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得愉快——杭州艺校的文化课教改实践
课前课后都愁眉苦脸的教师,走进课堂就萎靡不振的学生,如今,文化课的教学似乎成了困扰许多艺术职业院校师生的老大难问题。
而在杭州艺术学校,情况却与想象之中不一样。在这里,文化课教师不再有那么多的抱怨,学生们也因为“分类教学”重拾起希望,数量众多的文化社团、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孩子们有了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
“让老师教得幸福,让学生学得愉快”,杭州艺术学校是怎样做到的呢?
观念转变——“我有我型、闪亮登场”
2010年,作为杭州市派出的访问学者,杭州艺术学校校长宋家明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进修半年。回校后,他给文化课老师们讲了访学期间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在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音乐专科学校,他与这所学校的老师探讨了关于艺术类学生文化课教学的问题。该校的一个教务主任认为:这只是一种phnomenon(现象) ,而不是一个problem(问题)。简单但又具哲理的答案令人思考。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人除了有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这两种基本智能外,还有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因此,教育的功能不是去鉴别学生的智力差异,而是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去促进其全面及个性化发展。
在应试教育中淘汰下来而进入艺术职业学校的一些“差生”,从前两种基本智能来讲,或许是相对弱者,但其音乐/节奏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等其他智能,或许较普通中学的学生更胜一筹。面对一个个求知求真的学生,教师只有少些抱怨、多些体谅,以更积极和阳光的心态才能肩负起责任,用满腔的热情和无私的关怀,用加倍的爱和鼓励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的成长。
基于这样的认识,杭州艺术学校开始着力改变教师的观念,树立“我有我型、闪亮登场”的理念,并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文化课教学的改革措施:在学校教学管理上,以课程教研组为单位研讨适合性的教学教法,在班主任管理之外又增设了专门的文化课学习辅导员。此外,邀请艺术类和中职类学校的优秀教师来校辅导;让文化教师参与学校专业招生工作;组织文化教师观摩学生专业课堂和舞台实践演出等等。通过各种渠道与手段,拉近文化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切身感受到每个学生的所思、所想,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看到学生各自不同的长处及潜质所在。
分类教学——“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文化课教学中,杭州艺术学校坚持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方向、不同的学习基础和社会对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构建不同的课程结构。目前,学校按学生的意愿,根据就业、升入高职和升入本科这三种不同方向,对其进行分类,并按各类别组成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和管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针对就业取向的学生,文化课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能力训练是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在强调知识“必需、够用”的前提下,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强化文化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快速提高职场竞争中的核心能力;针对以升入高职为目标的学生,教学中淡化理论教学,避免教学内容广而泛;而针对以升本为取向的学生,教师关注的重心则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并能灵活应用、举一反三地解决各类问题。
分层推进——“学有所获才是真的好”
在艺术职业学校,学生知识基础参差不齐以及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差距大是较为突出的问题,这往往容易让教师授课的进度、程度很难平衡,容易顾此失彼。为此,杭州艺术学校设计了分层次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最大的发展。
分层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同一类别、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与要求,进行因材施教和分层指导。学校分层次与分类教学同步进行,在每次学生自愿选择类别时参加层次检测,按学生得分的高低编班,打破专业间的界限。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获取数量不同、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在每个层次间实行动态管理,学生可自由选择较高层次的试卷,在得分超过目标层次最后一名学生的成绩时,即可申请调整。如此做到学优生“吃得饱”、基础生“吃得了”、中等生“有提高”,使全体学生都能各尽所能,在各自发展的基础上,得到整体提高,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此外,学校主张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上多采用探究式、案例式、讨论式、活动式等有效的方法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平台,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努力建立双向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方法体系,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有事能做”,做到了“还课堂给学生”。
多元评价——“有希望就会去拼搏”
杭州艺术学校倡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的理念,即发展性评价,不断鼓励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追求“不求人人最优,但求个个进步”的效果。学校以“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重塑学生对文化课程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为基本目标,改革了评价标准;学生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学习行为记录,随时与既定的标准进行自我对照,随时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从而及时调整和改进,实现不断发展的目的。
针对学生恐惧卷面考试以至于索性想放弃的情况,学校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学生“有希望就会去拼搏”。目前,学校评价标准中的学生成绩由出勤、常规、作业、互动、技能考核和考试成绩6个部分组成。也就是说在对学生的评价中,除要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外,还要更加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实践中,该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一经推出,即获得了绝大部分学生的支持,课堂学习的精神面貌也有了较大的改观。学生在日常课堂中,随着实效性教学模式的顺利推进,也将逐渐收获知识,积累技能。
学科活动——“有兴趣才会有行动”
课余的社团活动是学生学习的又一渠道,它既是课堂的有益补充,也是书本知识的升华,更是对实效性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有兴趣才会有行动”。
杭州艺术学校开展的社团活动,注重由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结合学习、生活的实际,自愿选择对应的活动。这种以兴趣爱好为纽带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跨越班级、年级甚至校际间的宽松、开放的学习和交友环境,给予学生全方位的锻炼。此外,这些学生社团活动注意与文化课程相结合、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既促进学生社团的高效开展,又有效整合学校课程资源。
目前,学校共组织了“文学社”“话剧社”“英语俱乐部”“书画社”“数学社”“史地社”“多媒体制作社”等10余个学生社团组织,每个学生社团的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按时开展社团活动。例如,“文学社”除开展美文诵读、写作竞赛、读书论坛等活动外,还按照小记者、小编辑、播音员等进行分工,形成了学校“校报”“团刊”“广播站”等活动窗口,展示了学生“我的地盘我做主”的精神风貌。又如“英语俱乐部”的学生,在今年学校接待美国洛杉矶艺术高中师生来访时,参与接待任务,锻炼翻译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