学院管弦系副主任侯劼执棒。

  在著名作曲家、中国音协名誉主席吴祖强,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赵塔里木,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关峡等人的眼中,韩兰魁的音乐作品最大特点就是深受西北历史文化的影响,扎根民族沃土,同时吸纳了现代风格。而作为本次音乐会的总策划,中国音协主席、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则评价,韩兰魁对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结合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认为韩兰魁可以称得上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起,以培养和发现中青年作曲家人才队伍为目的,由赵季平牵头组织了一些大型音乐创作活动,他特意邀请了多位中青年作曲家参加,韩兰魁便是其中的一位,“让我欣慰的是,在创作中,韩兰魁对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结合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这使得他创作的音乐在不失民族风格的前提下保持着鲜明的时代性与可听性,并获得广泛好评。”赵季平认为。

  “读懂了他的作品就读懂了这个人。”陕西省音协主席尚飞林分析道,“在琵琶协奏曲《祁连狂想》中,韩兰魁大量应用了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可以用‘情感充沛、结构严谨’来概括。又因为作曲家曾经从事过琵琶演奏,所以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掘乐器的内在特质,利用各种技巧表现音乐主题,而民族乐器与交响乐队的结合,会为我们提供一种多元的、新的创作思考。交响音画《梦浴华清》是舞剧《梦回大唐》的第三乐章,音乐大气、流畅,以多调性、多层次的音乐结构,飘逸、洒脱的音乐语言,为我们开启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舞蹈想象空间;交响乐《音诗——丝路断想》则表现出了西北民族音乐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多样性,作者巧妙布局、张弛有序,营造出一种跋涉者在漫漫丝路上的律动,再现丝绸之路的艰辛、浪漫和辉煌。”

  音乐会下半场演奏的合唱交响曲《绿色的呼唤》气势恢弘,厚重博大,体现出作曲家对历史和现实中人类生存环境的深刻思考。韩兰魁从1991年起就开始创作这部作品,然后用20年的时间不断丰富、扩展,最终完成为如今的六个乐章。作曲家把现代作曲技法与陕北民间音乐素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大胆运用十二音和调性重叠来表达特定的乐思,达到了震撼人心的音响效果。尤其是女高音歌唱家和慧的独唱与合唱、交响乐队配合演出的第四乐章《昆仑冰雪消融的季节》,有着极强的抒情性,独唱部分先上而下,再反行而上的分解和旋式气息宽广的旋律,再加上和慧独特的歌剧式演唱的诠释方式,令这个乐章极为出彩。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配器教研室主任郭小虎就谈到,“与大多数探索类的现代作品不一样,抒情性的作品其实最难写、也最容易露怯,因此更见功力。而韩兰魁扎实的作曲功底、标准的‘四大件’掌握,让我们听到了质量非常高的具有抒情美的作品,这实属难得。这是2013年我听过的少有的好音乐会,因为它能够打动人。”

  “我的作品很简单,谱面一目了然。”韩兰魁话不多。而简练质朴、旋律性强、配器新颖、谱面简单又出效果也正是韩兰魁音乐创作的最大特点。尚飞林以为,“他能在当代中国音乐语言庞杂、许多人在音乐风格上追求奇异的特殊时期,始终坚持自己将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相结合,并融入民间音乐元素的具有中国烙印的音乐创作道路,实属不易。”而用韩兰魁的话说,“我喜欢西北的文化,喜欢西北的民间音乐,喜欢西北的一切。西北的每一段历史都是一部交响乐。”在面对西北这片厚重的热土时,韩兰魁却拥有一颗狂野的心。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