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调控,是压力也是动力
8月,本是电视综艺节目的“黄金夏至”,不想过度粗放性的发展让“命运的冬天”意外来临。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暑期歌唱类选拔节目实施的调控细则,暑期原有的9档歌唱类选拔节目减少至7档,黄金时间播出的仅有3档。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歌唱类选拔节目的通知》细则,今年各台一律不再投入制作新的歌唱选拔类节目。结果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综艺节目的下一个“吸金香饽饽”会是怎样的?
由于对于节目同质化竞争、广告资源被稀释、观众的审美疲劳的担忧,歌唱类选拔节目的制作方早已有“两手准备”——舞蹈类真人秀节目、明星亲子节目都成为被青睐的节目类型。另外,在海外节目版权引进的“厮杀”中,电视节目制作方也逐步加强原创意识,如灿星公司将于第4季度推出《中国好歌曲》,专门推介中国的原创歌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将对原创节目给予支持鼓励,严格调控卫视对国外节目模式的引进。
从全民炒股、全民炒房到全民竞歌,每一种风暴侵袭式的火爆现象背后,都有不可忽视的群众基础。在国内,音乐产业长期以来受到盗版制约,萎靡不振,然而老百姓“卡拉OK”的热情,却在电视节目推陈出新的潮流中,从KTV包房被引导至电视荧屏上。《中国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就曾说过,全世界最流行的真人秀节目,不过就三大基础模式:唱歌、舞蹈、偶像。这其中,歌唱真人秀节目是最能被大众接受、群众基础最好的。本来集聚正能量、让普通人有机会“跃龙门而成星”的歌唱类选拔节目,却在“一窝蜂”的亮相中造成电视界人财物力资源和频道资源的严重浪费。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认为,“限歌令”有力扼制了全民竞歌的过于单一、非理性的大众文化潮流与急功近利的诉求,使整体社会文化生态更趋正常、健康和理性。
“调控”是压力,也是动力。一个《中国好声音》的广告招标,就能获得二线卫视一年的广告收入。歌唱类选拔节目,更为创收所累的卫视带去了丰厚的收入,从快消品广告的进入,到汽车品牌的冠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广告吸金的奇迹。很难想象,其他的综艺节目能够如歌唱类选拔节目一般如此“吸金”。面向未来的电视竞争,季播节目、创新节目和剧场仍然是卫视拼收视率的“三大阵地”。在这个“擂台”上,没有永远的赢家,也没有永远的输家。各种智慧的比拼,最终让节目形态更加多元化,节目品质进一步提升,更好地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