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传递友谊 用影像拥抱世界
□ 顾立群(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摄影,因其真实、便捷、直观、再现等得天独厚的特点,往往能够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厚重文化、灿烂文明和辉煌今日,传播人类知识财富,增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在文化交流方面正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马耳他举办的中国的世界遗产主题影展现场
◎ 拓展多元传播渠道
对外文化交流工作需要沟通的载体,更需要多元化的渠道,这样才能更好地吸收世界各国优秀的文化成果,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多年来,中国摄影人在大力拓展摄影文化对外交流的多元渠道方面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主办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组派中外摄影家互访、参与或举办大型国际摄影组织活动、举办国际摄影高端论坛和国际摄影大师班、提供摄影文化产品和服务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大型活动,从不同层面,以不同方式,为展示中国摄影家自身形象、传播中国摄影文化构建了多元化的交流平台,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摄影艺术走向世界。
据不完全统计,从1981年到2011年的30年间,中国摄协共举办各类国际性摄影展览百余场次,参展摄影家来自五大洲106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外参观人数达百万人次;中国摄协与荷赛基金会、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美国传媒摄影协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摄影组织建立了联系,交往与合作日益紧密、日趋扩大;中国摄影家的脚步已迈向世界各地,在世界多项摄影大赛上都可以见到他们的作品和身影,继1988年时任中国摄协副主席的杨绍明成为第一个获得世界三大摄影奖项之一“荷赛奖”的中国人之后,此后每届荷赛都有中国摄影家获奖,中国摄影家也被越来越多的国际摄影大赛和摄影节特邀为评委或嘉宾。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认识世界,摄影文化对外交流在其间承担了重要的责任,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摄影人正以开放的胸襟和艺术的自信,步入世界摄影大家庭。
◎ 着力打造品牌项目
回顾中国摄影文化对外交流工作的发展历程,我们有一条重要的经验,或者说有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着力打造重点项目和主题活动,树立摄影品牌形象。通过实施重点项目,开展主题活动,打造品牌,扩大高水平的中国摄影文化对外交流力度,以增进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和对中国摄影文化的了解。
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是中国摄协倾力打造的一个重要品牌,至今已经举办了14届。作为大展的主办方,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品牌的优势资源,打造高端路线,广邀世界摄影名家和新锐参展,在评选或展览期间,还配套举办了多场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论坛和讲座,不但丰富了活动的内容,还延伸了品牌的效益,提升了品牌的价值,使得影展的规模越来越大,参展国家和地区、参赛人数和作品越来越多,展出作品水平越来越高,在国际摄影界的影响力日渐增强,跻身于世界最大摄影赛事之一。
2010年10月,由中国摄协与马耳他职业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的世界遗产主题影展也是运作非常成功的一个摄影品牌活动,深深吸引了各国观众,拉近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距离。中国摄影家的作品精彩呈现了40处中国的世界遗产,神奇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貌,宛如一幅壮美的画卷,反映了中国悠久的人文历史,让马耳他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彩和独特魅力。随后,这一主题展览先后在世界13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受到热烈欢迎。
2011年2月17日在西班牙举办的世界遗产与今日中国摄影展,则是中国摄协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展览的一次成功尝试。展览以视觉艺术为主,同时又结合立体、综合的展出形式,让西班牙观众看到了中国的历史、现在和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有力地宣传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形象,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 注重创新交流机制
今天,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面对这种新形势,为适应摄影文化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整合多种资源,创新方法手段,努力建立对外交流的新机制。
一是把“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起来。“走出去”和“请进来”,是开展摄影文化对外交流工作的重要途径。主动“走出去”,开阔视野,扩大交流,仅2010年,我们就组织了42人次中国摄影家出访,访问地涉及美国、意大利、马耳他、葡萄牙、法国、瑞士、德国、蒙古、越南、芬兰、南非、肯尼亚、台湾13个国家和地区。交流,应当是双向的,在主动“走出去”的同时,还应当热情“请进来”,寻求共识,增进合作。近些年来,伴随中国摄影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时,一些国际摄影盛会也开始在中国落地举办。1997年,第24届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代表大会在深圳成功举办,这是该会首次在亚洲举办;时隔9年,第28届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代表大会又成功在成都举办。
二是把政府交往与民间交流形式结合起来。摄影文化对外交流工作,自始便承担着宣传和树立国家形象的责任。在国内外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和深入的今天,通过摄影形式讲述“中国故事”,早已超越了摄影本身的意蕴,并期待在更大的国际舞台上展现国家、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文化创新能力。摄影艺术是大众的艺术,是“国际普通话”,因此扩大中外摄影文化的民间交流当是题中应有之义。
三是把公益性与经营性结合起来。在推进摄影文化对外交流工作中,市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而非选择题。在把握艺术品质与市场需求的实践中,也对艺术与市场的关系有了越来越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公益和经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引进资金、技术、智力、设备,采用市场化手段,扩大中国摄影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众多版权代理公司、展览展会企业、摄影培训机构和个人工作室展开合作,开办了一些商业性影展,积极扩大摄影产品和版权的外销,较好地用市场手段解决了公益活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为对外交流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
今天,还需把传统交流方式与现代化传播手段结合起来。现代社会资讯发达,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需要用多元化的文化符号来表达。随着数字化影像技术和传播手段的发展,影像的传播力量日益凸显,人们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因此,我们在工作方式和服务手段上与时俱进,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构建摄影文化传播新格局。除了传统影展,还充分利用网络通道,举办网络影展,开设摄影家博客、微博、论坛,建立数字图片库等。这些举措都进一步提高了影像传播能力,使摄影文化交流变得更为迅捷、更为开放。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