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中国曲艺艺术发展报告(摘编)
在传承与创新中赢得新的发展空间
——2012年度中国曲艺艺术发展报告(摘编)
□ 中国曲艺家协会
报告主持人:董耀鹏
报告负责人:董耀鹏
首席专家:常祥霖
撰稿:董耀鹏 常祥霖 黄群 蔡源莉 陈爽 陈连升 杨晓雪 张小卫
获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的苏州弹词《盛世红伶》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受到评委们普遍认可
一、发展概况
回首2012年,曲艺艺术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共进,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在传承中坚守,在探索中突破,在创新中前进,在发展中繁荣,呈现出积极活跃、健康向上的生动景象,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发挥了“文艺轻骑兵”的独特作用。曲艺教育培训、理论建设、学术研究扎实推进、亮点闪现;曲艺评奖、比赛、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有所提高,新意迭出;曲艺对外民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视野开阔、范围扩大、途径拓展;曲协组织进一步壮大,联络协调服务的能力和效果得到提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比如曲艺在艺术学学科建设中的地位有待提升,曲艺精品的创作力量薄弱亟待加强,中国特色曲艺理论体系尚未建立,曲艺高等教育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曲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比较滞后,曲艺表演中的低俗现象令人担忧等等,这都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解决。展望2013年中国曲艺事业的发展,我们充满期许和希冀。
二、思潮与新作
1.关于曲艺思潮
总的看来,曲艺的各种观念与各种见解的争论,大都发生在曲艺的微观世界,或关于流派,或关于雅俗,或形式与内容,或源流与发展之类,即使间或出现一些因为其他艺术领域影响而涉及曲艺的议论,也因为势单力孤而波澜不兴,难以成势。所以在曲艺领域的文艺思想,基本囿于长期恪守的思维习惯,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多元社会思潮的时候,有很强的包容性,同时又具有超常的冷静和定力。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不断开放的文艺政策,给曲艺艺术提供了空前的发展空间,曲艺活动呈现的多样性,也引发了相关曲艺继承与发展、形式与内容等既是由来已久、也是当前曲艺发展有必要进一步辨析的问题。在这些争论中,一类问题是关于舞台演出形式坚持简约还是走向华丽?另外一类问题是关于曲艺艺术本体规范是坚持还是改变?一些人认为,曲艺演出,应当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在演出场面上,应当在舞台美术装置上,华丽一些,避免过于寒酸;在乐队配置上添加更多的乐器,使之丰富多彩;在演出规模上,可以像歌舞那样,服饰多彩一点,伴舞现代一点。另一些人则认为,过分追求和曲艺毫不相干的手段,损害了曲艺本体特色,已经不属于曲艺范畴。有人说,曲艺节目内容陈腔老调,服装还在大红大绿或者灰土布长衫,表演形式还是老规矩……“土不拉叽”的节目怎么能置身于现代文明?你拿什么去“抢”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这些说法和看法,会给曲艺实践活动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不会也不可能阻止曲艺艺术前进的步伐。
2.关于新作
2012年的曲艺创作,伴随曲艺演出播出,多类型、多题材、多风格的创作格局已经形成。中国曲艺家协会及相关机构,通过组织多项全国性大型演出活动、评奖赛事,发现和推出优秀作品,为优秀作品提供展示的平台。各地曲艺院团和曲艺工作者围绕着重大主题进行创作,突出时代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比如,荣获第7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的作品就具有“美色不同面,皆佳于色”的特点。长篇常州评话《常州白泰官》、西河大鼓《退奖牌》等一系列作品虽然题材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在艺术的表现上堪称各有其妙。获得第2届“包公杯”一等奖的数来宝《局长的茶杯》用嬉笑的方式,通过小人物身体力行的具体“小事”展开叙事,人情事理俱在故事进程当中,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在长篇书目创作方面,周喜俊的新作故事《当家的男人》和郭刚推出的长篇评书《传奇将军》在创作题材方面有着大胆的尝试。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