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之梦》优美如梦
《山林之梦》剧照 喻非卿 摄
8月27日至28日,由中央歌剧院制作的原创歌剧《山林之梦》在保利剧院演出,该剧由王世光作曲、王敦编剧,王湖全导演,刘连庆舞美设计,俞峰指挥,李爽、李晶晶等主演。故事落笔在一个丑角与瞎女身上,主人公半大不小,童真未泯,生发出许多新意,产生了许多生活与感情的细节。
音乐响起,大幕打开,舞台上展现出一片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大树缠藤,幽深神秘,营造出神话剧的氛围。随后,空地上出来3个小孩,头缠树枝,嬉笑打闹,比比划划、绘声绘色唱起一段歌曲。原来,这些偷跑到大山来玩的小孩,知道森林里有一个滑稽鬼,力大无比、丑陋朴实,年龄15岁,喜欢逮人玩。孩子们好奇又害怕。果然,滑稽鬼出场,想抓小孩,几个回合没抓上,他唱起生活的孤独与痛苦。接下来的第二幕是山下村里瞎子大女孩雪儿又进了山,去给母亲扫墓,孤独的雪儿唱起伤心歌曲,倾诉对妈妈的思念,表达寄人篱下生活的心酸,也怀着几分碰上滑稽鬼的害怕。哪里知道滑稽鬼早已跟踪上雪儿,欺她眼瞎,正高高兴兴享受她上贡母亲的鱼和黄瓜。饱餐贡品之后,滑稽鬼顺便把雪儿抢回了家。接下来是滑稽鬼山洞之家的第三幕。随后经过一番折腾,两个孤独的大孩子住在了一起,深山野林中发展出真实的爱情。森林女妖出来阻扰,诱惑滑稽鬼去远方摘取龙胆草,治好雪儿的眼睛,滑稽鬼却送了性命。歌剧五幕戏故事清楚、情节简单,剧情进展却留有悬念,吸引观众入戏。
《山林之梦》歌词清新简练,长短相间,词体自由,简单的情节中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引人倾听与观看。那些神话人物对生活孤独、世态炎凉、人生意义的随意表达,也正是现代观众关心与思考的问题。它说明歌剧细节的重要,剧词的重要。简单的神话故事与情节同样能传达丰富的思想与感情。《山林之梦》给出一个不完美的世界,正好折射现实世界的不完满,引导观众去思考、去面对。去思考幸福、爱情,善良、崇高的意义,与美国音乐剧《森林里》(Into the Wood)寓意有相同之处,也有所不同。
扮演滑稽鬼的李爽身披树叶、面画鬼脸、头上长角、手拿短棒,走路摇摆,歌声憨厚朴实,像是一个大孩子。扮演雪儿的演员身穿白衣、驻拐杖,摸摸索索,歌声伤感,引人同情。滑稽鬼嗓音宽厚、表演真实,有音域、有音量、好音色,激情澎湃且音准节奏把握不错;雪儿歌声圆润、表演自然,发声通畅且表演入戏。两位主角的演唱与表演都相当不错,旋律再熟一些,声线再好一些,节奏与速度更准确一些,段落与结构再清楚一些,演唱效果还会更好。这些问题只是演出熟能生巧的问题。
著名作曲家王世光的作曲气韵贯通、不拘一格,歌唱与乐队写作丰富多彩且酣畅淋漓,抒情性、戏剧性、交响性兼备,声乐器乐交相辉映,体现出音乐展演戏剧的巨大魅力。《山林之梦》创作中西交融,大小调体系为主,也有民族旋律。音响风格更多偏向西方大歌剧模式。然而,作曲家声乐旋律写作十分注重汉语声韵,注意从歌词朗诵字调中生发曲调,展开旋律。宣叙与咏叹调融为一体,一气呵成,很难分离。《山林之梦》有瓦格纳旋律的张力与连贯,也有普契尼歌剧的浪漫与抒情,却少见方整结构的咏叹与歌谣体旋律。这是一种与民族歌剧《运河谣》不同类型的中国歌剧,不拘泥于旋律写作必须民族化的规则,全方位借鉴西方古典、浪漫派歌剧手法打造的一类汉语歌剧。它需要观众接受声乐器乐交融的音乐整体,在戏剧表演中感受歌剧音乐的丰富变化与多种魅力。可以说,这是一部创作质量上乘、经得起长久倾听的中国歌剧。
王湖全导演下的群角常以唱队出现,第三者进入,叙事抒情,穿插灵活;交代了剧情,活跃了气氛,赋予舞台更多的流动感。刘连庆舞美实景挂帅,苍天大树落地,一线天空飞鸟,有静有动,大森林气氛逼真且舞台意境独特,引人入胜。只是最后滑稽鬼登山取药,舞台正中景色有些简单,高潮气氛略显不足。
《山林之梦》写作精致,歌剧院乐队演奏也精细,有声有色。俞锋诠释细心、指挥得力,音准节奏良好且声部平衡良好,音乐充满细节,听来令人愉悦,显示出歌剧国家院团的高水平。《山林之梦》音乐戏剧自成一体、独具个性,是一部成人观看的神话剧,也是少儿可看的童话剧,内容雅俗共赏、少长咸宜。它显示出中国歌剧艺术家把握西方歌剧艺术形式的一种成熟与随心所欲,也展示出当今国产歌剧发展的多元化态势。
(编辑:孙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