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特别关注]古风:歌与梦想一起远行

时间:2012年03月28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怡梦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网络音乐”一词似乎直接指向无病呻吟,艺术质量、精神含量不高,甚至冲击社会基本价值秩序的“三俗”歌曲,然而,一些新的、健康的音乐力量近年...

  [对话]能创作出好音乐,就是好风

  谈古风音乐不能不说“墨明棋妙”,2007年由网络词人卜磊(网名:EDIQ)、作曲人曹明皓(网名:小狮子丢丢)和一群志趣相投的音乐人共同建立,是发展最成熟的网络古风音乐团队,成员为青年音乐爱好者,业余时间制作大量古风浓郁、意蕴盎然的原创音乐作品,出品的《盛唐夜唱》《清明上河笑》《千秋月别西楚将》等作品在网络上广为传唱,粉丝亲切地称这个音乐团队为“墨村”。今天,“墨村”走过五年的音乐创作历程,在数字音乐网站“中国原创音乐基地”注册的传播平台已成为该网站旗下唯一点击率过亿的音乐主页。一些“墨宝”已向传统音乐发行机构出售版权或形成有偿合作。

  谈“墨明棋妙”不能不说EDIQ,其人通五音,晓词律,能写能唱。他爽快地答应以网络语音形式接受记者专访。麦克风前的EDIQ就像他歌里的大侠,一派潇洒自在、谈笑风生。

  记者:最初是怎样选择古风音乐这条创作道路的?

  EDIQ:很多东西不是后天的,在小时候就会留有印记。母亲喜欢听歌,我从小也跟着听。小学四年级时还只有磁带,我听朱哲琴的《阿姐鼓》听得泪流满面。还短暂地学过素描,读书的时候写过诗,艺术是相通的,有时听到音乐,字句、图画会浮现出来。我喜欢词人黄霑、林夕和方文山,语言多少会受到他们的影响。喜欢古代的很多诗句和词句,每个朝代都有值得去写的内容。

  我写的第一首歌是《伯虎》。那时听到好听的音乐就想把它填上词、唱出来,是为了还原音乐中的美。有的歌没有歌词,只是吟唱的起伏也相当好听,词不一定填得多满、多华丽,有时候歌者加上一个气音、编曲加入一种乐器,效果会比词人填上十个字都好。

  记者:在你看来,古风音乐的现代意义是什么?

  EDIQ:出发点是我喜欢,所以去创作,然后才谈到古风音乐的意义,为了让别人也喜欢,并且记住。中国很多本应该传承的都在失去,我想我可以用音乐把传统的、民族的记忆打一个烙印在听者的脑海里。

  《茉莉花》可以代代相传,这是很多音乐人的梦想,但很难做到。它的歌词、曲调都很简单,好的作品其实不一定复杂,太华丽反而容易被遗忘。一段好听的旋律,越简单就越容易传唱,在重复中实现它的价值。它看似简单,但创作起来比复杂的音乐要难得多。

  记者:可否选一首你的作品,为我们描述一下创作过程?

  EDIQ:那就说说《再逢明月照九州》。这是为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所作。之前我听过一首改编的《四季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很受启发。我就和丢丢说,我们创作一首歌,这首歌里要嵌入一首民歌。于是我把江浙一带的民歌都找来,听了一晚上,最后选中《月儿弯弯照九州》。

  我们就是从这首民歌开始,整支曲子都在呼唤这段旋律,整篇词都在应和“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所有的“花边”都是为了衬托它。改编这种民歌,“花边”加得不好,就完全配不上它。因为面对民歌,我们像是在砌一个台阶,拾级而上,自觉已爬到顶端,仍要仰望着它,这就是民歌的魅力。我们既是对这首民歌的致敬,也希望它能在人们的记忆里重新被唤起。

  记者:你觉得古风词比现代词有优势吗?

  EDIQ:不能这么说,我也写现代词,但是我喜欢古风,听者也喜欢。“古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为我们和古代已经失去太多连带的环节,所以要融入自己的性格,以个人化的角度去解读古代。写词要考虑到歌者和听者都是现代人,把纯古文的词填到音乐里,听的人不懂,唱的人连词都记不住。

  现代人的情感也可以融入古风词中,但对技巧要求很高,并不是古风表达古代情感,白话表达现代情感,而是要达到一种协调,看你有多大本事,融合在一起还要让别人看懂。有时候写词也会感动自己,但要考虑到这种感动的是不是大众能理解的。歌词只有几十个字,却要深思熟虑,有时候我会纠结一个字,写四五个字排在一起,挨个挑,都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

  记者:“古风”这个概念是为了和方文山的“中国风”有所区别吗?

  EDIQ:不是,我没有区分过。如果非要说区别,“中国风”有时会照顾到其他民族听者的中国想象。但我觉得对待音乐要一视同仁,不能这样泾渭分明,否则自己的出路会越来越窄。歌最重要的是好听,古风、中国风、流行风,能创作出好音乐,就是好风。

  记者:“墨村”、“墨宝”已经成为一种音乐品牌,你是否想过让古风音乐走向市场?

  EDIQ:想过。以前我们一直在“玩”音乐,没有任何现实压力。从学生时代走进社会,“墨村”的编曲、词人、歌者面对就业、生存的挑战,如果团队氛围还停留在“玩”上,“玩”到所有人成家,这个团队就会走散。我们应该考虑让作品更广泛地传播。

  走向市场并不是背离初衷,恰恰在于我们要“玩”得更久,做得更好。现在整个团队的现实工作都和音乐关系不大,音乐是业余爱好。如果我们专门做音乐,甚至都养不活自己。为培养更多受众,我有时会在词上做一些简化,也会在古风歌中适当地加入电子音乐。

  记者:是否觉得古风音乐的改变是为了迁就听者?

  EDIQ:不会,改变并不是被迫的,我自己也听很多流行歌,保持和那些带动流行趋势的音乐在同一视野下,改变对于我自己、对于音乐来说都是进步。

  记者:你曾担任两届网络古风填词大赛的评委,对这个创作群体有何评价?

  EDIQ:他们进步很大。第一届古风填词大赛,作品不合音律,几乎没法唱。后来大部分词人的作品一看就知道写的是“歌”词,从词中听得出歌的旋律。以前有的词人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古文堆砌到音乐里,现在这种现象也不多了。

  记者:你对古风音乐有什么期待?

  EDIQ:现在是快餐文化的时代,延长一首歌的生命力,就是目前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我需要了解现阶段的人在听什么,它的特色是什么,把它抽离出来,纳入到我的音乐里。我没有办法凭一个人的能力改变快餐文化的节奏,只能去适应它。

  古风音乐离真正的流行音乐还颇有距离,我去预测以后会怎么样是不现实的。我只能说,做得好自然就有人听。


(编辑:孙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