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宏伟:收藏摄影的经历与学问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将被迫于近期申请破产保护。数码摄影技术的迅猛发展摧毁了这一摄影胶卷业巨头以胶卷为主的传统商业模式。“生于胶片而毁于数码”的柯达不仅惹来了摄影爱好者的一声叹息,也带动了摄影界的收藏风潮。许多摄影爱好者已经蠢蠢欲动,开始收藏印有“Kodak”的经典包装的胶卷,以及老式的柯达相机。著名美籍华裔摄影收藏家靳宏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柯达摄影博物馆也随之破产,自己愿意接手其部分收藏。说到这位大手笔的影像收藏界人士,大多数人对他的了解始于2011年9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启的“原作100:收藏家靳宏伟藏20世纪西方摄影大师作品展”巡展。虽然摄影在中国已有百年历史,但大多数人似乎是从这一展览起才真正知晓、识得“摄影原作”的魅力。与此同时,如此大规模的摄影原作展示也让摄影收藏再次成为艺术界瞩目的焦点之一。摄影原作的魅力和重要性经由这项还在继续的巡展,在普遍缺乏原作经验的国内摄影人中引起了不小的震撼和讨论,而这次难得的珍品荟萃也让人们得以结识这位颇具国际视野的华人摄影收藏家。
22年前的深秋,一个留着平头的青年出现在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摄影系的教室里,正在教世界摄影史的系主任杰克彬彬有礼地向同学们介绍:“这是我们学院163年历史上第一个从中国大陆来的学生。”当同学们惊诧的目光稍稍平息,杰克就开始问话了:
“你知道除中国以外的世界摄影家吗?”
“知道一点点”,他用蹩脚的英语回答。
“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安塞尔·亚当斯、卡蒂埃-布列松”,他几乎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
“还有呢?”
“没了。”
“在你们的国家里,这两位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摄影家了?”
他肯定地回答:“应该是的。”
大家笑了……
当年这个青年就是靳宏伟。1989年,怀揣摄影梦想的靳宏伟离开当时就职的《上海画报》,远赴美国深造。在顺利获得硕士学位之后,生存现实却让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放弃摄影,但他似乎注定要和摄影结下不解之缘。
靳宏伟的影像收藏之路始于2006年。而在那之前的两年,他的生意刚刚走过了原始积累阶段,有了周转的资金,赢得了人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商场的成功固然令人振奋,但摄影依然是他心头最大的念想。
随着人生阅历的日渐丰厚,靳宏伟将自己数十年对于摄影的钟爱转化为对原作收藏的执著。只是,而今的他对世界摄影的了解已更加丰厚,再不是当年那个只认得亚当斯和布列松的初出茅庐的中国学生。相机成为他认识世界的又一只眼睛,影像为他带来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对于摄影原作收藏,靳宏伟有自己的心得。
认清市场、认清价值
作为一名收藏家,靳宏伟是理智的,他将20世纪的经典影像作为收藏重点,20世纪在影像发展史中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许多众口交赞的大家都出现在这一时期。这是西方乃至世界最为激动人心的年代。在靳宏伟看来,摄影术发明的172个年头里,真正值得收藏的艺术家不超过100人,其中真正的大师不超过50人。而对于影像收藏来说,触及了这关键的一角,就有可能拥有最标榜史册的经典。
理清了对摄影史的认识,靳宏伟就逐渐开始有的放矢地展开“渔民撒网式”的收藏,20世纪西方摄影史上重要的人物一个不漏。但也会区别对待,一方面要看自己的个人喜好,同时也会考虑市场因素。例如他重点关注的两位以摄影的媒介表达艺术思想的人物——达明·赫斯特和理查德·普林斯,虽然从作品来说真正好的还是那些专业摄影师,但收藏赫斯特和普林斯的作品就等于买股票、投资。靳宏伟认为,如果要收藏,就要认清市场、认清价值,并戏称自己挑作品遵循“四项基本原则”:作品本身的分量、流通的数量、价格和升值空间。
从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爱德华·斯泰肯、爱德华·韦斯顿,到沃克·埃文斯、罗伯特·弗兰克,从哈里·卡拉汉、曼努埃尔·阿尔瓦雷兹·布拉沃、艾伦·希斯金德、保罗·卡普尼格罗,再到戴安·阿勃丝、李·弗里德兰德……靳宏伟将构成20世纪西方摄影传统的节点性人物的经典作品系统性地展开收藏。他的收藏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20世纪西方摄影史。
中国摄影收藏
目前最缺少定位
长期以来,中国摄影界一直缺乏对原作的认识。甚至“原作100”展览展开宣传时,很多人还在怀疑“摄影还有原作”?而靳宏伟反复强调,“原作”是影像收藏的一大关键词,理论上特指拍摄者本人洗印的第一批照片。但摄影史上也有很多摄影师自己不洗印照片,授权让别人制作。数码作品也是如此,制作完成后的第一批签字作品,就算是原作。
到了数码时代,原作还那么重要吗?靳宏伟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他说,目前的收藏市场上,相对于银盐冲洗的限量作品,数码微喷价格平均要低30%。另外,数码作品的保存期有限,而艺术恰恰需要寿命和历史。数码照片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确立。不像原作一样有规定的价值,有一套成熟的美学标准,价值判断体系都很成熟。
靳宏伟指出,对于摄影收藏来说,中国目前最困难的是缺少定位,无法确定某一位摄影师及其作品的价值。在这点上,国外艺术市场相对成熟。美国其实也走过中国如今的这个时期,一开始大家也认为摄影作品可复制,因此价格不可控,但老一辈的摄影家,严格控制照片质量和数量,建立起了自己的公信力。“规矩立下来了,后面的人执行就会很顺畅”,靳宏伟说,“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美国收藏市场是桶型,顶上、中间、下面都比较大”。在美国,除了顶级的博物馆等收藏机构,律师楼等公司企业甚至个人都会有很好的收藏。
有观念、有思路
是摄影师的成功之道
回溯摄影发展史,靳宏伟指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摄影名家辈出的时代。美国摄影最重要的一批摄影家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如巴巴拉·克鲁格,辛迪·舍曼、斯考克兰、南·戈尔丁、魏格曼、罗伯特·弗兰克等。
作为具有国际视野的摄影收藏家,靳宏伟经常被问到摄影师怎样做才能获得成功的问题。而他也的确总结过西方摄影师成名成家的渠道:一是在著名的图片社干过,为著名的杂志完成采访任务,留下了些传世之作,比如说卡帕、萨尔加多、厄维特、布列松等。这是一个主要的渠道。另外一批人,几乎是在重要画廊举办展览而被推举成名的。如果不是经过这两个渠道,很难有一夜成名的神话。
靳宏伟曾收藏了一张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照片《教皇保罗二世》,虽然从摄影角度看照片的过曝是瑕疵,但作品依然很受追捧。而与这个例子相对应,他也看到过一代风光摄影大师亚当斯的学生拍的作品,其中有一些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却也只卖得一两千美元。
这就说明,有观念、有思路对摄影师来说非常重要。当代艺术家达明·赫斯特就是抓住了一个生与死的主题,拍骷髅头、死去的蝴蝶、和平鸽。技术上非常容易实现,照片本身也没有什么深度,但作品仍然会卖到天价。
靳宏伟在为“原作100”展览作序时写道:“假如思想是一种艺术,思考是一门哲学,那么摄影就该是一种用相机来延伸思考的艺术。我多么企盼自己有着这样的能力。”从他对摄影史和收藏市场的知识积累和独特见地来看,我们相信他已经找到了自己延伸思考的最好方式。
(编辑: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