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记录 打动人心
11月25日,第二十五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落下帷幕。作为荷兰影视界的经典盛事,12天里吸引了20多万名观众,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2500名电影人、300多部电影前来参与。电影节上首映的纪录片有88部,在阿姆斯特丹市的17座影院和展览馆里,昼夜不息地连续放映。
除了影人和观众的热情、商业利益的驱动,是什么让一座城市的纪录片主题活动撑过25年,成为今天国际上最大型的纪录片展映盛会。一个周末的下午,电影节的创办者——艾莉·德克斯导演,如约来到蓝邦广场旁的席勒酒店,接受笔者的采访。朴素的牛仔裤、军绿色的拉链帽衫,不带任何时尚元素的装扮,就像一位慈祥的“邻家阿姨”。
艾莉说,她从大学时代就想成立一个“纪录片影人”组织,上世纪80年代,在两位好友的帮助下,她从一部电话机、一部打字机、一台传真机和一间3平方米大小的工作区开始,逐个给当时著名的导演、制作人、博物馆长打电话、写信,述说自己的想法,寻求他们的支持。“1988年1月,我在他们的推荐下,给荷兰文化部写信,几个月后收到了第一笔资助,由此有了第一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当时的预算仅约17万欧元,而今年的预算是4500万欧元。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已成为荷兰影视界的盛事。
电影节期间还举办了国际纪录片论坛,来自中国的代表团同世界各地电视台、基金会、制片公司、发行商以及独立制作人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电影节特设两场中国讨论会,聚焦中国纪录片市场潜力和结构状况。艾莉说:“我看过一些相当不错的中国纪录影片,很欣赏年轻的中国纪录片人,他们有独特的智慧表达。纪录片业界期盼中国的积极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节还为荷兰的小学生提供了课外基地,其间有儿童题材的纪录片在名为“眼睛影片”的电影院里展映。有6000多所学校购票,许多家长当年就是跟着老师走进纪录片影院的孩子,现在他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又来了。
在采访中,我遇到了各种职业、偏好迥异的人群。这些形形色色的影迷们,前来参加电影节,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回归——真实。在许许多多的采访对象中,不论其年龄、职业,回答的最多一句话是:“我们喜欢看真实的东西。”
参与展映本届电影节的纪录片多种多样,题材无所不包,涉及世界所有地区的人们的不同生活旅程。比如《狱中的男孩》、《工程师——失落的越南战士》、《我的表兄》、《看门人》等等。通过展映,观众只要愿意,就能通过纪录片完成一次独特的“环球之旅”。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的纪录影片也带着生动的真实故事,跨越国界打动人心。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