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网络文学的六大热点
热点三 网络小说影视改编风行荧屏
影视产业与网络文学“联姻”,不仅是相互需要,也是相互依存,甚至是相互“寻租”。
自张艺谋执导的改编自网络同名小说的电影《山楂树之恋》和徐静蕾将网络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搬上荧屏并大获成功后,网络文学与影视制作的互动联姻,就成为影视创作的一大热点,也是网络文学扩大自身影响力的有效渠道。2012年上半年,国产片遭遇了5年来的最低谷,但陈凯歌执导的由网络小说《请你原谅我》改编的影片《搜索》却业绩不凡,在抢占暑期档中,上映三周即收获1.5亿票房。2011年仅盛大文学旗下的网络小说就出售影视版权50余部,起点中文网还专门创办了剧本频道。
从网络上寻找故事资源,不仅有助于缓解影视创作的剧本荒,拉动荧屏文化消费,同时也让文学网站经营者和网络写手从这里看到了商机,找到了让作品快速接近最大受众的“终南捷径”。纵观近年来的荧屏,《失恋33天》《裸婚时代》《步步惊心》《和空姐一起的日子》《美人心计》《倾世皇妃》《千山暮雪》《梦里花落知多少》,以及《我的美女老板》《泡沫之夏》《钱多多嫁人记》《花事了》等等,均斩获不凡的收视票房业绩。随后还会有《回到明朝当王爷》《纳妾记》《庆余年》《帝锦》《刑名师爷》等,一部部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联袂上演,在一定程度上繁荣并激活了收视收看市场。
影视产业与网络文学“联姻”,不仅是相互需要,也是相互依存,甚至是相互“寻租”。究其内在原因有二:首先是源于网络小说平民化、类型化、青春化的故事品质的平视审美风格适应了公众趣味,与影视作品的大众化选择是一致的,容易找到影视改编的市场卖点。如改编自同名人气网络小说的《失恋33天》,以“首部为光棍节定制的爱情‘治愈系’电影”为卖点,最终大获成功,以1000万的投入斩获了3.5亿的票房。同样由热门网络小说改编的《步步惊心》登陆屏幕后屡创收视新高。正所谓“得网民者得天下”,热门网络小说的高点击量已经积累了极高的人气,“粉丝效应”可以使同名影视作品节约大量的宣传推广成本,这些网民拥趸一旦成为最忠实的观众,票房和收视率就会随之飙升。另一原因是剧本资源短缺、艺术市场供需配置的需要。影视创作的基础是故事和剧本,网络小说海量的作品存储,为影视剧本创作提供了最大的资源库和最丰沛的故事群。那些点击率高的网络小说,其通俗性故事具有天然的受众优势和市场先机,有了好故事作基础,再加上影视作品惯用的“大明星+新秀”的组合,不仅可以形成高位卖点,创造利润最大化机会,还能以眼球聚焦打造偶像,一部《宫》捧红了杨幂,《步步惊心》的多家重播捧红了刘诗诗……
与此同时,网络运营商和作者,也希望借助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影视平台扩大自己的影响,让作品获得二度增值的机会,接受主流文化“招安”,赢得正宗艺术“名分”,实现“网上火”与“影视热”的双重效应,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可见,网络文学与影视的“联姻”带来的是资源共享和市场双赢,是网络文化与影视文化、新媒体文学与大众艺术相互取长补短、彼此借力发力的珠联璧合之举。当然,改编网络小说并非没有风险,这不仅有故事本身的质量与可塑性,以及改编水平、导演和演员等因素的制约,仅就题材而言,如果一窝蜂地跟进后宫穿越、都市情恋、职场商战或仙侠玄幻等,就可能把网络小说的类型化风险转嫁给影视作品,观众也会审美疲劳的。
热点四 网络作家与传统作家互动交流
网络文学作为新生的文学,应该向传统文学吸取经验,提高艺术品质;传统文学的作家、读者和评论家也应该放低姿态,对新生的网络文学切近现场,高看一眼,甚或施以援手,帮扶一把。
近年来,主流文学开始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为网络文学递上示好的“橄榄枝”,两种文学打破相互观望、不相往来的格局,出现交流认同的可喜局面。已有几个举措可圈可点,譬如,“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可以看做是传统文学对网络文学第一次全面认真的检视;网络写手被吸纳为作家协会会员,昭示着文学界对网络写作群体的体制性接纳;起点中文网举办“全国30省(区)作协主席小说擂台赛”,让传统作家在网络平台公开PK,意在实现两种文学载体背景的对接;接纳网络文学作品参加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评选、“五个一工程”奖,表明国家级文学大奖向网络文学敞开大门;举办全国性“网络文学节”和“原创网络文学年度盛典”活动,创办《网络文学评论》刊物等,给予网络文学以更多的关注,让两种文学多了些“握手”的机缘。还有如国家社科基金为网络文学设置国家级研究项目,以加强网络文学理论研究;《文艺报》与盛大文学合作开辟网络文学评论专栏,推进网络文学批评;起点网与包括海岩、周梅森在内的18位知名作家签约;网络作家唐家三少、当年明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网络版权维护、数字化阅读、网络作品版权输出等方面采取积极维护、有效管理、鼓励发展的态度,为网络文学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等。中国作协积极介入新媒体文学的研究和引导,为开展网络作家与传统作家的互动交流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一是组织传统作家与网络作家“结对交友”活动,迄今已举办两届(2011年8月5日的见面会结成了18对,2012年2月16日第二批结成了15对);二是明确把中国作家网、新浪读书频道、盛大文学、中文在线、搜狐读书频道列为网络文学重点园地;三是加强对网络作家、编辑的培养,在鲁迅文学院连续举办了五届网络作家和网站编辑培训班;四是在重点扶持文学项目中,把网络文学创作列入扶持范围,给予经费支持;还有,2012年6月26日举办了首届网络文学作品研讨会等。
融合传统文学、贴近主流文化,让网络写作与传统写作沟通交流,使网络作家与传统作家互动互补,这对整个文学的发展繁荣是十分重要的。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当今文学现场最具活力的部分,也是最需要我们给予关注和培育的一片“文学绿地”,应该给予宽容、关爱、引导和扶持,促使其健康发展。网络写作和传统写作都是文学创作,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都是中国文学,两者共同生长与发展,不存在孰高孰低、孰优孰劣;如果要区分两者的高低优劣,也只能就具体作品的质量品质和艺术效果作出区分而不是其他。网络文学作为新生的文学,应该向传统文学吸取经验,提高艺术品质;传统文学的作家、读者和评论家也应该放低姿态,对新生的网络文学切近现场,高看一眼,甚或施以援手,帮扶一把。在品评文学时,我们不应该有“媒体歧视”,也不享有“媒介霸权”。当然作为拥有技术传媒优势的网络文学而言,更需要充分吸纳和借鉴人类已有的艺术经验,借用技术化的网络之壳承载人文审美的文学之魂,用新媒体的表意方式回应这个社会的历史变化。
(编辑:孙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