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世前:钢铁机甲艺术的中国力量
孙世前(右)与范尔蒴(左)在作品《丝路机甲·起点》前合影留念
青年机甲艺术家孙世前创作的“中国机甲”,因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机器人艺术完美融合,而被海内外大众越来越多地了解和喜爱。在他心中,艺术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就好比说,线条是曲线也可以、是直线也没问题,只看合适与否。“但在创作中,我会追求最合适的答案。决定从事中国风机甲艺术起,我就想创作一个可以代表中国的作品。我做了很多创意,画了很多手稿,一直没能如愿。我花了十年时间,才终于找到并完成‘长城变龙’这个最合适的成果。”
初心不改,打造《长城龙·崛起》献礼之作
热爱是创作的开端,而制造属于中国的机甲并走上世界舞台,则是创作的初心和使命。孙世前说:“我希望以机甲为载体,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
长城与龙都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长城对中国人来说,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意志和力量;龙在中国人心中,则是炎黄子孙自尊自强、自信自豪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信仰和凝聚力的象征,自古以来,中华儿女都以身为“龙的传人”而自豪。
孙世前为机甲可动结构编程
在确定了这个创作题材之后,孙世前尝试将它“具现”于现实中,耗时近六年,跨界学习了机械、编程、材料学、动力学等知识和技能。此外,还需构思具体变形方式,仅龙头的变形结构,就设计了十六种方案,最后选定了终版像花一样绽放的形式,为此他自筹资金,花费了近年来的大部分收入。即便如此,孙世前也认为值得,因为他是受长城庇护的“龙的传人”。
2021年,孙世前发布了迄今最满意和最自豪的一款作品——《长城龙·崛起》,以此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它由中华民族的两大精神图腾长城与龙组成,以机甲艺术这种现代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呈现。长城形态长19.21米,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建于1921年;巨龙形态长20.21米,代表党的百年华诞;变形后的巨龙高7.1米,代表党的生日7月1日。
作品完成后通过网络传播,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在海内外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孙世前备受鼓舞:“我很开心,再一次通过作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机器人艺术,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创作目标。”
回首过往,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与孙世前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他的家乡在大连,工业基础非常雄厚,与之相随的有许多技术好手。他的父亲以前是工程兵,家里有很多叔伯长辈都是各方面的专家,从小就在这样的熏陶下长大。母校中央美术学院则教会他表达自己心中所想的能力。“尽精微,致广大”的校训也时刻记在心中,并始终伴随着他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
孙世前表示:“我们这一代人在党的领导与护航下,见证了中华民族为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也见证了疫情之下万众一心、齐心抗疫。作为一名机甲艺术工作者,也要承担起这份心意!最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伟大的祖国: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工业科技的急速发展,使我们拥有更高效的创作工具与设备;基础设施的高速建设,让我们走得更远,看得更多。”
与时代同行,希望国风机器人陪伴孩子们成长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孙世前也曾感到迷茫无助,但当他看到千千万万的医护工作者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时,他深受鼓舞,决心用艺术家独特的方式参加抗疫,“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代艺术家的使命!”
他先后创作了《圆梦机甲·红旗机甲大战NCP》《2020的世前》《酉鸡·弃疾》等抗疫作品。其中一款会变形的全球首个战疫机甲,就是根据在汽车博物馆做过志愿者的小朋友的画而创作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作为青年艺术工作者中的一员,孙世前决心,要挑起时代赋予的担当和机遇,更快地融入新媒体、新文化、新技术等全新领域。“祖国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在各方面都支持着我们在全世界各个创新领域更快、更好、更响亮地发出我们的声音。”
机甲艺术不断“出圈”,在孙世前看来,是“国风机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这种文化自信出圈展现的实质,是逐渐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年轻一代,承担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将自身爱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融合发展,并获得成功的结果。
他的创作方向——机甲机器人艺术,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早前,美国借助好莱坞电影工业,日本借助动漫产业,机甲机器人艺术的起步均略早于中国。“但现在,机甲机器人艺术的一个全新分支,即实体机甲机器人艺术,全世界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甚至能做得更好,因为我们除了拥有与美国、日本相近的工业科技水平外,更有着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仅就个人的创作来说,中国文化的积累就给了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
孙世前的作品《生肖机甲》系列以中国的生肖文化为灵感;《丝路机甲》系列源自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星槎》系列则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宇宙和飞船的畅想。“这是全世界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有伟大祖国作为坚实依靠,青年文艺工作者一定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他说,“希望未来,孩子们的童年有中国自己的机器人IP。”
让世界感受中国的机器人艺术
关于机器人机甲的起源,一直有个误解,因为日本动漫与欧美影视的高速发展,很多人以为机甲是个“舶来品”。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子·汤问》中就有关于机器人的幻想故事《偃师献技》。直到1495年,达·芬奇手稿中才出现了西方文明中的第一款“人形机器人”。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解,主要是因为海外影视动漫作品多年来的“浸染”。“而现在,无论影视、动画还是工业科技,中国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也能有高质量的机甲艺术作品与海外机甲艺术进行对话。”
孙世前工作室大连机甲机械研发实验室团队合影
为推动中国机甲艺术的发展,促进中国机甲文化在世界机甲领域的交流和传播,经过多年的沉淀与积累后,孙世前与众多圈内机甲爱好者联合发起了公益活动——“中国机甲计划”,获得了各行各业的鼎力相助。
《长城龙·崛起》获得成功的同时,编号001的《超级大圣号》作为“中国本土最大机甲艺术作品”矗立在江苏宜兴;《星槎》系列第一款作品《鲲之飞船》登上了2022年央视春晚;他也与一汽解放合作,创作了中国首个实车重构的可动式机甲艺术装置《解放机甲》;与北方兵器合作,以我国99A主战坦克为原型,创作了首个获得官方认可的军事题材艺术机械装置《99MT》;与中国邮政联名创作了无能耗互动艺术机械装置《METAL ZOO·鸿雁》;与腾讯联名创作了《和平精英》首个机甲艺术联名赛季手册机甲系列《古神战甲》……
从七年前一片空白的中国机甲艺术,到如今走上春晚乃至在全球舞台上闪耀威武,孙世前坚信,我们有意愿也有能力,以钢铁机甲为载体,以璀璨深厚的华夏文明为精髓,用中国元素,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机器人艺术,为“文化出海”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孙世前,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装置艺术部主任、机器人艺术家、中国机甲艺术推动者,被称“中国机甲教父”。他是中国第一台实体机甲“大圣号”创作者,同时也是第一个将长城变形成中华巨龙的艺术家,作品数次登陆央视春晚,并代表中国机器人艺术参与服贸会、文博会、科博会、世界机器人大会等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