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档少了喜剧片,喜剧片少了什么?
即将于2012年贺岁档公映的喜剧电影《小鱼吃大鱼》
从统计数据看观众的“喜剧”情结
朱玉卿(《综艺报》电影版主编)
今年的贺岁档只有一部比较有票房号召力的喜剧片,就是《人再囧途之泰囧》,我发现周围的人都对这部影片充满了期待,因为大家实在太想在岁末抛去一年的辛劳,去放松地观赏一场电影了。
我对2009年到2012年11月底上映的电影进行了一个统计,发现在近4年内,喜剧元素比较突出的影片有票房记录的,2009年是25部,2010年是33部,2011年是32部,今年到11月底是48部,也就是说共有138部喜剧元素比较突出的影片进入了票房统计的范畴内。而在4年间公映的喜剧电影票房榜前40名中,1月份上映的有8部,2月份上映的有7部,3月份上映的是3部,4月份上映的有2部,5月份上映的没有,6月份上映的是2部,7月份上映的有2部,8月份上映的是7部,9月份上映的没有,10月份上映的是1部,11月份上映的有1部,12月份上映的是7部。也就是说,4年来40部票房最好的喜剧片中,在12月、1月、2月这个贺岁档期中的影片超过50%的比例,而在6月、7月、8月暑期档公映的则占据了大约28%的比例。
在这个统计中,喜剧元素比较突出的影片并不等同于纯粹的喜剧片,很多排在票房榜前列的影片都是喜剧片和其他类型混合的产物,如《武林外传》《Love》等。这些广义喜剧片档期的确定,与观众在不同时间段的观影需求紧密相关。例如,与爱情片相结合的喜剧片,最佳档期是包含在贺岁档中的情人节档和暑期档。今年情人节一天的票房收入是1.33亿元,到目前为止是2012年国内单日票房产量最高的一天,而在情人节档上映的《Love》《我愿意》等带有喜剧元素的爱情片,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贺岁档之所以成为喜剧片获取高票房的黄金时期,是因为大多数观众都希望在过年时观看一些比较轻松愉悦的电影。在过去,冯小刚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等影片曾是贺岁档的同义词,但如今的贺岁档已经完全变了味儿。去年的《金陵十三钗》,今年的《一九四二》,都是很沉重的影片,基本上跟“贺岁”两个字没什么关系。去年《金陵十三钗》大战《龙门飞甲》,两部影片的投资不在一个档次上,最终取得的票房却差不多,主要原因就在于后者要比前者更加轻松,也更适合贺岁档这个档期。今年的贺岁档只有一部比较有票房号召力的喜剧片,就是《人再囧途之泰囧》,我发现周围的人都对这部影片充满了期待,因为大家实在太想在岁末抛去一年的辛劳,去放松地观赏一场电影了。
事实上,喜剧片不一定非要寻找档期,它也能够开拓适合自己的档期。比如去年11月11日上映的都市喜剧《失恋33天》,就针对影片自身的特质,选择了一个既不是暑期档也不是贺岁档的时间公映,并依靠高票房和高口碑开拓出了一个全新的“光棍节”档期。然而在今年的“光棍节”,共有包括《天生爱情狂》在内的5部影片公映,却无一能够复制《失恋33天》的奇迹,票房最好的才1000多万元。这正说明,喜剧片要获得高票房,影片本身的质量、营销的方式以及档期的选择都十分重要。
喜剧片的制片方应紧紧盯住自己的目标观众人群,用尽一切方法研究他们的需求和喜好——喜剧片必须与目标观众发生关联,并且这种关联的程度越高,影片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曾经风靡一时的港式喜剧片为什么票房越来越差?这些影片所表现的生活与主流观影人群基本无法实现共鸣,显然是最为致命的原因。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