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影视展中的国际化

时间:2013年08月28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李 博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中央电视台承办的2013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近日在京举办,央视纪录片频道、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江苏广电总台、华策影视、小马奔腾、华谊兄弟、海润影视等国内影视机构以及TVB、新传媒等国际及港澳台展商在“增进友谊、扩大交流、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宗旨下,进行了专业而深入的洽商与交流。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影视产业已成为世界文化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建立规范化、国际化的制作模式,怎样打造平等竞争的开放窗口,如何构架合理高效的国际交易平台,从而尽快实现中国影视“走出去”,已成为国内影视从业者亟须解决的难题。也正因于此,本版特别推出2013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专题,其中既包括“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业内人士对中国影视节目如何实现国际化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包括华策、小马奔腾、TVB等影视剧制作机构的制片策略访谈和最新产品介绍,希望能够对中国影视产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与推进有所裨益。  

  ——编 者 

    2013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影视节目制作应实现观念转变—— 

从“有什么说什么”到“观众需要什么说什么” 

 

TVB出品电视剧《冲上云霄II》海报 

  2012年火遍全国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海外销售方面也火了一把。“它的单片首轮海外销售达到35万美元,目前还在不断增长中,这创造了近年来中国纪录片海外发行的最好成绩。”在2013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的“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央电视台总编辑罗明向来自国内以及美国、日本、韩国、印度、菲律宾等多个国家的媒体机构公布了这一数字,并表示《舌尖上的中国》已成为中国影视节目实现国际化的又一成功案例。

  近年来,《中国好声音》等购买国外版权的综艺节目热播、《媳妇的美好时代》等电视剧热销海外、央视与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共同直播非洲动物大迁徙等事件,标志着中国影视节目走向国际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然而与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国家地理频道(NGC)等成熟的制作机构相比,中国影视制作机构的国际化程度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如何搭建中外文化国际交流平台、拓展影视节目国际传播方式、提升中国影视节目国际影响力,成为了本次高峰论坛的核心议题。

  >>国际化不仅是让节目打入海外市场 

  “以往我们对国际化的理解,往往只局限在让更多的影视节目打入国际市场。但是,今天我们必须意识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应该实现‘内容资源的国际化’、‘传播方式的国际化’和‘人才资源的国际化’。过去我们的制作理念是‘有什么故事就说什么故事’,现在则要转变为‘国内外观众和市场需要什么故事就说什么故事’。”罗明开宗明义地道出了自己对于国际化的理解。

  大名鼎鼎的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在全球拥有丰富的制作资源,从美洲到亚洲,从欧洲到非洲,从北冰洋到南极洲,你能够在世界的任何角落看到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摄制组的身影。而与之相比,中国影视制作机构的海外摄制团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差距。“央视直播非洲动物大迁徙这样全球关注的重大事件,就是在努力运用全球资源拓展并丰富节目内容。”罗明表示。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在海外热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在题材选择和传播发行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国际化视野。“《舌尖上的中国》在充分传播中国文化价值的同时,也契合了当下全球纪录片市场的需求。”罗明分析道,“我们中国人制作的影视节目,首先当然要强调中国价值观,传递中国的历史传统、时代风貌和价值理念;而与此同时,我们又要更多地强调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和生命力,善于利用国际化的表达来讲述好中国的故事,明确国际市场定位,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品质的节目。”

  在英国广播公司、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等影视制作机构中,操着不同语言、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制作者通力合作,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它们十分善于调动全球的影视创作人才为自己所用,这种资源的优化利用极大地节约了制作成本,也丰富了节目内容。“中国的制作机构也要推动更多像非洲动物大迁徙这样的国际联合摄制项目,从而提高我们影视节目的国际视野与国际品质。”罗明表示,“而与此同时,我们又不能仅仅满足于单纯的联合制作,还要实现更加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加强委托制作、国际投资等行为,藉此提升中国影视节目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和影响力。”

  >>国际化的基础在于求同存异 

  在中国业内人士认真思索如何走向国际的同时,来自海外的影视制作人同样也在探求怎样实现中外“共赢”。在过去几年中,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相继引进了《故宫》《外滩》《春晚》等几部中国制作的纪录片,并获得了良好的收视率与口碑。“我们并没有采取原封不动的引进策略,而是对这些纪录片进行了‘二度创作’。”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亚洲)中国区副总经理区咏卿表示,“例如,我们将原本12集的《故宫》精剪成了两集,并改名为《解密紫禁城》;将原本5集的《春晚》精剪成1集,并更名为《透视春晚:中国最大的庆典》。”

  改编的原则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吸引那些并不熟悉中国文化的海外观众。“由于中外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往往会造成理解与欣赏上的文化障碍,也会造成传播上的困境。因此求同存异是十分关键的,我们必须根据海外观众的思维方式和收视习惯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区咏卿说,“例如与历史往事相比,海外观众更加重视作为个体的人,我们就必须让人的因素更加突出;而海外观众习惯于观看短纪录片的习惯,则要求我们必须对原作进行浓缩。有时,我们甚至得根据需要补拍一些镜头。”

  区咏卿对中国影视节目制作的建议是:尽可能选择符合国际市场需求、内容正面、故事动人的题材。“国际市场更需要一些具有较强求知性、逻辑性、戏剧性和趣味性的影视节目。当然,前提是制作者必须抓住故事的灵魂,因为只有具有灵魂的节目才能够打动观众。”

  “三四年前中国电视剧发行收入比例为制作成本的100%-250%,而最近一年来卖到一线卫视的电视剧收入比率才比制作成本高70%-80%。造成这一下降趋势的原因在于中国电视剧的制作成本节节上升——热钱涌入电视剧行业引起短期收益为主的电视剧制作优先考虑明星、名导而忽略故事本身。同时,随着中国观众的收视水平不断提高,电视剧制作水准跟不上观众口味的事实,也导致收视率不断下滑。”韩国广播公司(KBS)北京代表处代表崔完玲通过深入的分析,指出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已成为中国影视节目构建良性循环体系的重要途径。

  崔完玲以韩国为例,证明中国影视节目具有庞大的潜在海外市场。“中韩两国在文化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两国普遍社会生活思维的基础都来自于儒家、佛家、道家等文化背景,一般跨国合作时不同文化背景容易引发矛盾,而相似的文化背景对于文化合作而言具有缩小障碍的优势。”崔完玲分析道,“‘韩流’热潮在中国已持续十几年,《蓝色生死恋》的中国版《一不小心爱上你》曾在当年获得同时段收视冠军;而中韩合拍的电影《雏菊》《大明猩》等在韩国同样也获得了成功。这些事实都证明,中韩两国的创作者完全有能力制作出具有国际标准、中韩共同特色的影视节目。”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