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68年戏剧之路,她从不重复自己

时间:2013年07月05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王新荣

68年戏剧之路,她从不重复自己

——记张奇虹从艺68周年研讨会暨《奇虹舞台艺术》新书发布

  “在学校就是教书,在剧院就是排戏,在家就是写书。”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顾春芳眼里,著名戏剧导演张奇虹就是这样一个忙碌并快乐着的不老戏剧人。张奇虹一生与戏剧结缘,以其旺盛的艺术创造力,导演了话剧、儿童剧、歌剧、戏曲等不同题材、风格的戏剧作品。近日,由国家话剧院主办的张奇虹从艺68周年研讨会暨《奇虹舞台艺术》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贺敬之、王昆、余林、童道明、游本昌、雷恪生、周予援、王晓鹰、任鸣、顾春芳、刘金山等20多位来自戏剧界、评论界的专家学者、导演、演员等共同探讨了张奇虹的新书及其艺术成就。

  作为新中国送出国门的第一代留苏学子,张奇虹在前苏联期间系统地学习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理论体系,归国后,她将自己所学与中国话剧民族化的探索相结合,导演了一系列可圈可点的舞台剧, 如话剧《罗米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风雪夜归人》《原野》《火神与秋女》《灵魂出窍》,儿童剧《十二个月》《西游记》,歌剧《将军情》,粤剧《白燕迎春》等,致力于当代民族戏剧探索。

  张奇虹排戏一贯坚持两大原则,一是别人用过的她绝不用;二是自己用过的绝不再用。对张奇虹来说,从不重复自己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创新,这便是她永葆年轻的秘诀。“以往的文艺批评中间,常常把现实主义作为正宗版,而曹禺先生是毋庸置疑的正宗。与《雷雨》《日出》不同,那个时候,人们有意无意地看不起《原野》,甚至把它作为旁门左道。”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排了《原野》。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戏剧评论家余林说:“她以一个女性导演独有的艺术判断,敢于在剧作结构上做调整,凸显了这个戏新的生命,当时作品演出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张奇虹看来,永远把握时代脉搏,在不同的演出中寻找新的赋予个性特征的那一个,这句话,就是她的艺术圣经。”

  “从事实践的人不太愿意动笔杆。有很多导演有非常丰富的创作实践,但是没有把他的实践上升到理论总结出来。”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廖向红也是一位女性导演,在她看来,创作与理论批评总结这两个舞台缺一不可,在创作之余更难能可贵的是理论总结和归纳,这是一般的从事创作实践的人有时候容易忽视的,也是最难做到的。《奇虹舞台艺术》是张奇虹继《导演艺术构思》之后的又一部导演理论专著。该书作为张奇虹创作思想的总结,既是对其原有导演思想的深化,又有新观点的补充,整体而系统的思考总结了导演艺术的一些重要命题,是其晚年的心血之作。透过该书,可窥见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戏剧舞台艺术创作的概貌。

  68年勤于排戏,68年勤于写作。年过七旬重排《十二个月》,南北巡演;年近八十创作二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永恒的朝晖》;年过八旬执导《西游记》(上、中、下)。在张奇虹看来,人生之苦就是人生之乐,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业。舞台是她的牵挂,排戏是她的最爱,她的勤奋早已融入了她日常不间断的艺术构思之中,有时是一个大戏,有时是一篇文章,有时是一个场面,有时是一个细节。正像她自己所说的:立志于为艺术而奉献一切,在学校就是教书,在剧院就是排戏,在家里就是写书,这样的工作神圣而美丽。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