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变奏,叙写现代城市寓言

时间:2013年07月08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乔燕冰

《变奏·城市》剧照 乔燕冰 摄

  这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剧场。

  角落里的乐手操控着乐器,制造出吱吱嗡嗡的声响;两个巨大的透明气囊中各罩一人,其中一人不停地原地奔跑,另外一个则或跳或走;还有一个肤色黝黑的美女惬意地徜徉于气囊外,偶尔好奇地看着气囊中的人,偶尔用塑料将自己的身体束缚,踽踽前行……

  近日在北京地坛公园上演的新马戏《变奏·城市》,颠覆了人们对艺术的认知——现场观众好奇是不是音响出了问题,面对艺术家们的另类表演,一时间搞不清他们究竟要表现什么。在“噪音”的搅扰下,眼前的一切似乎让人焦虑。

  也许,这样的感觉正吻合了作品的诉求,这样的情绪参与,才完成了作品的意义生成。有城市中人与艺术的相遇,也才实现了艺术的一种城市叙事。

  推翻传统艺术的固有典章,音乐、舞蹈、建筑、书法、装置等不同形式纠结于同一空间;借助媒介对现实的解构与重构,不同的地域空间被叠加于同一时间。以艺术的变奏呈现城市变奏,创造一个诗意的瞬间,叙写与诉说现代城市的寓言,这样的艺术确让我们耳目一新。

  “在当代社会,每个人不停工作,也不停学习,因为我们要企求些什么,比如常常在寻找成功,这就使我们总处在不自由的状态。”作品创作者t.r.a.n.s.i.t.s.c.a.p.e舞蹈团艺术总监、造型艺术建筑师Pierre Larauza如此解释气囊中人的奔跑与持续的各种肢体动作。气囊的内外分别代表欧洲、亚洲、非洲的布鲁塞尔、香港、肯尼亚。作品的灵感来自城市空间与地域,并试图以全新的艺术表现人与地域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在城市空间中的行为。

  “除了非洲人能自由呼吸,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泡泡里,因此我想用泡泡来诗意地表现城市中人们的焦虑!”Pierre Larauza说。

  这部作品已经走过非洲、欧洲的许多地方,每到一处都会邀请当地艺术家合作。被临时找来负责音乐表演的张思安是长期在中国演出的法国音乐人,他透露,除了特意选取中阮和吉他来代表亚洲与欧洲之外,音乐表演完全是即兴的,灵感都来源于他对现代城市的理解。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