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味的清明节祭扫:我们该如何缅怀故人?
时间:2014年04月06日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
多地打造“绿色清明” 冀望回归缅怀感恩本真
在祭扫方式不断变迁、祭祀物品持续更新的同时,各地推出鲜花换纸钱、生态殡葬、天堂信箱等方式,打造“绿色清明”,成为一种新的祭扫风潮。
因为生态环保、操作性强,“鲜花换纸钱”活动让“花祭”更易于普及,而“花祭”的受宠,也带热了鲜花市场。
河北、陕西、广东、四川、江苏等多地的墓园推出措施,市民可以用纸钱免费换到一束鲜花。该类措施冀望用价格杠杆杜绝人们焚烧纸钱,文明祭扫。
此外,海葬、树葬、花葬等绿色殡葬方式在今年清明节前夕亦获大力倡导,四川南充还大力推介生态穴殡葬。而受“入土为安”等传统思想的影响,近年来,生态殡葬才开始被接受,人们逐渐意识到,让骨灰与自然融为一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入土为安”。
此外,各地还积极推广网络祭扫、植树祭扫、天堂信箱、家庭追思会等新型祭扫形式,鼓励人们用文明方式进行清明祭扫活动。
对此,有观点指出,清明节的内涵在于“慎终追远”,而文明低碳祭扫是大势所趋。传统的鞭炮声和硝烟最终会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鲜花、丝带等祭扫方式。
分析称,绿色、环保、文明的祭扫方式逐渐深入人心,也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清明节回归感恩、缅怀先人的冀望。
评论指出,在全社会提倡“清洁而明净”的祭祀新风中,不应把奢侈风气当成新潮,因为缅怀故人、感恩亲情才是清明节内涵的本真。一束鲜花亦能表达思念之情,我们大可不必把清明祭祀过分“奢侈化”,人们需要从实地实物祭扫转到对逝者的精神文化传承上来。
诚然,现代社会的工作生活节奏很快,商业化气息也越来越浓重,但正如夏学銮所言,亲力亲为缅怀逝者的传统,不是花钱就能替代的,只有出于真心实意的缅怀,才能让清明祭扫回归“原味”。(记者 白琥)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