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CEPA十年看合拍:从磨合到共融

时间:2013年06月28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阿木

  2003年6月29日,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开启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春天

 CEPA十年看合拍:从磨合到共融 

   即使故事还可能跟香港有关,但内地才是情感、梦想的最终归属。

  ■ 即使是在较为纯粹的港产片里,内地元素也常常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陈可辛导演的电影《中国合伙人》剧照

杜琪峰导演的电影《盲探》剧照

 

  日前,由香港导演陈可辛执导的《中国合伙人》的内地票房正式突破了5亿元,而其香港票房还不足500万港元,而且影片中的人物、故事等已经跟香港没有关系;近期上映的另一部香港导演王子鸣创作的《不二神探》,虽然是一部以当代香港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动作喜剧片,但创作时已经是明显的以普通话为基础,这一方面使得影片有点怪怪的(就像是一部描写北京人在北京的日常生活的影片却通篇讲英语),同时也折射出合拍片的内地化。今年是CEPA签订、实施以来的十周年,合拍片有哪些发展?从香港电影的两位主将陈可辛和杜琪峰近年来的创作可以窥见合拍片的变化。

  CEPA下的香港、内地电影工业

  2003年6月29日,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其中涉及了香港电影到内地发展的许多开放性政策和便利条件。再加上随后数次对CEPA相关协议的修订增补,CEPA不仅是大大降低了港片进入内地市场的门槛,更是促使了合拍片的急剧发展。而CEPA虽然从2004年元旦才正式实施,但从2003年7月1日开始已经试行,如当时的《新扎师妹2》《炮制女朋友》《无间道3》等都是试行之下的产物。

  从2012年可以看出合拍片对于香港电影工业来说的重要性,因为不仅在数量上已经占了大部分,而且在市场上也都成为主流,约占年度总票房的八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内地电影市场在2003年以来的急剧扩张变化。2003年时内地只有32条院线、1045家影院、1923块银幕,年度总票房也还不足10亿元,但到了2012年年底,内地影院已经突破了1.3万块银幕,年度票房突破了170亿元,而2013年6月中旬时,半年票房正式突破了100亿元,这与香港电影市场的趋于饱和的平稳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陈可辛:从香港梦到中国梦

  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作品整体水准较高的导演之一,陈可辛以他的泛亚洲合作的前瞻性备受关注,同时在他的作品里又充满着对于香港的现实的关怀,如《甜蜜蜜》《金鸡》等。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的《甜蜜蜜》到CEPA初期的《如果·爱》再到最新这部《中国合伙人》,便无形中通过内地人/香港人的命运变迁折射出合拍片的变化。

  《甜蜜蜜》的时间跨度由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来自于东北的黎明与来自于广州的张曼玉在香港这个“异乡”相遇,尽管他们来香港的目的有所不同,但身在异乡的孤独使得两人走到了一起,但又不得不随着命运的变迁而颠沛流离……影片通过这对男女的情感、命运的变化,也寄寓了当时内地人的“香港梦”。而CEPA背景下创作的《如果·爱》,被视为《甜蜜蜜》的一次回应,确实,这回变成了来自于香港的明星(金城武)、导演(张学友)要进军内地市场而创作歌舞片,影片带有着很明显的合拍色彩——故事与内地有关,内地演员占一定比例,而周迅扮演的内地女星也成为了香港明星、导演的欲望的投射对象。

  相比之下,《中国合伙人》进一步的淡化了“香港”元素,除了导演陈可辛本人是香港导演。影片的故事、主题,还有演员基本上都跟香港没有关系,尽管其前半部分的“美国梦”与《甜蜜蜜》的“香港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本质区别的是《中国合伙人》的落脚点在于“中国梦”,美国梦成为陪衬。

  《中国合伙人》也代表了当代都市题材的合拍片的一种变化,也即情感的依托点已经在于内地,典型的还有刘伟强的《不再让你孤单》、叶念琛的《隐婚男女》、杜琪峰的《高海拔之恋2》等,即使故事还可能跟香港有关,如《不再让你孤单》,但内地才是情感、梦想的最终归属,所以,《中国合伙人》只有圆了自己的“中国梦”才能完成人物的蜕变,因此,《单身男女》里最终赢得高圆圆的芳心的吴彦祖,是凭借着在苏州设计地标性建筑。

  杜琪峰:摘掉对内地描写的“有色眼镜”

  虽然杜琪峰的电影处女作《碧水寒山夺命金》便已经是一部合拍片,但他拍完之后回到电视圈继续创作电视剧,后来又成立了银河映像公司,并成为“九七后”香港电影的中流砥柱,他的作品里往往有着浓烈的作者风格,且这些作品受到审查等限制而几乎是被拒之合拍片之外,直至今年的这部《毒战》,而如果与银河映像早期杜琪峰监制的作品《非常突然》相比,也可以看出杜琪峰在这十多年里的变化。

  《毒战》的高潮戏,是小学门口的警匪之战,多路人马狭路相逢,且几乎是同归于尽的收场,这有些类似于当年《非常突然》的高潮。但最明显的不同是,《非常突然》里的悍匪是来自于内地的“大圈仔”,从开场的抢劫金铺可以看出他们的“笨匪”特点,但到了《毒战》里,悍匪除了内地的大聋小聋之外,还有来自于香港的“七人帮”,且这“七人帮”不是一帮乌合之众,而有着精明的算计头脑、明确的分工等,他们与《非常突然》的笨匪已经有着本质的不同,只是同样也在激烈的枪战里死亡……

  如果说,《非常突然》的“大圈仔”反映出当时内地人前往香港时的“发财”梦,也带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香港电影里对内地“阿灿”的瞧不起等心理因素,那么,《毒战》表现出的是香港经济低迷、内地持续开放后“港灿”的北上淘金热,这也与杜琪峰的另外两部合拍片《单身男女》《高海拔之恋2》的对于内地的描写是一脉相承。

  而且,实际上《毒战》里这种香港人的北上并非孤案,就以2012年的香港电影来说,彭浩翔的《春娇与志明》的余文乐、杨千嬅都得来到内地工作,才能再续情缘,而许鞍华的《桃姐》的刘德华总是奔波于北京与香港之间……

  香港电影的北上“救赎”

  香港与内地尤其是深圳,从地理位置来看只是一水之隔,加上自由行,内地对于香港经济、文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深,并不仅仅是体现在香港电影人的集体北上,而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杜琪峰的《毒战》,还有刘伟强的《不再让你孤单》、彭浩翔的《春娇与志明》等,也都是香港电影人的创作重心北移后的产物。

  其实,即使是在较为纯粹的港产片里,内地元素也常常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去年彭浩翔的《低俗喜剧》,杜汶泽他们要完成自己的电影梦,得要通过郑中基扮演的广西人的资助才最终完成;而《一路向西》的男主人公,理解父亲、与女友重归于好,也是要经过他在东莞时的顿悟,才最终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