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相隔的爱情悲歌——观歌仔戏《蝴蝶之恋》
歌仔戏《蝴蝶之恋》剧照
由厦门市歌仔戏剧团与台湾唐美云歌仔戏剧团合作编排的歌仔戏《蝴蝶之恋》日前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2009年笔者在厦门参加第11届中国戏剧节活动时,曾看过这部戏,并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戏是可以一再观赏的,歌仔戏《蝴蝶之恋》就是这样的戏。如今戏送到家门口来了,当然更不能错过。我喜欢《蝴蝶之恋》,主要源于我自己对戏曲艺术的一种观赏趣味。我非常喜欢民间戏曲里浓郁的民俗性、地域性,喜欢小生小旦悲欢离合、“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情趣,以及质朴的表达。换言之,我偏爱某些稀有剧种里面,饱含着的民俗趣味和草根情怀。
戏曲本来自民间,它所蕴含着的人情、人性和人间烟火味,是与剧种的特性紧密相连的,是戏曲艺术基因链上最宝贵的一种“基质”。随着戏曲由村口的土戏台和庙会的席棚迁入城市的大舞台,甚而至于进入了宫廷的红氍毹之上,此后戏曲形态上虽日趋精致和雅化,但戏曲最宝贵的民间的、质朴的、野性的素质,却日渐稀薄、淡化,宛如村姑面颊上那抹自然的红晕,逐渐变成了深闺娇娃敷粉涂脂的造作与苍白。
记得中国剧协在江苏无锡举办过一届剧本讨论会,当地锡剧团招待与会的全体人员观赏传统戏锡剧《拔兰花》中的一个片段。没想到这出仅有小生小旦两个角色、短短半个多小时的演出,竟然倾倒和征服了所有参加讨论会的专家和学员,让他们由衷地发出唏嘘赞叹:如今我们怎么很难再见到如此质朴而富有光彩、感人至深的作品了呢?
回过头来再说歌仔戏《蝴蝶之恋》。千万不要误会我如此强调个人看戏的兴味,是在夸赞《蝴蝶之恋》,认为它还保有歌仔戏“扫地风”年代的原生态样貌。绝对不是的。
《蝴蝶之恋》是进入21世纪以后,厦门和台湾海峡两岸的歌仔戏名家们,倾力合作、精心打造的。为了适应新时代观众群体的观赏需要,无论是戏剧文本的写作,还是舞台演出的样貌,都大胆创新,搞得非常现代乃至新潮。
不过,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该剧主创人员深谙歌仔戏发展的历史渊源和剧种特色,他们在歌仔戏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努力做到不丢失传统的潜质,努力保持剧种来自民间的传统血脉,不仅没有损歌仔戏的草根视角、百姓情怀,而且在许多细节上,把这种意味酿造得十分浓烈、感人。该剧编剧曾学文先生曾经说过:“我太熟悉歌仔戏了,我知道主题该如何开掘,生活场景该如何描绘,人物唱词语言该怎样表述。”
《蝴蝶之恋》表现的故事背景发生在1949到1987年,也就是上个世纪中叶到上世纪末的三四十年之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水之隔的台湾海峡此时成了一道天堑,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被彻底屏蔽和阻隔了起来。
以台海这段历史背景为素材,写亲人离散的舞台剧和影视作品不在少数。《蝴蝶之恋》在此类题材作品中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在两岸观众中普遍受到欢迎,屡屡获国家级奖项,我以为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不搞宏大叙述,着意淡化历史的背景因素,而以普通百姓为念,用作品的民间性取胜。
故事主人公并非什么达官贵人,而是一生一旦——两个下层社会的歌仔戏艺人。厦门小旦云中清和台湾小生雨秋霖,他们在舞台上搬演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日久生情,生活中也成了一对忠贞不渝的热恋情人。创作者运用戏中戏的手法,把在民间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梁祝的爱情故事,反复吟咏,使其贯穿全剧、充斥舞台,以求达到“用传奇映衬现实,也用现实人生反证历史”的交互作用,深化主题立意。
于是,海峡两岸一对歌仔戏艺人相爱相恋,虽因历史原因而分手,分隔了38年,却坚守盟誓,矢志不渝的爱情故事,便十分动人地呈现于观众面前。周围所有人都认为云中清和雨秋霖今生团圆无望时,只有他们两个人依然不舍旧情,一如既往地隔海遥望,苦等坚守。这恰如中国古谚所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歌仔戏《蝴蝶之恋》所表现的,正是中华民族和中国老百姓所最为尊崇的那种气节和操守。
戏剧是否能打动人,关键还在于细节的设置和处理,在于对主要人物感情细流的拿捏和对分寸的把握。《蝴蝶之恋》的感人细节很多。而我认为最成功的,就是对云中清身旁时刻不离左右的那位超级粉丝、崇拜者阿宗的设置。这个卖肉粽的小人物在全剧中所起的微妙而重要的作用,可谓“一子投下,满盘皆活”。只要有这个人物在,舞台场面就显得活跃,戏份儿就格外精彩,观众就会喝彩。
《蝴蝶之恋》全剧给人留下最不可磨灭的印象的“华彩乐章”,最能让人咂摸歌仔戏的滋味的,当首推“阿宗搅局”这场戏了。当有人介绍梁工程师到云中清家相亲时,搞得阿宗好不光火,他借口修理烘炉,坐在门口不肯离去,又敲又打,满嘴疯话,直到把相亲的局彻底搅黄,梁工程师败兴而去。
其他如“雨夜遮漏”、“示爱受挫”、“重授戏衣”,也都是很精彩的难得的戏段。三年多以前在厦门看戏时给我留有最深刻印象的,也正是这些场景。
当年在剧院门前卖肉粽的那个小后生阿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人届中年,鬓有白丝。他所崇拜的名角云中清在“文革”中被赶下了舞台,倍遭迫害,身心交瘁。而阿宗依然对其眷恋不已,未肯远离,对其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困难,俱都援之以手,相濡以沫。细想一下这些好看的戏,主人公都面临悖论、身处两难境地——作为崇拜者,阿宗对他和云中清的关系的发展,并非全然不存希冀;但作为知己,他又深知云中清身心俱已交托给了雨秋霖,他几乎是在明知无望的情况下,无怨无悔地做着这一切的。
因而,如果看戏以后让观众推选剧中最喜爱的角色,我当毫不犹疑地投票给阿宗。
因为,正是肉粽哥阿宗,才称得上是全剧当中,最富民间色彩、最多情、最侠义、最高尚的“江湖奇人”也!
(编辑:孙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