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中国儿童电影努力打造“合家欢”

时间:2013年01月30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

电影《愤怒的小孩》剧照

  “我就是希望拍一部大家看过后都感到开心的电影。”

  ——《愤怒的小孩》导演黄雷

   

《愤怒的小孩》老少咸宜

李 博

  电影《愤怒的小孩》上映前,被很多媒体称作中国版的《小鬼当家》,但导演黄雷更希望影片被定性为好莱坞式的“合家欢”电影。在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导演看来,中国的电影市场上太缺少这类适合全家老少一起观看的影片了。

  《愤怒的小孩》投资不大,但参演的明星却不少,陈坤、张嘉译、江珊、范伟、陶泽如……黄雷很清楚这多半是影片监制——自己的父亲黄建新的功劳,所以在影片宣传期间,他并不像很多人那样对自己“导二代”的身份讳莫如深,反而屡次感谢父亲对自己的提携与帮助。

  黄建新至今记得两年前儿子将毕业作品的故事大纲交给自己时的情景:“故事中那种亲情的正能量深深打动了我。”黄建新回忆道,“当初他只是想花几十万完成一份作业,但我觉得还不如实实在在拍一部电影出来,真正去市场上接受一下考验。”

  于是,1月29日公映的《愤怒的小孩》,从学生作业变成了一部标准的贺岁喜剧。影片的主人公孙小傲是个古灵精怪的淘气包,父母都在俄罗斯工作,小傲一直由耳聋寡言的爷爷照顾。假期将至,爷爷生病住进医院,一直渴望父母关爱的小傲的生日聚会再次被爸爸以工作为由爽约,愤怒的小傲忍无可忍离家出走。半路上,小傲偶遇刚刚逃脱犯罪集团控制的鬼马女孩兰兰,为履行送兰兰回家的承诺,小傲决定和她并肩作战,由此上演了一幕两个神奇小孩对战三个“奇葩”蠢贼的爆笑故事。

  “我就是希望拍一部大家看过后都感到开心的电影。”黄雷的创作诉求简单明了。在创作之初,黄雷便将故事的主人公锁定为五六岁的小男孩,但他又不甘心自己的电影只有孩子喜欢。“我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美国电影《小鬼当家》。那部电影不仅孩子爱看,大人也看得不亦乐乎,大家各自有各自的兴趣点和笑点。”黄雷说。

  找到《小鬼当家》式的“合家欢”电影这样一条“光明大道”后,黄雷惊讶地发现在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中,此类影片并不多见。于是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黄建新,黄建新当即拍板担任影片的监制。“我最欣赏的就是‘合家欢’这个概念。”黄建新说,“这样的喜剧不是以讽刺为主,而是通过一系列幽默的故事传递出一种亲情的正能量。”

  对于喜剧电影,黄建新可以说驾轻就熟。从《黑炮事件》到《站直啰,别趴下》再到《求求你,表扬我》,黑色幽默一直是他执导影片的标签。但这次的《愤怒的小孩》显然跟黑色幽默沾不上边,所以黄建新必须按照“合家欢”式影片的思路来为黄雷出谋划策。

  “最重要的是影片要表现中国人的生活、中国式的家庭关系,不能让观众看过后觉得这电影就是各种好莱坞电影的拼盘。”黄建新说。在拍摄影片时,黄雷时刻铭记着父亲的提醒。“被我当做参考范本的《小鬼当家》是一部建立在美国家庭观基础上的电影,如果生搬硬套,肯定会‘水土不服’。”黄雷说,“《愤怒的小孩》中的所有人物关系和戏剧矛盾都是中国式的,这样才会得到观众的认同。”

  而影片中一系列疯狂笑料的设定,也与黄建新的建议息息相关。“《愤怒的小孩》这样的故事只能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喜剧情境中,所以影片中的许多喜剧动作一定得是非写实的。”黄建新说,“比如贼往警车里钻这样的段落,在现实生活中肯定不会发生,但它在《愤怒的小孩》中却是可以成立的。”

  为了让《愤怒的小孩》能够被各个年龄层次的观众接受,黄雷有意增加了动作喜剧的成分。“儿童观众对于语言幽默的理解能力有限,但对动作喜剧的理解能力很强。在好莱坞的‘合家欢’式电影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非常有趣的动作段落,正是为了照顾儿童观众。我们在《愤怒的小孩》中借鉴了美国的经验。”黄雷表示。

  《愤怒的小孩》拍摄了61天,这也是黄雷和父亲连续相处最长的一段时间。“我小时候爸爸工作很忙,我是奶奶带大的。其实我挺像小傲这个小孩的,总是觉得和父亲的距离有点儿远。”黄雷说,“我从小就特别渴望跟父亲交流,因为我认为父子之间的争执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缺乏交流。就像电影里的小傲,不管对父亲满意也好,不满意也罢,他都会说出来,这种表达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通过拍摄《愤怒的小孩》,黄建新觉得自己对儿子的了解加深了不少。“因为他从小就不跟我生活在一起,所以过去我们之间隐约会有一点情感上的隔膜。”黄建新表示,“在拍摄电影的两个月时间里,我们父子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我觉得这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一段日子。”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