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微博文学:不过是一场假面狂欢

时间:2011年11月09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陈美者

阅读发现,微博文学作品中也有一些佳作,但其传播快,消失得更快,在微博爆炸式的生产和滚滚洪流般的传播中,少有作品能经得起时间的冲决。而大多数作品则粗制滥造、颠...

  微博文学无疑是当下的热门话题。微博短小、实时互动、碎片化,它的出现适时地满足了公共表达的需要,人人成为“自媒体”的同时,还有可能成长为作家。微博近2亿的用户,140个字的短小篇幅,让写作变成一种更大范围的狂欢。2010年新浪“微小说”大赛举行,更是点燃了网民们的蓬勃热情。随后,首部微博小说《围脖时期的爱情》出版,各种微博文学网、文学微博网出现,高傲的学术界也对微博文学侧目,不少论文反应迅速,对微博文学的定义、类型、发展及特征进行阐述和缕析。

  文学从未与一种传媒如此甜蜜过,微博需要文学来增加质感和品味,文学也无法拒绝微博的绚烂旖旎,文学不仅不死,我们好像还可以兴高采烈地迎接文学的另一个春天,正如有媒体已经发问:“微小说,下一站文学?”

  高兴来得太早。微博文学根本不是文学的新阶段,它只不过是媒体与大众共同制造出来的一场文学的假面狂欢。阅读发现,微博文学作品中也有一些佳作,但其传播快,消失得更快,在微博爆炸式的生产和滚滚洪流般的传播中,少有作品能经得起时间的冲决。而大多数作品则粗制滥造、颠覆伦理、非腐即鬼,交织着浓烈的欲望与商品色彩,不能算是真正的文学,只是瞬间的文字游戏。

  微博文学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文学的春天。首先,尽管微博文学从涵义到分类已经初有理论,但其主体仍是微小说。而微小说玩来玩去,也不过是一些诡异情节融入当下时尚元素。其次,140个字的狭小空间,客观制约作品的水平。如此方寸之田,很难长出文学的参天大树。第三,微博的主要用户是80后、90后群体,他们享受拆解和颠覆主流文化叙述的愉悦感,注重调侃现实的幽默诙谐效果,严肃、枯燥、深奥的内容和语言他们很难接受。一旦考虑粉丝群的这种口味,牺牲的就是文学创作的独立性。而谁都知道,独立性对文学创作有多么重要。

  擅长文学的作家们都到哪里去了?他们也使用微博,但更多的是将其作为释放压力和沟通世界的窗口,和大家一样,围观明星、分享资讯、点评时事。很少有专业作家以微博为创作阵地,网络泡沫太多,8元1000粉丝的市场价连小孩都知道。与其在微博上写作,他们更愿意呆在自己的书斋里。若是谈写作的体会,又没有那么多精力给路人上培训课。总之,这样一群“只以作品说话”的精英群体,玩微博可以,但没有时间玩微博文学。能有许多精力织微博文学的,往往是一些有写作爱好的业余写手。

  玩微博文学的大多不是作家,真正的作家大多不玩微博文学。其实,文学本来就是这样,当一种新媒介出现时,它或许会影响文学的传播方式,但无法改变文学的本质。太商品化、太欲望化或太狂欢化,就不是文学了。任何媒介传播下的文学,越能实现大众的狂欢,就越会让精英主义黯然神伤。

  从长远来看,微博文学在当下再无限风光,也不过是一时。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快速和碎片化,也许又会诞生新的主流传媒形态,140个字的微博OUT了,14个字的一句话文学开始流行。但不管是怎样的传播媒介,都不要天真地把它定义为文学的新时代。文学的新时代不会是简单的传播媒介的改变就能实现的。大众有大众的娱乐,文学有文学的骄傲,没有必要人人都扔掉书本,从书斋跑到广场上去狂欢。

  如果硬要从一种社区化的即时聊天工具进化为文学的良好平台,微博需要修炼的方面太多,这时候或许可以研究一下《论语》。网民认为《论语》是最早的微博文学作品集:每条论语都未超过140字;言简意赅、寓意深刻;较为碎片化,多为孔子晒心情,交流哲理的话语;互动性强,经常和子贡、颜回、子路等进行回复,互动;孔子拥有3000多“粉丝”,其中72人为VIP用户。这当然是玩笑,但笑过之后,还要思考:文学如何在多元、善变的时代里,不被消费和狂欢,又能强烈地在场,重新引领人们的精神,这又是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