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1977》:回望知青那段热血岁月
http://www.cflac.org.cn    2010-07-16    作者:张薇    来源:中国文联网

图为话剧《1977》剧照

    “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意义更加重大!”这句令人震憾的台词,正是话剧《1977》所表达的主旨所在。近日,这部由王晓鹰执导的话剧在国家大剧院与观众见面,以1977年恢复高考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当年在北大荒农场战天斗地的知青群体在1977年这非比寻常的一年,为了争取读书的权利所进行的艰难斗争。

    《1977》是去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专门创作的。作品改编自电影《高考1977》,通过一个“80后”的知青后代,返回北大荒寻找父辈留下的足迹,引出一群投身北大荒的上海知青在参加1977年那场改变自己命运的高考时所经历的故事,不仅还原了当年知青们插队落户的生活风貌,还将故事延伸到了30多年后的今天,将着眼点放在了时代转折中的人性复苏和几代人观念的变迁上。“剧名改成《1977》,我希望观众更多关注的是那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群体,而不只是高考这个事件本身。”编剧喻荣军说,“采用回望的视角,则是我想从一个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切入到当年的知青生活,让这几十年的历史跨度在瞬间发生、交合、融汇,突出舞台上的张力。”

    为了更好地体现时代面貌,剧中的场景刻画力求写实,导演甚至把当年的东方红拖拉机都搬上了话剧舞台,此外,将具有象征寓意的白桦林安排在舞台两侧,并斥巨资打造玻璃钢舞台效果,让粗犷的北大荒在视觉上更有了抽象的意境美。从东方红拖拉机到知青们肩扛的圆木,从高架上的扩音喇叭到熟悉的大白兔奶糖,从青黄布衣到土布挎包,从七宝大曲到大茶缸,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此外,在叙事方式上,导演王晓鹰采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和双向的情节线设置,舞台调度干净利落,在感动观众的同时,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在人物处理上,著名演员吕凉将农场革委会主任老迟演绎得可圈可点。剧中,大权在握的农场革委会主任老迟,动用了手中的特权,人为地给参加报名的知青们设置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完全无视知青们的合法权益,以惯用的高压政策来打压知青,被逼无望的农场知青不得不以绝食来抗议,后来老迟的观念发生改变,在知青们没有赶上火车时开着拖拉机突然出现,带着他们赶赴考场。吕凉把一个有时招人恨,有时又颇有几分可爱的人物处理得收放自如,毫不做作。吕凉表示:“对我而言,舞台艺术表演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在话剧《1977》中我扮演的老迟, 是一个偏激、执着,在那个时候却有着一定的普遍性的角色,我之前没有尝试过,所以我出演前对他充满着期待。演出后,我觉得很满意,希望观众们也喜欢。”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