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当CBD不仅是CBD——全国政协委员王安忆、范小青、万捷、李延声谈实体书店面临的境况

时间:2013年03月06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张亚萌

杭州纯真年代书吧

北京时尚廊艺术书店

  北京的万圣书园、三联书店、风入松,上海的季风书园,贵阳的西西弗书店,重庆的精典书店,福州的晓风书屋,成都的卡夫卡书店,深圳的物质书吧……全是些书香满溢的名字。但近10年间,以它们为代表的全国有近一半民营实体书店已经被迫关门,那些著名的城市文化地标——思考乐、风入松、光合作用,已经只存在于爱书人的记忆里。城市中,实体书店面临的境况,引发政协委员关注。

  中国人不喜欢阅读

  “上海的实体书店前景不妙——当然,我也做着破坏实体书店的事:在书店看到好书,回家上网去买。”全国政协委员、作家王安忆的话有点黑色幽默。文化购买力强大的北京、上海的情况不容乐观,其他城市的书店更是境况堪忧。

  王安忆曾到布拉迪斯拉发,“那么小的城市,满地都是书店”。旅人们看到的,台北一座城市700多家书店、台大附近二手书店鳞次栉比,诚品的读书无禁区,纽约、伦敦等城市平均每万人就拥有5至6个书店的惊人数字,和梁文道所评论的“莎士比亚书店是现代主义的震央,20世纪西方文学的产房”的书店,之于城市的宝贵意义,在中国的城市中却不常见。

  我们都知道书店的质量和数量会直接影响城市的文化品质,但不少民营书店,因其不能用商业模式进行连锁销售,导致其所占的市场份额在整个图书零售业中显得微不足道,而实体书店中的“大鳄”——新华书店,因其不用为房租发愁、有优惠的税收政策支持,和卖教材教辅的“一本万利”,逼迫得其他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

  就如同与图书息息相关的“写字”一样,书,也受到网络浪潮的迅猛冲击,无论是写作、阅读还是销售。网络购书,因其快捷、轻松、便宜而得到为数甚众的读者的青睐,这几乎也成为压垮书店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人不喜欢阅读,中国人喜欢新鲜事物,社会人群的关注度、精神趋向都瞬息万变。”王安忆说。全国政协委员、作家范小青也认为,当代社会中,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兴趣点、不同的阅读偏好,在图书的购买方式上也有不同选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当下书店业冷清的局面。

  城市中的书店精神

  “文化当中,阅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范小青说,书店并不只是卖书的地方,而是一个文化场所,一家优秀的书店是人们审美生活的引领者;全国政协委员万捷提议建立“全民阅读日”,他表示,读书不仅是修身养性的个人行为,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选择。无论从阅读的重要性,还是从城市发展的必要性来考虑,都应将全民阅读活动纳入城市文化发展体系之中,通过阅读塑造城市新的文明,通过阅读创造城市新的生活方式。这无疑将会带给书店业一个新的机会。——   一如评论人所说,书店帮助当地的人创造社区,人们可能觉得他们生活在网络上,但事实上他们住在真实的小镇上,实体书店能让这些地方变得“富饶”——书店,可以让城市更富有,而且不再孤独。

  全国政协委员、画家李延声的几本画集都在书店做了签售活动;范小青在南京的书店参与过多次沙龙讲座和读者见面活动,她认为,实体书店相比网络的很大一个优势就在于此: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吸引更多读者。

  这或许就是城市中的书店精神——当我们不再把城市只看作一个钢筋混凝土的世界,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文化的累积体,我们就能发现,书店的存在,会赋予一个特定的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色——巴黎的莎士比亚、台北的诚品、北京的单向街,自有它们带给城市的不同风味:哪怕它藏在城市中的一个角落,有了书香往来,也会让书店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文化建筑。一如李延声所谈及的,一些读者可能并没有什么文艺的情怀需要追逐,他们只是想看看沙龙上名人的风采,或者坐在书店的窗户前,留恋书香雅趣,留恋一段安静的时光,这也是好的,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城市中的人的生活和心境。有人说,去了解一个城市和城市里的人们,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就是去那座城市的书店,你会看到这个城市真实的情感和灵魂。

  面对书店存在的房租成本高、赋税沉重、盈利模式不佳的“软肋”,范小青建议政府应当对有特色、可以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的书店给予一些政策的鼓励和优惠,就如同西方所有国家,都会对书店业实行减免税赋的政策。李延声也建议,“书店当自强”,自己专长的图书种类、新进的新书好书、将要举办的沙龙活动,都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向公众进行推广,借此打响自己的品牌。

  当下阅读环境的多重趋向,不能改变传统阅读仍然具有非常大的精神需求和实际需求的现实,王安忆表示,纸本阅读仍然是她那一代人首选的阅读方式——   一本书,一杯茶,一个安静的环境,书店给人的精神快感是其他介质和空间给予不了的。“书店,到底还是不一样——现在也有些中小网店倒闭了,实体书店还会‘回来’——慢慢来吧。”当CBD不仅是CBD,更是Centre Book District的时候,像《查令十字街84号》那样的书店与人、书店与城市的故事,之于我们,才不会是一个传说。


(编辑: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