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大视野]提花竹丝藏秀雅

时间:2012年11月28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天 涯

  民间有“乱世买黄金,盛世藏古董”之说。如今,收藏被认为是继股票、房地产之后中国最火的投资方式。不管是商贾大款,还是升斗百姓,无不希望能从中分一杯羹。而在浙江省宁波市,却有这么一个人,他的收藏目的与别人不尽相同,他的收藏品不是青铜、瓷器、杂项,而是明清、民国年代的竹编。十多年的跋涉,他已将上千件不同年代的竹编竹器精品收入囊中。在收藏过程中,他一次次地体味到了时间的震撼,体味到了历史的美感,体味到文化的多元。

  他就是金再军。

金再军近照

担篮

 

 帽盒

  缘 起

  金再军在收藏竹编竹器之前,喜欢人文摄影,业余时间总在江南古民居和老房子里流连忘返。拍摄过程中,看到老房子里有那些越来越老旧的竹编用具,心里便无限惋惜。他敏锐地意识到,在工业化进程越来越加速的今天,这些承载着农耕文化、风土人情、婚嫁习俗、手工技艺的物件若不及时抢救保护,就会消失殆尽,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就再也见不到它们了。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念头,趁现在东西还在,把它们收集起来,一代代传承下去。

  想法决定行动。2000年的春天,金再军拥有了第一件竹编藏品,一只民国时期的提篮。

  这只提篮是金再军在嵊州收购来的。那天他在一位农户家拍照时,无意中看到角落里放着一只提篮。此篮用很细的竹丝编织而成,精密而结实,它不同于一般的篮子,上面还有篮盖。这只篮看起来貌不惊人,金再军却一眼就喜欢上了。

  主人是个朴实的老农民,他告诉金再军,这篮子是祖上传下来的,虽然家里以前派过很多用场,但随着家里盛物的物件越来越多,现在倒用不着了。见金再军如此喜欢,他便很爽快地把篮子卖给了金再军。

  回到家里,金再军找来柔布,细心地把提篮抹干净,拂去尘埃的提篮泛着幽远的光泽,让他越看越爱。

  有了这次经历,金再军收藏竹器的兴趣更浓厚了。

  后来,他只要有时间,就驾车出门“淘宝”,福建、安徽、江苏、上海和杭州、绍兴、嵊州、东阳、义乌、金华、慈溪、温州以及宁波等地,都留下他寻觅的脚步。每次只要看到竹做的物件,他都会想方设法买来。明代的、清代的、民国的,他的宝贝越来越丰富,各地的风格也都齐聚到他这里。

  有一次,金再军到义乌出差,办好事就到古玩市场去逛。在那些店里,他很惊讶地发现,每家店居然都有竹胎漆器卖,一打听,有人告诉他,这些竹胎漆器一直由专人来收购,只是不知什么原因,那个收购的人半年没有来了,所以他还能见到这些东西。金再军大喜过望,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把那个市场里看得上眼的竹胎漆器全买了下来,竟然有四五十件之多,他足足租了三辆面包车,才把这些竹胎漆器拉回宁波。

  那是他收藏史上,一次性收购竹器最多的一回。

  金再军告诉记者,一次在朋友的陪同下前往方桥“淘宝”,遇上了一只精美绝伦的方桥篮。此篮的编织工艺非一个“美”字可以形容,从篮身到篮盖到篮环到篮环上的雕刻,每一个细节无不精雕细琢,更让人惊讶的是,那篮环上居然还有一个机关锁,没找到窍门的人,根本找不到锁孔,极致的工艺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折服。金再军暗自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将这只方桥篮买走。

  当时收藏该方桥篮的藏家态度坚决,对金再军说:“给你看一下,但是不卖。”于是金再军便开始与藏家周旋,从中午到晚上不断地游说藏家,最后,干脆赖在藏家家中不肯走了。

  “我当时跟他说,像他这样藏在家里只能独自欣赏,多么可惜啊,我把这只方桥篮收走,以后开博物馆时可以给大家观赏。”最后,藏家终于被金再军的真情打动,将这只方桥篮转手给了金再军。

  竹编是一门很深的文化,考古发掘,从战国时期便有竹编出土,各代不断丰富发展,到清代中后期达到顶峰。尤其以四川、湖南、浙江、江西、广东为主。金再军的收藏主要是侧重江南一带的竹编。为了掌握更多的竹器收藏知识,金再军到处拜师求教,像嵊州市工艺竹编厂厂长刘长泉、宁波市工艺竹编厂厂长马喜友、浙江省竹编文化传承人叶良康等人,都成为他的良师益友。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