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同质化矫情化平面化 影视文化创新从何入手

时间:2014年03月22日来源:《光明日报》作者:薛晋文

《中国好声音》

  在固本强基中夯实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影视文化,离不开对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承续转换,体现中华民族息息相通的“心史”和“集体情趣”,从而借助视听画面进行心灵对话与思想共鸣。在固本强基视阈下,影视文化的创新不应局限于中国功夫和戏曲脸谱,还应包括中医文化、书法文化、国学文化、瓷器文化、美食文化、忠义文化、情感文化、乡土文化、礼仪规制等民族内容的创作与传播。这些标志性的民族文化是对地域文化萃取的结晶,是中国影视文化卓尔不群的独特身份与基因,也是我们走向影视文化强国的原点和基石。事实上,只有对差异性地域文化的强势传播,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影视文化。当下影视文化创新应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由视听画面组成的意义系统,实际上是人们借此联通自己与民族的重要媒介载体,视听画面编织的意义世界,就像民族仪式或地域图腾那样,不仅能够在解释生活经验中给人启发,对社会秩序发挥有效的聚合和维系功能,而且画面间流转的艺术和思想的甘露,会润泽国民的心智和情思,涵养民族的境界与情怀。

  在兼容并包中充实内容。尽管影视文化已经吸收了传统文艺的许多营养,但仍存在浅尝辄止和浮光掠影的问题。影视文化创新需要对文学、戏剧、音乐、绘画、舞蹈等传统文艺进行再借鉴。需要再学习小说的文学性和思想性,让轻飘飘的影视作品走向沉甸甸;需要再学习戏剧艺术的叙事技巧,让影视作品不再平铺直叙和直白浅露;需要再学习音乐烘托、升华主题的韵味美感,让影视作品不再索然无味;需要再学习绘画的构图和景别设计,让影视作品不再意境萧疏……鉴于此,影视文化创新必须充实自身内容,编导演的创作重心应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上,真诚地与现实人生对话,而非在搔首弄姿的矫情中为生活涂脂抹粉,更非在云山雾罩或隔靴搔痒中糊弄观众,没有内容支撑的作品形容枯槁、思想涣散、境界鄙陋庸俗,难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更遑论穿越时空而不朽。编剧要下功夫琢磨故事的思想内涵,应反复咀嚼中外大师讲述故事的宝贵经验。总之,基于现实主义的影视文化创新,应有厚德载物的内容、气象万千的境界和博大精深的情怀。

  在影响示范中扩大影响。其一,我们应以高质量的影视故事去建构和传播国家的审美形象。高质量的故事不是对民族历史戏说、曲解或欲望化的呈现,而应真实反映本民族的社会历史生活,能够代表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能够塑造、维护和提升国家形象,从而将真实的中国形象传播给全世界。其二,我们应创新影视文化价值观去引领文化潮头。任何影视文化都应该包含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应该负载为生活分忧和人类解惑的审美理想,它们是国外观众接纳和认可的先决条件,只有他人广泛认同作品携带的价值观,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才能得以实现。其三,以改革开放成果的艺术反映去示范现代文明进程。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对亚非拉等国均有启发和示范价值,以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变迁为叙事内容的影视剧,必将引起发展中国家的极大兴趣,他们同样面临着变革的喜怒哀乐。

  总之,唯有将独特的民族性和共同的现代性进行整合重组,影视文化创新成果才有强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编辑:晓婧)
共2页  首页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