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2010年托尼奖最佳戏剧《红色》引入中国

时间:2012年01月06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张悦

  陶虹携手陈明昊朗读剧本

  “看完剧本,很震动也很感动,说不清,但不得不说它是有挑战的剧本。很愿意和‘口味’相同的哥们儿把它立上舞台。”陶虹说。这是一场令人着迷的剧本朗读会,国家话剧院引进了美国知名编剧约翰·洛根曾获2010年托尼奖最佳戏剧奖的《红色》,并即将搬上国内舞台。日前,陈明昊、陶虹在国话先锋剧场以剧本朗读的方式与不少业内专家和戏剧爱好者们提前分享了该剧。

  剧本本身的魅力令这场剧本朗读会熠熠生辉,一种围炉取暖听故事的久违感觉使得到场观众投入万分。约翰·洛根是美国知名的戏剧编剧、电影编剧和电影制片人。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的电影《角斗士》和《飞行家》均出自他的笔下,此外还有《大将军寇留兰》《辛巴达:七海传奇》《星际迷航:复仇女神》《最后的武士》等作品,2011年他的新作《雨果》经著名导演马丁·西科塞斯的打造,更是获得一致赞誉。2010年他根据“真人真事”撰写的戏剧作品《红色》获得了托尼奖最佳戏剧奖。故事发生在画室里,主人公是著名的抽象主义大师、“纽约画派”画家罗斯科和他的创作助理。

  《红色》剧本朗读的策划、导演罗大军透露,当要决定做这部作品时,他曾经给陈丹青打电话求教。“丹青那边问,为什么要演他——罗斯科。我说剧本很棒!人物有性格,有真情感,很鲜活,两个演员会很享受……”演出中,陶虹身穿一件黑色的裤装略显中性,虽说只是剧本朗读会,但舞台上还是以罗斯科的画为背景,准备了桌子、红酒、画笔等必要的道具。陈明昊与陶虹对人物的把握比较到位,简单的肢体表现和舞台调度令人更为专注于倾听本身。

  剧本中不少犀利的台词段落令人印象深刻。“我们是一个笑脸之国,生活在‘很好’的制度下。你好吗?很好。最近怎样?很好。你感觉如何?很好。你觉得这幅画怎样?很好。一块儿吃晚饭?很好……让我告诉你吧,一切都不好!”看似所有一切“都很好”的时候,为什么还有人如此愤怒?这种种的诘问也不断敲打着主创与观众的神经,引起强烈的心里震颤。真实的画家罗斯科一生生活在诘问的痛苦中,最终自杀身亡,尽管他本人排斥被打上流派分类的标签,但他的作品和画风依然被认为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典范之作。这部剧的翻译、文学顾问胡开奇对此表示,“在人文精神颓落,商业艺术喧嚣之时,剧本中的罗斯科就像一个警世者。”

  “在我们年轻时,艺术是孤独的生存:没有画廊,没有收藏,没有评论,没有钱财。我们没有导师。我们没有父母。我们孑然一生。但那是个黄金时期,因为一无所有,却追寻着远景与梦想。今天情况不同了,这是个累赘、蠢动、消费的年代,至于哪种情况对世界更好,我恐怕没资格评论,但我知道许多人身不由己地过着这种生活。我们得抱着一定能找到的希望活下去。”罗斯科举起杯中的红酒最后说道。或许正是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离场后的观众仍会留驻深深地沉思。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