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对话“面对面”

时间:2013年07月14日来源:《光明日报》作者:田呢
儿童之场景油画 让·沃斯特
最终的凝视(油画·局部) 让·沃斯特
托马斯肖像(油画) 毛 焰
1998 no.94(油画) 菲利普·阿克曼
学员在墙角边(油画) 陈丹青
2008 no.32(油画) 菲利普·阿克曼
丝袜(油画) 陈丹青

  肖像画和室内绘画在视觉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一直以来,许多艺术家试图借由描绘人的面孔或环境来捕捉人的生存和精神状态。人的面孔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通用图标,复制出我们所有人,都有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或许还有一头蓬乱的头发。然而,各种文化和不同时期的人像在画法上都会有明显的差异。从一幅肖像画可以得出无数有关其来源的文化线索,这些信息进而可以作为该文化的品质特征。

  日前“面对面中荷肖像画及室内绘画展”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展出,集合了陈丹青、毛焰和让·沃斯特、菲利普·阿克曼四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执迷于肖像或室内主题的创作,有着各自独特的处理方式和语言风格。陈丹青的肖像画,自然写实,对环境以及人物肢体语言和神韵的刻画随意而细腻;让·沃斯特的人物则湮没在华丽的室内空间中,影剧般的光影和其间人物关系营造出一种静谧之感;菲利普·阿克曼的作品是三十多年来的自画像,其面孔和身份在现实主义、立体主义等风格中被不断演绎,形成了一种近乎修行式的观念实践;同样是反复刻画同一面容,毛焰选择用单色调深入表现异国模特的表情,但又使身份特征退居其次,让位于对内在精神的捕捉,弥漫着幽微的沉郁。

  此次展览形成了独特的组合,呈现了中荷四位艺术家对人类情感和精神状态的观察、思考和表现,构成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在肖像画和室内绘画中的一次“面对面”的对话。


(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