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大历史的书写者——观电视剧《闯关东前传》

时间:2013年06月21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阎晶明

  电视剧《闯关东前传》是剧作家高满堂的最新作品。《闯关东》引起轰动之后,继而有了《闯关东2》,进而又有了今天的《闯关东前传》,高满堂的“三部曲”就此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就剧情的历史时段来说,这是一次“不规则”的续写,也是对“闯关东”这一“文化品牌”的延续。《闯关东前传》承接了前面两部作品的影响力,具有先在的“品牌”优势,这本身就是文化产品在当今时代运行的结果。高满堂、“闯关东”、“央视一黄”,在电视剧盛产的背景下,这一选择具有极强的优势。接下来要看的,就是《闯关东前传》是否具有独立的艺术创造性和文化品格。

  《闯关东前传》是一部将小人物放置到大历史中淘洗、命运风云跌宕的一部大戏。它符合高满堂一以贯之的创作风格,在相对较长的历史时段里表现一个家族、一个阶层乃至于一个民族的命运史。这是一部将个人传奇、家族命运和历史风云融合而成的正剧。这里的“个人”,不是西方文学作品里的符号化“小人物”,而是万千普通中国人的一分子;这里的“家族”,不是显赫豪门的恩怨争斗,而是在求生存中拼争的万千普通家庭的某一典型;这里的历史,是与整个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社会变迁。高满堂的作品,大多都是将这样的个人、家族、社会交融到一起加以表现,表现人物如何裹挟在国家民族的历史变迁中生发出太多的悲喜,经历太多的起伏。在《闯关东前传》里,管粮、管缨、管水三兄妹,先后离家去“闯关东”,分别去寻找安宁的人生,却都走上了注定不可能平静的人生道路,他们终生努力的过程跌宕起伏,悲喜交加。说他们“闯关东”,但他们不是去创业、去淘金,去寻找理想和爱情,而是背井离乡去躲杀身之祸,去寻找一个可以过寻常日子的地方,是被迫去“闯”。管粮、管水兄弟更是“闯”下杀身之祸之后去“闯关东”,管缨则是为了去寻找、投奔行踪不定的兄弟才踏上北去的路。这种谋生路、逃活路的被迫性,非常符合百年前大多数闯关东者的情形,也是“走西口”、“下南洋”的中国人相类同的命运选择,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形象叙述。

  然而,历史的书写绝不仅仅是一种关于存活的简单记录。尽管管氏兄妹并无政治上的抱负,也没有发财的梦想,但现实一步步将他们推到人群的前沿,迫使他们由不自觉到自觉、由生存需要到逐渐担当起群体的责任而卷入、投入到历史的滚滚红尘中,变成他们当初不曾设想过的历史角色。管氏兄弟的个人传奇同时也成为众多闯关东者命运的典型和象征。管粮从一个家庭里的“老大”成长为一个群体的“老大”,并逐渐成为一个“革命者”以及“革命”的领导者。管水在同一条道路上前行,也经历了很多歧路,在盲从与自觉、求生与抵御中徘徊、选择。管缨由一个乡间女子渐渐成为一个在创业中彰显能力的“强人”。他们还不能各自掌握自己的命运,为了生存,为了寻找爱,他们都付出了格外的代价,特别是在中国近代这样一个繁杂、混乱的时代,管氏兄妹的命运是所有中国人命运的一种真实写照。所以,他们不是抽象的奋斗的“个人”,而是历史洪流中的几朵浪花。把这样的个人与家庭放置到社会历史的大潮中去观照、去书写,使《闯关东前传》没有成为一部传奇剧而是一部历史正剧。这是高满堂创作的长项,也是书写中国人生活与历史必然的选择。

  观《闯关东前传》,我总想起美国电影《燃情岁月》,那部影片中写的一家兄弟三个人,为了获得一个女子的爱情展开一场道德与人性的拼争,其中也有社会历史的风云即“一战”爆发的卷入。这部影片在人性挖掘上达到很高程度,但创作者着重表现的,不是社会历史,而是每一个独立“个体”的生存法则以及由此产生的恩怨情仇。《闯关东前传》则是一部中国化的作品,其中的个人更多的是社会历史的一个元素,他们的个人爱情、家族仇恨,最后都必将汇入和融入、淹没和消失在动荡的历史当中,个人的、家族的爱恨情仇,都将或升华或让位于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因此,在本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是一条命运线索,而几个为了生存离家外“闯”者的情感历程,逐渐上升到最后成为革命者英勇赴死的行动,则是本剧的思想主线。

  作为“三部曲”中的一部,《闯关东前传》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故事也具有相当长的时间跨度。为了在有限的篇幅中把这一历史脉络和人物命运写得生动、丰富、饱满,编导演者可谓用尽心力。总体上看,主创者的创作意图得到了较好实现。作为一部具有年代剧特点的作品,在人物迁移、南北游走的空间把握上,似乎还应当做得更符合事实逻辑。这也是很多长篇叙事作品共同面对的问题,如何选择时间跨度的跳跃,如何让人物的空间位移更加真实可信,以至于如何让人物在衣着、面貌、神态等各方面“刻”上时间的印迹,这些都是我们对一部艺术精品的期待。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