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文学方面,较完整的长篇通俗小说《吕梁英雄传》,取材范围是规模较大的,全书几乎总结了抗日战争中民兵斗争的全部,得到各方面的注意与广大农村、城市读者的喜欢。短篇的有集成专册,其中以《第一次的收获》为较出色,但这还是少数。更重要的是群众性的各种小形式文艺作品的大量创作,包括:一、诗歌、小说、速写、报告、小剧本的创作,以及配合实际工作,庆祝胜利,政治攻势等的各种鼓词、歌谣、快板、街头诗等的制作。二、整理改编民间故事,这也吸收了大批干部与农民参加,完成了《水推长城》、《地主和长工》、《天下第一家》等小册子。这些是晋绥文学上的一个重要方面,规模之大,作用之大,显示了年青的根据地文艺的特色。
以上所述的这些,都是在整风以后成长与发展起来的,虽然还很年轻,正如这批土生士长的文艺工作者(仅有少数是外来的多少有些经验的文艺干部)是年青的一样,但富有新的生命力,表现了新的蓬勃的朝气。所以如此,首先由于毛主席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及党的领导,其次,由于戏剧、音乐、美术、文学工作者执行了党的决定,参加了实际群众斗争,体验了根据地建设当中各种重大事件,学习了各种革命政策,并且从在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中成长壮大的劳动者,学到了他们的思想、立场观点和情感,使自己真正得到了改造,这种实际的锻炼,反映在为工农兵文艺的作用上就很大,这是文艺的基本生命。再次,由于在艺术思想上解决了如何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钻研和提炼民间艺术的风气大大发展起来,从戏剧、音乐、美术、文学上提出深入的向群众学习,在民歌与地方戏、音乐的整理研究方面获得了某些成果,并开始用地方形式表现现实群众斗争生活,历史剧从剧本、排练开始进行改造工作,窗花的搜集、整理并开始尝试新的创作,反映农民生活的诗歌、民间故事与传记的收集整理及改编等所获得的某些成果上看来,是有很大意义的。它对于绝大多数出身城市知识青年的文艺工作者给与了新的养料,在艺术的表现方法上找得了广阔的、利用、改造、创作的道路。最后,由于在创作过程中,文艺工作者的斗争生活与群众在一块,交了好多朋友,许多作品在创作中得到了农民、士兵、工人的帮助,加上一经演出,画出,许多干部和群众就有组织的观看、阅读、朗诵、张贴、并迅速的得到他们的批评与支持,这就确实激发了文艺工作者为工农兵写作、绘制、演奏的兴趣与决心,因此也才获得了这些成绩。一九四四年晋绥党的领导上会曾举行了一次“七七七”文艺奖金,征集并评选了一批戏剧、音乐、美术、文学作品,予以奖励,这对于后来的文艺工作进一步的推动和发展,是有很重大意义的。
伴随着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与某些成绩的影响和有计划的推动,在坚苦的对敌斗争中不断胜利的鼓舞,在农村中实行减租政策与变工互助的劳动生产运动,群众生活得到部分的改善,因此群众的文艺活动,也广泛的开展起来。自根据地建立以来,就逐渐发展群众中的抗日民歌(以离石最多),新秧歌(临县、保德较多),以后则从分散的状态进而有组织有领导的活跃起来。四三年以后,表现边沿区群众对敌斗争的有《围困蒲阁寨》(忻州民兵剧团),表现反奸斗争的有《哪里跑》,表现农民保佃斗争的有《刘成龙告状》(兴县杨家坡农民剧团),表现农民新生活的有《办喜事》等,此外,变工生产、改造二流子、表扬英雄模范、破除迷信、讲卫生、都有不少群众自己的创作、农民的革命诗、民间鼓词、练子嘴、群众秧歌和小型剧团表演,在士兵中战士诗、战士画、和小型表扬战斗英雄的剧和活报,一直发展到人民解放战争和土改当中,在反封建的诉苦当中,到处活跃着,成为激烈的阶级斗争中有力的武器。这些新的萌芽,出在广大纯朴的农民与战士的创作天才的艺术活动,和他们的政治觉悟是不可分的,比较群众性大的剧运来说,从四三年以来即本着自编自演的方针在进行自己的工作,有的和文艺干部合作,如:《卖牛》、《办喜事、《破镜重圆》等;创作上有干部领导、小学教员帮助的集体创作,也有农民个人的创作,绝大部分表现着新内容的东西,开始是自己本村或本人的人物事件多(这是有历史传统习惯的),以后水准逐渐提高,也就要求文艺工作者创作的较完整的作品,除在一万份的大众报发表外,尚须印单册三千份,这还经常表现了供不应求。这种发展是与领导上的提倡和推动有密切关系的,自一九四四年群英大会新年团拜会上数百人的大秧歌表演之风传到各地,及以后每年春节宣传中都指示各地组织和领导秧歌运动,并举办秧歌竞赛表演,予以奖励,因此各地剧团便更加普遍的发展起来。抗日战争时期三百四十多个群众自己的剧团分散在老区十二个县内,新区扩大后又逐渐增加,土改当中由于剧团的暂时减少,民间旧剧曾一度抬头,但几年来改造平剧、地方剧、新的说书及其他地方艺术活动都已有了若干经验,加以群众有了新的艺术观点,他们曾用较幼稚的艺术和自己的政治斗争相结合,团结教育了自己,打击了敌人,取得胜利,他们是不会忘记这主要的方向的。目前大多数群众剧团,仍在坚持用自己的艺术活动配合每个时期的斗争任务,做着宣传鼓动工作。
三 主要的经验教训
十年来,晋绥文艺工作者从参加现实斗争,在整风学习中改造自己,接受党交付的工作任务与要求,完全与总的革命工作一致的,事实上,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鼓励与培养下,一方面要很好的改造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感情,使自己和现实社会斗争永远保持着密切联系,创作适合工农兵要求的作品,同时以身作则的培养更多的青年文艺工作者,开展比较分散的农村文艺运动;另一方面还须担任许多具体的文学艺术事务工作,使自己全身的浸入人民文艺事业中去,贡献一切力量给予集体的事业。这基本关键却在如何使自己思想意识改造的好,如何与工农兵结合的好的问题。比如拿《王德锁减租》来说,这是一九四四年的作品,在剧本创作、演出工作等方面,效果是较好的,对当时启发教育农民减租斗争情绪有其正确与现实意义的一面,确也起过很大的作用,但由于文艺工作者马列主义水准低,阶级观点不明确,对政策体会不深刻,因而表现了思想性差的严重毛病,但这是经贺龙同志尖锐指出之后,文艺工作者经过了土改斗争的锻炼之后才认识到的。反过来看,土改后由于时间的关系(因刚完成土改回来不久),虽然新的作品还不多,但已显出了在思想、感情上坚实了许多与艺术上较之过去更有精进,这证明一个道理:文艺工作者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意识的锻炼,不是一年半载的下乡就可解决的,也不是一时写出群众所喜欢的作品就能解决的,必须不断的提高与决心改造自己,热情的参加到各种现实斗争中去,随着革命事业的进步发展,不断的提高自己。
目前在晋绥文艺工作中存在的严重毛病则是经验主义。经数年来的锻炼,许多文艺工作者是都具有了不少的实际经验和知识了,这是好的方面,但由于思想的提高还很不够,因此往往被淹没在大堆的材料中翻来翻去,不善于集中,抓不住典型,呆板的、繁琐的、盲目的做客观的描摹。在舞台上、画面上也有追求个人的“活像”而减低了艺术创造的,这种毛病是主要的。此外,也有虽对群众生活和斗争有相当了解,但仍有以个人主观爱好做取舍,突出夸张,华而不实的毛病存在。这些,都是晋绥文艺工作进一步向前发展的严重障碍,只有认真的这些克服毛病,才能很好的前进。因此,加强马列主义理论系统的学习,与开展艺术思想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我教育,并很好的总结各部门的经验,克服文艺创作上的不洗练、粗糙的现象,是晋绥今后极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