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工笔画写意性的表现方式

时间:2012年12月05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曾景祥

  纵观作为中国画重要组成部分的工笔画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的工笔画家和工笔作品无不体现出“写意”这一理念。工笔画和写意画相比,仅仅只是表现方法不同而已,其本质也是写意的。

  工笔画之“写意”,首先表现在它追求表现上的自由。这就是说,它既不着重再现形象的客观真实,也不受时空观念的限制,而是努力使作品达到“缘物寄情”、“传情言志”的最高境界。比如,工笔画中线条的起伏、粗细、转折,虽然有时也暗示阴阳向背与光影的变化,但它不像西画写实——模拟出接近真实的视觉空间,而主要是通过线条的变化来强调形象的本质特征,借以表达画家的情感和意愿。又如,在透视处理上,工笔画不限制在一个固定的视觉范围内,而是用移动视点去观察对象,以展现广阔的空间和连续的时间。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画面以横卷连续构图的形式,描绘了韩熙载及其宾客们的宴乐情景。全图共分“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五段,同一人物在画面上反复出现,大胆而圆满地完成了场景的转换与时间的推移,全面、深刻而有趣地表现了宴会上宾主寻欢调笑、互相戏谑的情态。再如,工笔花鸟画中的常见题材“折枝花”,它既不要求画面再现形象的客观真实,也不要求观画者仅仅停留在自然物象的客体上,而是希望在自然客体和自我本体的关系中体会到诗一般的绘画空间。另外,工笔画在色彩处理上不一定要表现出物体的固有色、环境色和光源色对物体的影响,而是根据作者的主观愿望设计出理想的、响亮且和谐的画面色调。

  其次,工笔画之“写意”表现在以诗词、书法、金石入画上。诗词的发展,给中国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对工笔画的影响。工笔画创意上尚含蓄,讲曲藏,画面上题诗,诗画互补,突出了诗情画意。以书法、金石的入画,一方面是指以书法、金石本身充实和丰富画面;另一方面是指以书法、金石的技巧融入工笔画的线描技法中,大大强化、丰富了绘画语言,使得工笔画的线条远远超出了造型的职能范围,获得独立的审美价值。

  再者,工笔画之“写意”,还表现在“尽精微,致广大”。工笔画工整细致,明彻入微,但并不是在画面上描写一切细节,而是强调画家“思”的作用,强调表现手法上的自由,讲究概括、取舍、提炼,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比如,唐代周昉所作《簪花仕女图》用绣像似的构图手法,描绘了贵族妇女在采花、看花、漫步、戏犬等游乐生活中的神情姿态,大胆舍弃一切背景,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深入观察画面不难发现,作者对人物肌肤、五官的描绘一丝不苟,对衣服花纹的描绘轻松灵活,整个画面呈现出“工中有写”的艺术趣味。这点与中国戏曲何等相似!一切都是“意”,一切都是“神”,一切都是“不似之似”,只求“达意而已”。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