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唱的韵味与翻唱的新意——从《被遗忘的时光》翻唱谈起
至于当今无数歌手之间,原唱与翻唱交互进行的纷繁现象,也是几乎每天都在无数次发生的流行音乐的普遍状态。黄耀明的《暗涌》与原唱王菲的版本似乎也各有千秋。脍炙人口的《天路》,其文化影响最大的当然是韩红的独唱版本,一般都认为是韩红原唱,但实际上是藏族歌手巴桑原唱。另外,上百种的《天路》翻唱,其实其中也有一些是异彩纷呈的,它们各有铁杆粉丝群体。至少从声线魅力上讲,韩红只是一种。张惠妹的《原来你什么都不要》,影响力是大大超过潘越云的原唱。女声哀婉绝唱《灰色空间》的原唱是韩成民演唱的韩语歌曲《越爱越多》,后来才有罗志祥的中文翻唱以及几十种翻唱版本和演奏版本,应该说其中不少版本是各有异秉、各具魅力的,其中人气最旺的、传播最广是女声哼唱版。
再回到堪称当下最受欢迎的《我的歌声里》这首歌,是传播效应和票房效果都很可观的影片《春娇与志明》的主题歌,也是奇艺网自制剧《在线爱》的主题曲,它颇有值得分析的原创优势和艺术处理的过人之处。其旋律优美而有点淡淡忧伤,有意实施复沓徊行的结构。它切分若干小节,递进和深化了个人难以与外人道出的爱的回忆和感受。由此产生的沉浸和享受,与爱的私人特性和敏感特质十分吻合。歌词表达了无数人的人生插曲阅历和过客情感故事体验。所以,其实优秀的爱情主题流行歌曲,往往具有情感表现的悖论性,如同撕啮和私享是爱情记忆纪念币的正反两面。后现代的爱情状态及其碎片式歌吟,其实就是情感生存状态的离散化和普泛化,而它又被现代生活节奏和情感律动压迫得不得不去不求甚解,这种微妙性让无数粉丝产生共鸣。如此倾诉式的唱法,也适合歌手偏重中低音的、带点沙哑又很透明的、带点浑厚又非常干净的声线。这首歌曲的上述特点,对于它的流行走红起了很大作用。
对曲婉婷的模仿或翻唱,似乎不用跨越过高门槛,但实际上要唱得好却会有一点难度。对于一般粉丝来说,它多少有点属于好听不好唱的流行歌曲的范围。曲婉婷由于声线上的某种相似性,可能也容易受到女歌手蔡健雅和王若琳两人粉丝的偏爱。其他翻唱版本包括两个男声版即李代沫和回音哥的演唱版本,其实也不错,都具备各自理解的角度和演唱的个性,但情绪表达对于歌词最为透彻准确而酣畅淋漓的还是作者曲婉婷本人的演唱。原唱版本中,个人以为曲调或伴奏由钢琴演绎要比吉他演奏更胜一筹,虽然不同乐器各有优势,这主要是由于钢琴带来了优美沉思的忧郁气息和思绪及诉说的流动感。当你听过曲婉婷之前的许多原创歌曲之后,就会有一种《我的歌声里》属于水到渠成、绝非偶然诞生的结论。
而王韵壹演绎的爵士版《被遗忘的时光》,产生了一种特异的现场音质效果,表现在通过短短的演唱,借鉴化用了爵士乐的发音方法和音色特点,能够让人感受到伴奏乐器和歌手声音对本来来自美洲黑人田间民歌和灵歌的爵士乐特异声音效果的点滴吸收和仿效。歌手有意制造一些似乎即兴而来(其实不然)的粗嘎与圆滑、窒闷与响亮、刺耳与柔美、狂野与抒情大幅度交互变化的演唱效果,夹杂了些许非歌唱的吼叫和呻吟,特别是非传统颤音的运用。这些突出了一种情绪奔腾的、内心不羁的、异域野味的特异感觉。她唱出的爵士乐化的颤音虽然不多,却是有变化的,有时似乎是华丽的。其幅度和音域由窄到宽,其速度和节奏由慢到快,而且在一个音临近结束时增加抖动的幅度和速度,更加强了这种技巧的表现力。同时,在一个音开始时,她从下向上滑到预定的音高,在结束时,又从原来的音高滑下来。根据不同的旋律或伴奏音型,将特异的效果“制造”出来。
王韵壹以爵士乐化的翻唱一举成名,其流行潜力十分可观。个人以为,她未来如果不重视原唱,不走词曲创作的原创道路,那就很难越走越宽。她最拿手的是爵士乐,主要演唱活动是翻唱,其原唱歌曲似乎不多。最出名的就是刚才提到的《被遗忘的时光》。当年蔡琴原唱版家喻户晓,是当今中年一代的难忘金曲,刘德华、吕方等也翻唱过。不过王韵壹的翻唱变形最大,算是重新谱曲、重新编排、重新演唱。依我看,这可能是乐队的个性演唱策略,也是王韵壹的风格包装策略。爵士乐化,或许是王韵壹的翻唱目前最能展示才华的地方。但是,她可能的闪光点或许不止于此——既然她的翻唱最叛逆、最有明亮色彩,不如在爵士乐化的原唱风格上,甚至词曲创作的爵士乐化上下点功夫。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内流行音乐界在爵士乐方面走得并不远。这也就为爵士乐在国内的创作空间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而且,王韵壹的声线至少可能适合爵士化的翻唱以及原唱。醇厚温润的嗓音是一部分听众所喜爱的,它似乎更容易将听众引入一种似曾相识的迷离朦胧的忧郁氛围。王韵壹的这种嗓音初一听来和蔡琴也有点靠近,二人嗓音上的某种相似性,可以产生一种贴近重合的欣赏效应,但是,王韵壹先贴近后反差的演绎策略,造成热门怀旧老歌的大反差的爵士乐化,是给翻唱带来新鲜感和受到喝彩的主要原因。
(编辑: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