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中小成本电影,投资家切入电影业的第一选择

时间:2013年07月05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罗雪峰

  进入2013年以来,国产电影似乎被打了“鸡血”,从1月份至今,《人再囧途之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这些电影无一例外地创造了票房佳绩。而更发人深思的是这几部都是中小成本电影,它们的集中爆发是偶然现象,还是意味着国产电影的春天已经来临?

  回溯历史,我们会发现,其实中小成本国产电影的井喷早有脉络可寻。2010年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有力推动了“热钱”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注入。有业内人士乐观预测:“到2018年,中国的票房规模将达到今天北美市场的票房规模——100亿美元。”

  如何定义中小成本电影?用《北漂鱼》导演余治林的话来说,其实就是看资金量,投入资金在800万元到2500万元的电影都属于中小成本电影范畴。从投融资的角度来看,中小成本国产电影大行其道是有其必然性的。

  一方面,在中国电影商业化的过程中,电影业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的情况还比较少见。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总裁朱云来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有三:一是电影制作公司的资产主要表现为无形的文化作品,很难进行价值评估和抵押设定。中国信用体系还在建设当中,金融市场不够发达,拥有合适的抵押品是获得银行贷款的重要条件。二是从银行的角度看,虽然我国电影市场的规模扩张很快,但是总体还比较小,加上缺乏抵押品,产业单笔贷款规模也较小,所以银行缺乏开展电影制作贷款的积极性。三是电影审查的不确定性很大,增加了贷款风险。

  从另一方面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随着中国人均GDP的增长,文化娱乐消费已成为主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5月,全国电影票房已超过81亿元,同比增长达39%,其中国产电影贡献了50.73亿元票房,同比增长达157%。另外,全国单日电影票房、全国首日电影票房、电影放映场次以及观影人次等方面的纪录在2013年以来也屡被刷新。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既不错失市场机会又能有效控制和防御风险,中小成本国产电影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投资家切入电影业的第一选择。

  综合来看,目前各路“热钱”主要涌向中国电影业的4个层面:一是单一影片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小成本影片市场;二是院线市场,尤其是针对二三线城市的院线市场;三是影视器材制作公司;四是处于上升期的影视制作、发行公司。

  在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的电影投融资论坛上,几乎所有电影界、金融界精英都非常看好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前景。据了解,目前看好中国电影市场前景的“热钱”遍布各个领域,除了正规军也就是各大银行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基金、信贷、私募股权的投资资金,也包括一小部分上市公司资金,这些钱加起来恐怕至少有1000亿元,保守估计,电影投资的潜在资金甚至能有2000亿元。

  美国华美银行执行副总裁班内特·庞泽尔表示,尽管现在只有非常成功的电影公司才有可能在A股上市,“但我们仍然相当看好中国的电影业,更希望在中长期来自美国的私营投资可以投资中国的小电影公司或者有机会投资在中国上市的小公司”。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