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恭王府:营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公共空间

时间:2013年11月08日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刘立明

  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是国家级博物馆,于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恭王府始建于1776年,是我国保存最完整且唯一对外开放的清代王府。1988年,恭王府花园向社会开放。2008年,府邸修缮完成,与花园连为一体,首次向社会全面开放。

  作为知名旅游景区、博物馆、美术馆等,恭王府在“和恭仁文”核心价值理念的指导下,不断自我完善,从而实现一个公共文化机构的文化担当,使自身成为传统文化艺术的展示平台和传习中心。从园林艺术之美到精神灵性之美,恭王府一笔宕开,把游客从精致的生活空间引入博大的文化空间,并已形成多项品牌文化活动。

  谷雨“海棠雅集”。每年4月是恭王府“海棠雅集”盛大开幕的时节,今年第三届海棠雅集恰逢谷雨时节。

  恭王府海棠雅集由来已久,自清代恭亲王奕訢时期便是定制,至辅仁大学时期还成立了海棠诗社,之后逐渐消歇。2010年4月,著名红学专家周汝昌致信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孙旭光,倡议在恭王府重新设立海棠诗社。“一个府邸,修缮得再完好,也无非是个物质空间,想要尽可能地恢复原貌,必须将其精神活动加以复原,还原其内在的生命力。”2010年4月21日,恭王府海棠雅集重新开启,时年95岁高龄的周汝昌特意写来贺诗两首,郑欣淼、郑伯农、李文朝、周笃文、吴钊、陈平等学者、诗人、艺术家莅临恭王府,月下赏花品茗,或赋诗填词,或挥毫泼墨,或弹奏古琴,雅韵绕梁。

  中秋“寄唱诗会”。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和睦团圆的节日,也是文人墨客抒情咏怀之时,皓月当空,漫步于王府之中,互相酬和,这种情境无疑是都市人不可多得的精神享受。

  今年中秋佳节,由恭王府、中华诗词学会以及中国戏曲学院梅兰芳艺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恭王府中秋诗会在恭王府大戏楼举行。诗会精选出包括马凯、叶嘉莹等14位诗家的16首诗词作品,经中国戏曲学院作曲家的二度创作,以京剧及昆曲演唱的形式呈现给现场观众,是一次诗词与戏曲艺术联姻、合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益探索。其中压轴曲目《咏海棠》是由孙旭光创作并演唱的,最后一句“我帮芹圃负箩筐”也是他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内心表达。

  非遗演出季。今年6月8日是我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恭王府和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共同策划主办的“良辰美景·恭王府2013年非遗演出季”在恭王府大戏楼内举行。此次演出季是双方的第三次合作,由“昆曲专场”和“古琴专场”两大部分组成,共5场演出。

  在昆曲专场中,浙江昆剧团上演了《牡丹亭·拾画》、《风筝误·前亲》等经典折子戏;浙南永嘉昆剧团为观众呈献了《折桂记·牲祭》、《荆钗记·见娘》、《西厢记·佳期》等4出经典传统折子戏。古琴专场邀请了陈长林、吴钊、龚一等7位古琴艺术家做现场演出,除《流水》、《梅花三弄》、《渔樵问答》、《潇湘水云》等耳熟能详的名曲之外,还演奏了《幽兰》、《那罗法曲》、《风云际会》、《南风操》等一些平日很少听到的古曲。

  京剧演出季。首届“京韵留香”——恭王府京剧演出季于2012年金秋开锣,一连5天,宋小川、魏积军、李红梅等中青年艺术家轮番登台,上演了《三岔口》、《卖水》、《坐宫》等经典折子戏。意韵悠长的皮黄腔响彻清代王府,可谓别有一番韵味,许多观众表示在园林与在剧场中观戏的感觉完全不同。

  “京韵留香”——恭王府京剧演出季是继每年4月举行的昆曲演出季(现已举办3届)之后,恭王府推出的又一演出品牌。京剧演出季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和国家京剧院共同策划,这是这两个文化部直属单位的首次“握手”。

  2013年8月,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的“中欧王府与古堡遗址博物馆发展之道——2013恭王府论坛”在京开幕,在为期3天的时间里,与会者就中国王府和欧洲城堡的历史、人文、遗产价值、保护利用、文化传播、旅游资源、合作模式等多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古建筑应该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在公众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是历史文化遗存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恭王府自2008年全面开放后,就一直在摸索如何利用好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址的管理和经营之道,使其成为展示、传播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平台,成为一个可以向公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的公共空间。

  恭王府一向以其建筑精美、格局非凡及历代府主的传奇经历闻名于世,然而在机巧与奢华之上,还有高洁的诗词与悠扬的音乐。诗与乐赋予这座古老府邸灵魂,有诗乐的恭王府才充溢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家气象。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