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皮画:艺术还是商业
时间:2013年04月24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
皮画师董建彬用铳子制造浮雕效果
精美的皮画。
皮画师阎粉鱼为作品镶嵌头饰
小到笔筒、鼠标垫等办公文具,大到两人多高的精美画作,凡是能以牛皮作原料的物件,经过巧手加工都能成为古朴而悦目的工艺品。作为蒙古族独特的传统艺术,皮画的艺术价值很高却并不为人熟知。
把皮革变成工艺品,并非易事,光是选择原料就大有文章。皮面既要柔软,又不能失去纤维韧性,且没有丝毫伤痕。融合了绘画、雕刻、染色、抛光、定形、半浮雕凹凸处理等艺术及工艺手法,再加上压痕揉色、绘制定型到编缝起鼓、填充塑形等工序,粗略算来,一件皮画需要经过65道工序才能完成。
“纯手工制作一个120厘米高的皮画作品需要耗时40天左右,价格最低也要万元以上。”苏鲁锭公司总经理云成义介绍,相比之下,机器制作就简单多了,只需简单压痕,然后进行上色、起鼓,全部完成也就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价格也只要几百元,还可以大批量生产。
面对商业化的冲击,有些人忧心忡忡:“皮画作为具有草原文化特色的一个符号,只有艺术化的精品才真正体现文化精髓,大众化的工艺品如果湮没了艺术化的精品,是不利于发展和传承的。”而云成义则认为,无论是工艺化的大众产品还是艺术化的精品,都有一定的生存空间,皮画要发展就应该坚持两条腿走路。“批量化生产与皮画本身的发展并不矛盾,如果过于注重精品化,忽视了大众化,就会陷入‘曲高和寡’的生存窘境。反之,如果更多人接触到皮画,他们看得多了,自然分得清好坏。这对画师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如果一张皮画至少开价一万,我们必须让顾客觉得这幅皮画物有所值!”画师刘欢说。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