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大视野]聆听后周杰伦时代

时间:2012年05月18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邮差 怡梦

  □ 邮差(乐评人、华语音乐传媒大奖评审召集人)

  □ 怡梦(本报记者)

  >>周杰伦貌似很欧美很前卫,但其实质并没有深入R&B和Hip Hop的骨髓,因为他意识到华语流行文化中大众的普遍接受心理。

  >>后周杰伦时代自陈奕迅时期就已经开始,而陈奕迅并未能命名一个时代,因为与陈同期竞争的男歌手其实更多,并且各自的市场更为细分。

  >>周杰伦把各种元素融为一炉后做得更接近大众,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反而会把整个时代的优点加诸于他身上,误以为他才是那个时代的先驱。

  >>在欧美,很多音乐人都会自觉投身社会公共领域,不只局限于在自己的领域发声,一个流行音乐人其实可以涉猎更多、承担更多,就像迈克尔·杰克逊那样。

  ○记者在过去的十年里,周杰伦给华语音乐带来了足够多的惊喜,比如说唱形式、嘻哈风格、中国风等,我想他的名字或许可以为一个音乐时代命名,因为和他同时的王力宏、陶喆等音乐人,虽然也各具特色,但在听者的接受程度上都比较小众化,而他们之后的歌手似乎也没有谁能像周杰伦那样给人以如此强烈集中的音乐体验,这是否意味着周杰伦之后,华语流行乐坛在进入一个低谷期或曰过渡阶段?

  ●邮差:其实R&B、Hip Hop都不是周杰伦在华语歌曲中率先开创的,港台流行音乐一直和英美走得很近,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摩城唱片的鼎盛时期开始,R&B和SOUL等黑人节奏音乐就已经被引入到香港流行乐坛,像史蒂夫·旺德、BOYS II MEN都是港台年轻人的一代偶像,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欧美最红的歌曲也多带有Hip Hop成分,并影响到香港和台湾。早在周杰伦以前,林子祥、叶德娴、陈洁灵、林忆莲、杜德伟、庾澄庆就已经在玩R&B了,而香港的软硬天师组合、LMF乐队,台湾的黄立行兄弟、张震岳、MC HOT DOG(姚中仁)等也一直在玩Hip Hop,由于当时的大环境,他们有的偶尔为之,一张专辑里有一两首是这样,有的就风格明显,但相对于周杰伦而言更“地下”一些。其实周杰伦本人也受到他们当中譬如张震岳的影响。

  比周杰伦略早或与他同期出道的陶喆、王力宏,乃至其后的林俊杰等一批歌手都是以R&B为特色的,周杰伦则是这些人里把R&B风格进行本土化处理做得最成功的。他主要是在中文发音上找到了独特的华语R&B语感,甚至为迁就旋律中的节奏感而牺牲中文的吐字。但他的旋律又不是最欧美的,在他的中国风作品里,他吸收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调式、曲风和意象,令中国人更易于接受。

  另一个令周杰伦作品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他的合作者方文山。方文山为周杰伦写的歌词大量模仿欧美现代诗的写法,而在中国风作品里,也像现代派和意象派诗人庞德、奥登等模仿晚唐李商隐的意象堆砌,以古典辞藻铺陈为能事。譬如《青花瓷》就明显采用了南宋词人吴文英等人那种“七宝楼台”的写法,辞大于意。

  其实在从前的华语乐坛里并不是没有人这样做过,自旧上海的时代曲时期开始,陈歌辛、黎锦光、姚敏都写过颇具中国小调色彩的作品,及至粤语流行曲时期的顾嘉辉一样写过很有古风的歌,而他的主要合作者黄霑等早期香港词人也写过非常具有古典诗词韵味的歌词,他们与台湾的左宏元、刘家昌制作邓丽君的《淡淡幽情》等专辑,其实也非常具有中国诗词曲赋的古典美,只不过在当时,他们也好,李泰祥和齐豫“古意今译”的《你是我所有的回忆》也好,都没有冠以中国风的名义。今天,他们的体裁或多或少会让年轻人觉得老气,而周氏中国风里略加变化的旋律和节奏更符合80后、90后在本世纪头十年这一时期的审美。

  周杰伦的中国式R&B符合文化断层期年轻人的好奇心理,他们既想表明“我是不同的”,又难免希望在流行文化中寻回一些一度被疏远的传统文化之根。周杰伦貌似很欧美很前卫,但其实质并没有深入R&B和Hip Hop的骨髓,他只不过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同时又转回到向中国风探索的路线上,因为他意识到华语流行文化中大众的普遍接受心理。无论中国风、R&B、Hip Hop都只是一些放置于他的作品中的新鲜采样元素,以此来满足大众的尝鲜心理,这也符合后现代符号化消费的游戏规则。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