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对话王珮瑜:“角儿的魅力胜过一百句说教”

时间:2012年04月06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张悦

    在今天的京剧界,“瑜老板”是备受年轻人青睐的一位。台下的时尚潮人,台上演骨子老戏;性格上自由跳脱、率性不羁,艺术上沉稳内敛、专注坚守,这些巨大反差,让一些本来把京剧视为“爷爷奶奶的艺术”的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古典艺术的魅力。一路走来,王珮瑜近几年的个人演出在各个城市都曾出现一票难求的景象。面对自己的演出越来越受欢迎,她半开玩笑地说:“如果是戏迷,可以来看戏;如果不是戏迷,可以来看王珮瑜。”的确,对于京剧舞台艺术的传播效应而言,角儿的魅力将胜过一百句说教。

  记者:能够在北京看到您的演出很高兴,今年规模更大,怎么想到举办全国巡演?

  王珮瑜:这些年我一直在尝试找到一些创新的方式来解读京剧、传播京剧。2009年,我和好朋友马骞,还有几位前辈艺术家马志明先生、单田芳先生等一起合作了墨壳原态《乌盆记》,很受观众的欢迎。特别是一些年轻人,他们通过这个演出第一次走进剧场了解京剧、欣赏京剧。当时面对着2000人爆满的剧场,我很受触动和鼓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京剧常被年轻人误认为是沉闷、拖沓、乏味的,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京剧有非常丰富多层的审美元素,不管是从故事、音乐还是表演上,都有很多能够让年轻人产生共鸣的地方。我希望通过2012年的这次全国巡演,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年轻人和京剧相遇,让他们走进剧场,欣赏京剧,爱上京剧。

  记者:清音会和“墨本丹青版”的《赵氏孤儿》在上海首演时的票房成绩都非常好,但就目前京剧市场相对低迷的状况,你觉得会有足够的市场容量来支持这次巡演的票房吗?

  王珮瑜:说实话,现在喜欢京剧的人群其实并不少,尤其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触并且喜爱京剧。但是的确我们在剧场里往往会看到门庭冷落的景象。这说明很多人在家里听京剧,看电视、听唱片,还有一些票友自己组织唱京剧,但就是不来剧场。可是在普遍低迷的环境下,也还是有一些京剧演出票房大卖。这是为什么?怎么把某个人群从喜欢京剧变成消费京剧?唯一的办法:戏好、角儿好。这个好,也可以理解为个性化,有特色。这次巡演的两台演出,在创作思路和表演风格上,王珮瑜的个人符号都非常强。

  记者:在网络上有一些质疑,认为很多喜欢王珮瑜的年轻粉丝其实并不懂戏,只懂追星不懂京剧,您对这种说法怎么看?

  王珮瑜:很多京剧演员、老戏迷、老票友,包括我自己,以前对圈外人都有过类似的心态:觉得不看京剧的,是你不懂;来看京剧的,又有一大半是看热闹的,也不懂。但我现在觉得,不存在什么懂不懂的问题,这样人为设限,对京剧一点好处也没有。一场京剧演出,唱念做打舞,值得欣赏的元素实在是太丰富了,还有人也许就是冲着角儿来追星的,又有什么关系呢?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京剧的理由,这就足够了。曾经有位西方交响乐团的指挥说过:“如果票房太好,那肯定是我们哪里做错了。”他对古典艺术的定位就是和普罗大众有距离的,认为大多数人都不懂,所以他觉得票房不好理所当然。而我认为京剧本来就是大众艺术,如果票房不好,我们才需要反思哪里做错了。如果有一天,看门道的、看热闹的、看明星的能够齐聚一堂,京剧才会真正繁荣。

  记者:当代京剧界办个人巡演的您是第一位,其实很有风险。

  王珮瑜:之所以从前一直没人做这样的事,正说明这里面的市场风险的确很大。我有心理准备,而且说实话我也希望通过这次完全市场化的运作,看一看现在真实的京剧演出市场到底是怎样的。现在业内很多演员办专场,自己演戏还要自己请人来捧场。看起来场场爆满,但有多少是虚假繁荣?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欺欺人,其实很让人心酸。如果这次票房真的不尽如人意,我也会有面对真相的勇气,越残酷的真相,越能刺激我前进。我想说,票房如何我不能控制,买票的选择权、决定权毕竟在观众自己手上,但是只要观众来了,哪怕是从来没有进剧场看过京剧的观众,我也有信心这样说,这两场会让你对京剧一见钟情。

  记者:清音会中的“吉他京剧”这一创意是如何产生的?

  王珮瑜:我知道梁剑峰是一个很有名的音乐制作人,弹得一手好吉他。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让我听了一段录音,是用mp3放的一段余派的唱腔。我当时感觉一下子鸡皮疙瘩全起来了,因为实在太像余叔岩先生在十八张半老唱片里的录音了。这时我才知道他自己就是一个京剧票友,特别热爱余派,也很喜欢我。之后我们常在一起聊天、说戏。有一天我突发奇想,说剑峰你弹吉他,我们来试着唱一段京剧吧。没想到这个突发奇想的效果出人意料地好,我们两个自己都觉得非常惊艳。然后一次次的摸索、磨合,我们找到京剧里面有某些板式,比如流水、快板等等非常适合与吉他合作,而最关键的一点是,剑峰本人对京剧的了解和熟稔,让他不会去破坏京剧唱腔本身的美,这是其他吉他手所无法比拟的。

  记者:有人会质疑这样的音乐组合有点“不伦不类”,您怎么回应?

  王珮瑜:首先我想说“不伦不类”是个很有趣的词,其实任何的创新和改变都曾经是“不伦不类”的,就好比梅兰芳发扬光大的“花衫”行当,还有乔布斯创造的苹果产品,这些都是打破了固有的程式规范,从没法归类,最后发展到自成一类。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尝试的吉他京剧,初衷并不是想变革京剧音乐,而是两个好朋友非常个人化的一种“音乐赏玩”。我们把京剧声腔还原成最纯粹的音乐表达,让有些说“听不懂京剧”的人,抛开唱词、抛开剧情,就从音乐欣赏的角度来感受和聆听,看看是不是更容易找到共鸣。我对京剧艺术的感染力非常有自信,这种经历过岁月打磨的艺术,往往是超越时空变换而深入人心的。所以,对于京剧艺术本体,我认为并不需要太多的改变。需要做的,其实是找到一些能够为年轻人所接受的沟通方式。吉他京剧,包括“墨本丹青版”《赵氏孤儿》的舞美包装等等,都只是吸引年轻人走近京剧的媒介——就像一扇扇的门,打开它,就有机会开始一段奇幻旅程。


(编辑:欧阳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