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魔幻的青春点燃魔术的希望

时间:2013年11月05日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陈慧娟

  10月25日至27日,中国北京亚洲大学生魔术交流大会在华北电力大学举行。为期3天的交流大会中,来自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等亚洲多个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众多选手分成近景组和舞台组,角逐“金长城杯大学生奖”。魔术交流大会吸引了众多目光,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魔术风。

  随着2009年演员刘谦在中央电视台一夜成名,魔术走进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视野,尤其是在青年人中的影响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着“魔”,他们成为推动魔术艺术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魔术社享有“特殊待遇”

  李修宜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011级学生,也是此次比赛近景组唯一的女选手。钻研魔术的女生本来就少,近景魔术尤其如此,以至于她在候场时每每被统计选手人数的工作人员漏数。“舞台魔术可以发挥女生的一些舞蹈特长等等,但我觉得近景魔术也可以加入女生独特的风格。”

  李修宜从小就喜欢魔术,上高中以后慢慢有了一些研究,大学之后才开始真正花精力来学习魔术。自从萌生了参加本次比赛的想法,李修宜准备了半年,不断地增删修改、打磨创意。李修宜说:“现在观众对魔术的表演要求在不断地提高,创意至关重要。”她的创意来源于生活。比赛中,她的指甲变色让台下观众连连称奇,而后她又从纸牌中变出项链坠、手镯、戒指,将自己美美地打扮了一番。最后将画着衣服的卡片变成了丝巾,并将上面的服装真正地穿在了自己的身上!这是因为一袭长发的她平时在梳妆时总觉得不够方便,要是能把一切女生所需用品都变出来就好了!这就是她此次参赛作品的创意雏形。

  李修宜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人民大学魔术社团的副社长,社团发展得相当不错,骨干社员有20人左右,不久前的纳新活动更是招进了150多个新社员。作为学校的十佳社团,魔术社享受了不少“特殊待遇”:在教学楼里有宣传板,在涂鸦墙上也有一块专属之地,写着“魔术无所不能”。

  社团每周都有活动,教社员3个简单的小魔术。每学期会邀请专业魔术师进行两三场讲座,对于这样的进校园活动,魔术师通常都愿意配合。此外也会组织社员们去观摩专业魔术表演、比赛,开阔眼界。今年是魔术社建社10周年,为此李修宜和社员们一直在筹备魔术晚会作为庆典。“2003年魔术还不太被大家了解,(当时)我们魔术社就成立了,一直到现在很不容易,我们应该把它好好办下去。我希望以后每年都能举办一场魔术晚会,作为魔术社的保留活动。”

  “社长强则社团强”

  李修宜和其他爱好魔术的大学生有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中国高校魔术联盟,联盟有一个听起来很酷的简称——“高魔”。“高魔”的前身叫做高校魔术同盟会,最初只是几个大学的社长想要一起交流,后来逐步扩大到了更多的高校。按照联盟理事王骥的说法,最初的发起人都是魔术的“狂热爱好者”,也是魔术新生代中最早开始钻研魔术、表演魔术的人。

  “高魔”的办公室在一个高层公寓中,一个大屋子供魔术爱好者交流、活动,小的办公室供日常办公。与“高魔”总部相距不远的另一栋公寓里,是中国最早的魔术公司阿拉索魔术工作室,部分工作人员与“高魔”重合。商业经营与观摩、组织策划演出时培养的人脉都可以反哺社团工作。这种对魔术行业的专业性也吸引了政府有关部门,后者邀请“高魔”协办各类比赛、活动。

  “高魔”日常工作包括每周组织各社的社长、社团骨干交流管理经验、切磋魔术技术;定期组织面向全体魔术爱好者的郊游聚会,增进彼此的感情;与中小学合作开展魔术兴趣课;定期去孤儿院、养老院做公益活动;帮助社团组织高质量的魔术晚会等等。另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各社团招新,尤其是在社团团长魔术基础不是很好的情况下,“高魔”会邀请魔术师来团表演、帮忙迎新,并且帮助开展前几期活动,将社团组织起来,之后还会培训社长。

  与此同时,“高魔”每年会主办3场自己的魔术大会:新星杯、冠军杯、欢乐谷精英魔术挑战赛。而他们的主要负责人还会去参加、观摩国内外魔术界的几乎所有重要活动。

  活动不可谓不多,但王骥觉得魔术社团的发展仍然有很多问题。首先,目前社团的发展仍然与社长的实力直接挂钩,社长强则社团强,社长弱社团发展就比较低迷。第二,在大多数学校,魔术社团得到的支持不多。王骥举例说:“比如交响乐团,受学校扶持;京剧团受老票友、老教授的支持。而新一代玩魔术的人最大的也不过二十五六岁,还没有能力反哺社团。”第三,与北京相比,其他各省市的魔术社团发展并不景气,广东作为中国魔术发展最好的省份,但大多数演出仍然是赔本赚吆喝。

  作为北京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的20个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之一,北京市昌平区2012年提出以魔术为吸引点、塑造昌平文化创意产业品牌的思路。这对于推动魔术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事情。“高魔”也期待着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魔术能早日走上专业化人才培养、市场化经营的正轨。

  种下魔术的种子

  与李修宜小时候近乎闭门造车的学习环境相比,现在的青少年有了更多的学习魔术的途径。胡金玲是全国魔术大赛最高奖项“金菊奖”得主,昌平区政府两年前已与她的工作室展开合作,先后在城关小学等4所小学开设了魔术兴趣课。

  胡金玲的工作室从心理类、语言类、互动类、手法类等不同类别的魔术中挑选了10个适合入门的基础魔术作为三至五年级学生的普及课。目前4所小学参加魔术兴趣课的学生已经达到了200人。老师们从中挑选了31位学习程度比较好的孩子,组成了魔童艺术团,平时既可以参加昌平区电视台的节目录制,也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演出活动。

  胡老师说,现在兴趣课的魔术教学还没有固定的授课内容,也没有系统的体系划分,这并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学习。不过,教委支持师生们“走出去”,目前已经与美国的一所魔术学校达成意向,明年将向对方派出交换生。老师们将去学习对方的教学经验,以期教学走向标准化方向。而学生也应该去感受一下国外的魔术学习氛围。

  另一个让胡老师十分关切的问题就是活动场地。目前孩子们的魔术排练挂靠在少年宫,没有一个专业场地进行排练,各种硬件与安全设施都不标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魔术表演的日常训练。

  与培养专业的魔术人才相比,家长们更为认可的是这门艺术对孩子全方位的锻炼。练习魔术不仅需要学习一些科学小知识,还要注意形体形态。在发散孩子思维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沟通、合作能力。

  胡老师也不以培养专业魔术师为教学目标,而是希望不论他们今后从事什么行业,都能在孩子们心中埋下魔术的种子,是否发芽、开花、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感受到了魔术的乐趣。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