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loé :克莱尔·凯乐
自信不代表没压力
Chloé女孩的形象是巴黎式的、柔美浪漫、精致优雅的,每个继任的设计师又会为这个形象加上一点自己的诠释。比如拉格菲尔德时代是极度女性化的,麦卡特尼时期则多了一点灵动与活泼。
历经四季的磨合,克莱尔的个人特征也变得呼之欲出:带一点中性气质的强势、独立而自信的新女性形象。是的“,自信”是克莱尔最常用来形容自己设计的词语。但她坦言,入驻 Chloé 时装屋曾让自己 “很害怕”。2012 春夏系列是她为 Chloé 设计的首个系列,那场发布会结束后,她曾这样告诉媒体:“第一季作品非常让我害怕,因为有太多的事前推测。我才上任 6-8 个星期,不得不把工作带回家里,甚至周末也在家加班,一边做一边不停质疑自己: ‘我做得真的对吗?’”顶着压力埋头苦干的六个星期,至今仍让克莱尔心有余悸。“最可怕的是,我要时不时问自己:‘这样做够新吗?这样的设计是否让人似曾相识? 对于一个女性系列,对于这个品牌,我的设计到底对吗?’这些问题一直折磨着我。”
压力显而易见的。克莱尔于 2011 年 5 月上任,2012 年,Chloé 即迎来 60 周年纪念,在巴黎东京宫博物馆举办的品牌回顾展倍受瞩目。展览按照时间顺序以及不同设计师来划分展区,从1952年至今的系列中精选出 70 多件代表作。这次展览以精美的布局,独具匠心的造型成为去年巴黎时尚圈的一大盛事,也把新上任的克莱尔推上了风口浪尖。
当 60 年来受到时尚界肯定的经典设计被一一放到聚光灯下,大家总免不了要进行一番比较。正是在这一年,克莱尔推出了第二季和第三季作品。2012 年秋冬系列推出后,大部分对第一季作品还持观望态度的评论家纷纷写下肯定的评语。秀台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她对针织男装驾轻就熟的手法。她用运动风格的 oversize 毛衣搭配柔软的蕾丝下摆,一刚一柔,将法国女性的浪漫气质和率性不羁的英伦少女形象糅合在一起。说到这一季作品,克莱尔也流露出少有的得意表情:“我自己也很喜欢那场秀,颜色的搭配和利落的剪裁都让我引以为傲,真正将‘ 随意’和‘优雅’糅合在了一起。我还在其中加入了一些英伦运动元素,比如慢跑套装、大号的针织套头衫、防风衣…… 女性化是有很多层面和角度的,我想要做的就是尽量表现女性化的更多面。那场秀,我是真的铆足了全力。”
毫无疑问,现在克莱尔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信心。但是她话锋一转:“自信了不代表没有压力,昨天的秋冬秀就是我迄今为止感到压力最大的秀。”
美妙的文化碰撞
Chloé 一贯以纯正的巴黎时装屋形象示人。有趣的是,那些对 Chloé 来说至关重要的设计师全都不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品牌创始人兼设计师加比·阿格农(Gaby Aghion)是埃及贵族,成年后才随丈夫移居巴黎。众所周知,卡尔·拉格菲尔德是地道的德国人, 斯特拉·麦卡特尼、菲比·法罗以及克莱尔都是英国人。唯一出生于法国的玛蒂娜·斯特本年轻时也曾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印度游学,她的设计风格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异域文化的影响。 这些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师都非常好地融入到了 Chloé 的巴黎式浪漫情怀中,用克莱尔的话说:“这种交融已经成为Chloé最宝贵的传统精神”。
当英国元素和法式浪漫相碰撞,更是迸发出了 Chloé 历史上最美丽的火花。当年,菲比·法罗就将 Chloé 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时至今日,仍然有人不停地拿后继设计师与她作比较。对于克莱尔来说,这显然有欠公允,但她俩之间种种惊人的相似点又使得人们对这种比较的热情持续高涨:来自英国,喜欢简洁随性的打扮,脸上时常带着温和而有点腼腆的表情,有着令人艳羡的幸福家庭……
采访当日,当我试探性地问起克莱尔是否注意到前两天 Celine 的发布时,尴尬的表情在她的脸上一闪而过,但是马上又被爽朗的笑声所代替。
“她的秀我还没时间看,因为我在紧张地准备自己的秀。我知道很多人都在比较我们俩,说实话,我们是完全不同的设计师。”她回答道,“她侧重于重新定义和创造,她将变化带给了 Chloé,而我则是要带着 Chloé 的历史,创造它的未来。我们带给 Chloé 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
那么,克莱尔是否比菲比更遵循品牌传统?对于我的提问,她进行了一番纠正:“‘传统’这个词不够准确,应该说是‘精神’。Chloé 的这种精神是由加比创造的,它强大而坚韧,穿越了时代,这是已经存在的东西,不需要把它创造出来。我要做的,只是如何带领这个精神走进新的篇章。”
(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