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寻找文化强国密码:为什么是牡丹亭

时间:2012年12月13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

一部传统戏,从青春版到厅堂版再到实景园林版,风靡海内外,演出上千场

为什么是牡丹亭

  一台《牡丹亭》,从传统版到青春版,从厅堂版到实景园林版,水袖飞舞间,六百载意蕴不变。 

  让人抚掌惊叹的,不只是其委婉绮丽的风格,更源自这部昆剧旺盛不竭的生命力。哪怕戏曲江河日下,哪怕娱乐至上潮起,《牡丹亭》依然逆流傲立,执著吟唱“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如此磁石般的吸引力,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解开《牡丹亭》的成功密码,或许也能为其他传统剧种探寻复兴的另一条路径。——编者 

  公益·普及 

  低票价培养观众,重宣传提升关注 

  遥记往昔,汤显祖“《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如今,《牡丹亭》在戏曲界俨然已有“唯我独尊”的超然之势。

  “其实,无论历史上还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厢记》、《长生殿》的串演都不比《牡丹亭》少。”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陈均说。为何今朝只《牡丹亭》一枝独秀?在业内人士看来,正是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炉,使昆曲这一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剧形式重焕新生。

  现代化的制作人团队、比较统一的审美意识,被陈均视为“舞台作品美轮美奂”的制作关键。“以‘青春’为招牌,才能充分调动现代人的情趣,不仅是演员的青春,也追求观众的青春,让昆曲恢复活力,传承下去。” 青春版《牡丹亭》总导演汪世瑜如此阐释。

  秉持这样的理念,青春版《牡丹亭》将主要演出场所放在高校,20元的最低票价,也为演出绘上“公益”的色彩。在上海大剧院演出时,著名作家、制作人白先勇甚至以个人名义将最低价180元的票买下来,拿到大学里以20元一张的价格出售。“这样不计成本,就为保证青春版《牡丹亭》影响力的辐射最大化。”

  “其他戏曲里,其实也有一些不亚于青春版《牡丹亭》的作品,但却默默无闻。”陈均坦言,酒香也怕巷子深,一部戏的推广,空有一腔热情还不够,宣传手段同样必不可缺。

  相形之下,国内很多传统剧团的宣传“相当不到位”。“常常只找一两家媒体,报纸上某个角落发篇‘豆腐块’似的演出通知。”汪世瑜说,这样的宣传让观众想注意到都难,也无法产生吸引力。

  “白先勇每到一个地方,除了媒体宣传,还会去学校做讲座,演出后组织专家研讨,现在研讨成果都出了10本书。”汪世瑜感叹,正是高明的宣传策略,让青春版《牡丹亭》影响日盛、经久不衰。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