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传奇化装路——记著名化装师王希钟
“当时,演员王铁成对饰演老年生病的周恩来把握性不强,于是我在给他化装定型时很注重眉毛的处理,这是最能反映老年总理特点的地方,为了恰到好处,浓淡虚实变化适度,体现总理眉毛的变化方向,我反复与总理的照片对比,根根计较,最终达到了准确的表现。 ”
“首先要在人与猴、美与丑之间找到一个切合点,鼻子要像人,猴子的鼻子不太雅观,嘴巴要像猴子,带点雷公嘴的形状,但不能像猴嘴那么豁;眼睛要像人,猴的眼睛太凹了;额头要像猴;脸部要像人,突出一定的皮肤质感,猴脸皱纹偏多,有失美猴王的美誉。 ”
——王希钟
王铁成饰演的“周恩来”的定装照
1986年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神佛鬼怪的形象让亿万观众叹为观止,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李奶奶的造型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王希钟,一个与这些造型息息相关的人,发掘推荐了一批革命伟人扮演者,还因影片《西安事变》 《周恩来》两次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而今年,正是王希钟从事化装事业60周年。
怀揣明星梦踏上化装路
王希钟1928年出生于山东蓬莱,祖祖辈辈以农田为生,跟艺术毫无关系。17岁那年,他第一次接触电影,那时他已经随着家人逃荒到了东北。而也正是那次意外的电影接触,让少年时代的王希钟萌生了明星梦。
回想那次经历,王希钟记忆犹新,“我小时候生活很贫困,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16岁那年就随着家人一起‘闯关东’ ,后到大连的表哥那里谋生。我在表哥的建议下进入了夜校学习,接触电影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我看的第一部影片是民国影星李丽华主演的《千里送京娘》 ,这部影片给我带来了震撼,因为过去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艺术形式,看后就放不下了,当时也年轻,喜欢出头露面,就萌生了要做电影演员的梦想。 ”
然而只有梦想是不行的,还需要个人努力和机遇。现在看来,这些在王希钟的身上都具备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招考演员,于是,便怀揣着梦想去考试。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一首诗朗诵,操着浓厚胶东口音的王希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被录取。谈及当时的情景,王希钟激动地说:“发榜那天,我被录取了,自己高兴得不得了,这个‘馅饼’没有想到会砸到自己的头上来!我就这样朦朦胧胧地踏上了艺术之路。 ”
尽管如愿以偿,王希钟却并没有被分配到演员行列,而是被要求学习化装,虽然这对于一直想当演员的他而言有些遗憾,但带着对电影艺术的崇敬,他还是高高兴兴地接受了分配。学习了半年之后,由于当时组织的需要,一纸调令,他和几个同学便进入了北京电影制片厂,这一呆就是一辈子。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兴的电影事业一切都需要电影人白手起家,摸索着进行。对于初入艺术领域的王希钟来说,更是如此。他回忆道:“那个时候,什么条件都不具备,现在回头看当时自己的化装成果,感觉很可笑。记得在拍电影《吕梁英雄》的时候,给演员浦克粘胡子,今天粘得密,明天可能就稀疏,造型根本不统一,两个镜头不同,要反反复复地琢磨。 ”
就这么摸索着,终于在1954年有了转机,王希钟被派往莫斯科系统学习化装。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基本掌握了人物化装规律和肤色质感描绘等多种造型技法,对化装的认识一下子提高到了专业水准。
电影《红灯记》中“李奶奶”的经典造型
四部半样板戏堪称传奇
“文革”期间,八部样板戏深深烙在了几代人的脑海中。而王希钟参与了其中四部半的化装造型工作: 《智取威虎山》 《海港》 《杜鹃山》 《龙江颂》 ,那半部则是为《红灯记》中李奶奶(高玉倩饰)做的造型,堪称中国化装界的奇迹。
谈及样板戏的拍摄经历,王希钟说:“当时拍摄影片讲究‘三突出’原则,即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化装方面,正面人物要红脸膛,浓眉大眼。而反面人物脸色要加入灰色绿色,显示阴暗。当时扮演座山雕的演员何永华就曾对我说,‘我们的脸色就是狗屎色’ 。 ”
谈到那个特殊年代的化装感受,给《红灯记》中“李奶奶”做的化装造型无疑是最触及王希钟心灵的。他说:“我原本没有参加《红灯记》的拍摄工作,他们在‘李奶奶’化装造型上遇到了难题,于是连夜把我找去了。起因是当时江青提出扮演‘李奶奶’的演员(高玉倩饰)的头发可以做新造型,不必再戴头套。但是实际情况是,不做头套太假,化装特费事,后来听了一位军代表的指示:对于江青的指示灵活掌握,我们才放下心来,完成了化装造型。为了做那个头套,我一夜没睡,赶制出来,那段经历让我印象深刻。 ”
在参与拍摄样板戏影片的实践中,王希钟创造和改进了很多化装方法,如塑型、肤蜡雕塑等。他一丝不苟的勤奋钻研,为那个时期的中国化装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家完成《西游记》人物造型
王希钟60年来的化装造型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莫过于1986年版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 。其中造型各异的神佛鬼怪都出自王希钟之手,而且都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在家里完成的。话说当年,导演杨洁要拍《西游记》 ,造型首先想到的就是王希钟。这按王希钟的话说“有这等好事?太难得了” 。但厂里还有其他拍摄计划,领导不让他参加电视剧拍摄,王希钟便跟杨洁商量,能否不跟剧组,自己在家里做好造型,让学生到现场去化装?杨洁自然同意了。后来杨洁回忆道:“当时偌大个中国,也只有王希钟能接下这个工作了,我求之不得。 ”
在《西游记》中,王希钟几乎调动了全部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大胆地提出了硫化乳胶做假脸,用真假脸结合的方式塑造可爱活泼的“猴”造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对于孙悟空这个造型,王希钟有着自己的见解:“首先要在人与猴、美与丑之间找到一个切合点,鼻子要像人,猴子的鼻子不太雅观,嘴巴要像猴子,带点雷公嘴的形状,但不能像猴嘴那么豁;眼睛要像人,猴的眼睛太凹了;额头要像猴;脸部要像人,突出一定的皮肤质感,猴脸皱纹偏多,有失美猴王的美誉。 ”其他上千的神佛鬼怪造型,个个出神入化,独具情态,都是王希钟绞尽脑汁后创作的成果。
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经典造型
两度获金鸡首屈塑伟人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王希钟的化装造型为业内所公认,这不得不提到两部经典影片《西安事变》和《周恩来》 。
影片《西安事变》是中国电影史上出现领袖人物最多的影片,也是第一部十几个正反历史人物同时再现银幕的影片。当时的拍摄要求是所有历史人物都要与历史的真实人物形似,并在此基础上追求神似。的确,形神兼备是王希钟的艺术追求,他非常关注人物的面孔,凭借自己的一双慧眼和灵巧的“画笔”出色完成了这部影片中所有历史人物的造型工作,而且很多历史人物是第一次登上银幕,给大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也因此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化装奖。
在谈到影片《周恩来》时,王希钟表示:“当时,演员王铁成对饰演老年生病的周恩来把握性不强,于是我在给他化装定型时很注重眉毛的处理,这是最能反映老年总理特点的地方,为了恰到好处,浓淡虚实变化适度,体现总理眉毛的变化方向,我反复与总理的照片对比,根根计较,最终达到了准确的表现。 ”专家观看影片后评论说: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使得片中的周恩来已经看不到王铁成的影子。这部影片成就了王铁成的演艺事业,作为幕后工作者的王希钟也再次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化装奖。
于是,王希钟成为了影视界最为权威的肖像化装造型专家,饰演毛泽东的古月、唐国强,饰演周恩来的刘劲,饰演邓小平的卢奇,都想请他亲自为自己化装造型。有一段时间,王希钟成为众多导演争相邀请的对象。
王希钟(左)为电影《周恩来》主演王铁成化装
乐观度晚年爽快任“顾问”
如今,耄耋之年的王希钟,虽然已经从化装一线退下多年,但他一直关注着自己奋斗了一辈子的工作。平时自己在工作室收拾、整理过去用过的东西,翻翻资料,过着乐观平和的晚年。倘若有的剧组在拍摄期间碰到造型上的困难,请他出山时,他有求必应,爽快地“顾问”一下。王希钟笑道:“我这辈子就把自己交给化装事业了。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我也希望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 ”
半个多世纪走来,王希钟一直保持着低调、淡泊的心态,真诚待人,执著事业,学生遍及大江南北。此外,他编著的《影视化装技巧》多年来多次印刷,成为了中国影视化装理论方面的经典著作。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