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央美亮家底,办国立北平艺专西画精品展——揭开一段尘封的中国艺术史

时间:2012年12月05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段泽林

徐悲鸿创作于一九二四年的油画《男人体正侧面速写》

  继今年上半年,中央美院对外公布发现李叔同创作在于上世纪初的代表作《半裸女像》(油画)后,一大批在中央美院沉睡已久的完成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油画经由中央美院美术馆藏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西画部分)展集体亮相。作为“全国美术馆收藏精品展出季”重点项目之一,本次展览中的徐悲鸿、李毅士、吴法鼎、常书鸿、孙宗慰、吴作人等著名美术家在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简称国立北平艺专)任教时创作的一批佳作,得以与中央美院师生及美术爱好者展开跨时空的对话,近百年历史的中国美术最高学府中央美术学院也得以彰显其厚重的西画传统与人文积淀。

  再现北平艺专辉煌往昔

  中央美术学院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由国立北平艺专和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科合并组建的。其前身国立北平艺专为上世纪上半叶中国第一所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然而,由于历史沿革周折多变,大改大动此起彼伏,从“美术-艺术”、“专门-专科”、“北京-北平”等8次之多的在美学、性质、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名称变化,使国立北平艺专的形象模糊、历史含混、史料匮乏、研究不力、著述寥寂……无论是美术史学者还是普通美术爱好者,都难以形象描述国立北平艺专作为名师汇聚、后学俊才辈出之美育圣地的辉煌过往。幸运的是,中央美院美术馆新馆建成后,开始对之前的库房和馆藏进行规模化查点、清理,一大批具有学术、历史价值的作品得以重见天日。

  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表示,长久以来,人们对国立北平艺专的认识与研究始终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相较于同一时期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同样产生重要影响的上海美专、国立杭州艺专的学术研究来讲,国立北平艺专的形象远远没有被廓清,历史意义远远没有被认识,学术研究远远没有被推进。近几年来,中央美院美术馆开始着手这项工作,集中技术力量,认真、有序、科学地开展藏品的整理、修复、保护等工作,聘请相关学者专家开展对藏品及国立北平艺专历史的梳理研究工作。

  早期油画家的倾心之作

  正是基于对于中央美院美术馆馆藏的整理,使文献性、学术性很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西画部分)展得以成型。展览汇集了中央美院美术馆馆藏西画精品近40件,及大量的珍贵史料文献。时间跨度近30年,贯穿了国立北平艺专自1918年建校到1950年成立中央美术学院的重要时期,包括了许多在国立北平艺专任教过、学习过的重要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其中一些为国内近年首次展出。据了解,展品相当珍贵,其中一些在中国美术史上有过重大影响,如吴作人在比利时留学时的代表作《纤夫》,萧淑芳的《北海溜冰》,孙宗慰的《蒙藏女子歌舞》,冯法祀抗战时期创作的《捉虱子》,艾中信的《枕戈达旦》《紫禁城残雪》《雪中送炭》,李宗津的《平民食堂》、齐振杞的《东单小市》,戴泽的《农民小组会》等。另有一些难得一见的创作,如徐悲鸿的《男人体正侧面速写》,它是徐悲鸿比较少见的在法国留学时课堂上的油画研究习作,对于研究徐悲鸿的西画学习和教学思想十分重要;中国留法学习美术第一人,国立北平艺专的教授兼教务长吴法鼎的作品《旗装女人像》,中国留学英国学习美术第一人、国立北平艺专的教授兼西画系主任李毅士的作品《陈师曾像》《王梦白像》,都是作者极少见的大幅肖像作品;还有徐悲鸿推崇的学生齐振杞因去世过早,画作存世也极少,这回展出的《东单小市》《郊区平民》《东单操场》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看过展览的一些中央美院师生表示,展览不仅反映出民国时期北京引进和发展西画的主线和主流所在,并折射出其所能达到的程度和水平,而且呈现出美术教育中学派渐成的格局,这对于研究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生产与教学都是非常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待多方参与弥补遗憾

  从展览的作品数量不难看出,西画遗存仅约40幅上下,相对于国立北平艺专在民国沿革30年的历程而言,这个存量有些不成比例。当然,这一状况与学校自建立以来的多舛之命有直接关系。同时,根据作品风格、画家签名、藏品记录和家属求证等多方面情况汇总后,中央美院美术馆能够确认的属于国立北平艺专沿革链条上的西画师生仅有10余人,且以徐悲鸿领导的国立北平艺专部分西画师资及其作品为主。

  据记者观察,中央美院美术馆馆藏西画作者中的徐悲鸿、李毅士、吴法鼎、常书鸿、吴作人、秦宣夫等所建立起来的传统,勾描出近现代中国画坛取法欧洲学院绘画这一轮廓,但这显然不是国立北平艺专西画教学的全部。中央美院副教授,本次展览学术主持曹庆晖认为,中央美院美术馆馆藏西画的10余位作者仅是国立北平艺专沿革史上的局部师资,他们并不能完全勾画出当时西画引进与实践的全部轮廓,虽然以取法欧洲特别是法国学院为主要途径的群体——如徐悲鸿美术教育学派——最终在国立北平艺专成为主导力量,但却不能因此而遮蔽北平艺专沿革史上日本留学生的功绩。

  据了解,五四时期北京美术学校的初创、上世纪30年代上半期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中兴、抗战时期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的延续,离不开留日回国的美术青年致力于西画引进与实践的努力,而他们经由日本美术学校转引的西洋画法与画风,较之赴法留学生经由法国美术学校所引入者而言,相对偏于西洋画在19世纪后期形成的新传统,即印象派、野兽派等现代流派构成的传统。但非常遗憾的是,中央美院美术馆藏国立北平艺专西画中并无一件留日画家的藏品。曹庆晖表示,我们看不到由王悦之、卫天霖、宋步云等赴日留学生所建立起来的另一条西画引进和实践的轮廓痕迹,就好像他们从未存在一样。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只是有赴日留学生,还曾有部分日籍画家在日本侵华期间以及战败投降后受聘参与了国立北平艺专的西画教学部门,他们的画作也无法看到。现实一点看,中央美院美术馆藏西画中这种严重的历史缺席状况不可能在朝夕之间获得改变,不过这种残局或许也有它另外的现实警醒意义,即现今对历史原貌的复原和探究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地工作。

  对此,王璜生表示,作为中央美院美术馆馆藏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第一回展的本次展览真实地呈现给社会及学界国立北平艺专作品在本馆收藏的状态,其中遗漏的重要艺术家的重要作品及相关资料之多,令人扼腕,希望借此展展出至2013年4月25日之机,社会各界包括艺术家及家属、收藏家与学界的专家学者、青年同道参与到国立北平艺专的研究工作中来,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对那段历史的重视与讨论,产生持续性的学术成果。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