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苗阜“满腹经纶”说相声
吃惯了“卤煮”,也能喜欢我们的“羊肉泡”
——听苗阜“满腹经纶”说相声
◎ “相声也要与时俱进,时下的因素不是不能有,前提是要把相声的框架建立起来,然后借助时下的因素锦上添花”。
◎ “我是歪着走,王声是正着走,我把话扔出去,他能给拾回来,在这样的一来一去中,让观众感受到‘真’”。
◎ “我们希望将来推广陕西相声,就像赵本山老师带动东北文化,周立波老师带动上海文化一样,做到全国观众能接受的程度”。
苗阜(左)和王声组建西安青曲社,长期在剧院搭场演出
相声《满腹经纶》在北京卫视春晚播出后,让相声演员苗阜和王声这两位陕西小伙子成为今年春节最火的明星之一。观众赞叹不用网络段子,乃“业界良心”,更不吝使用,“若把《满腹经纶》放到央视春晚能够拯救冯小刚”这样的溢美之词。在今晚播出的央视元宵晚会上,苗阜和王声将为大家表演相声《学富五车》。成功不是偶然的,苗阜和王声在陕西早已小有名气,两人组建西安青曲社,长期在剧院搭档演出。此次两人表演的相声《满腹经纶》,即改编自《歪批山海经》,此前这个段子在参加北京喜剧幽默大赛时就得到了巩汉林等曲艺家的高度评价,认为坚守了传统相声的路子,演出了老一辈相声表演艺术家的风范。记者就相声的传承与发展、相声剧团的运作与经营的相关问题专访了青曲社班主苗阜。
记者:您怎么看待今年春节《满腹经纶》引起的强烈反响?
苗阜:我们之前也没想到会这么火,后来分析可能是因为今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少了,大家没看过瘾。此外,可能观众们在电视上听惯了京津风格的相声,再听我们西北风味的作品觉得新鲜。
记者:观众和网民对《满腹经纶》坚持原创,没用网络段子非常认可,您怎么看待网络段子和相声的关系?
苗阜:说真心话,观众朋友们过奖了。可能这些年,观众在电视相声中,看到的都是老艺术家们的作品。但在电视相声之外,全国的小剧场蓬勃发展,我们也加入了全国性的相声小剧场联盟,大家都在共同为推广小剧场相声努力。我们表演的这个节目只能算全国小剧场相声的缩影。在全国各地演出小剧场相声的同时,广大同仁间也在切磋学习,很多优秀的演员都在为相声努力,比我们好的演员大有人在,我们只是有这个机会展现一下。至于观众的评价,我认为这是一种期待原创的心里。但是,在我看来,相声和网络段子是一回事,它们都要让观众乐,都是以展现语言的结构魅力来取悦观众。以前各种语言类节目具有引领风尚的作用,相声演员的一句话就成为当年的流行语。现在则是网络语言主导了当年的流行语,这也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特点。
但是,相声能够流传到今天还受人喜爱,是有它独特魅力的。相声中的相,就是表演,涉及演员表情、动作、喘息、迟疑顿挫;声则指语言的内容。不管相声怎么发展,都不能脱离相声规律。老先生们一百多年来耗费了多少精神去打磨相声穿插的结构,这些宝贵的财富不是说丢就能丢的。当然,相声也要与时俱进,时下的因素不是不能有,前提是要把相声的框架建立起来,然后借助时下的因素锦上添花,过了多少年之后,哪怕抽去时下流行的内容,这出相声还能成立,还能具有打动观众的魅力,这就对了。
记者:也有观众提出了问题,反映《满腹经纶》的表演语速过快,吐字不清。
苗阜:电视相声涉及控制演出时长问题,因此,我们的表演节奏会稍微快点。我们在剧院演出的风格也是快。对于观众提出的小毛病,我们虚心接受,我们注意到,在不同平台上的演出,效果应该是不同的,我们会非常严谨地控制,改正。
记者:巩汉林老师曾评价您二位有老相声表演艺术家们的范儿,您认同吗?
苗阜:过去,我们的演出主要集中在西北,演出体量没有京津市场这么大,先锋实验相声的需求量也没这么大。因此,我们主要是按照传统相声的范儿表演。此外,西安所有能上台的老先生都在我们青曲社指导演出过。受老先生的指导,我们编写的相声,都是按照传统的技巧、技法、节奏来创作的,我和王声搭档这7年来也是按照这个路数走的。
记者:您曾说过要中兴西北相声,说这句话的背景和愿景是什么呢?
苗阜:从我开始说相声时就知道,新中国成立前,西安是国内的相声重镇,是与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南京夫子庙,沈阳北市场,济南晨光茶社齐名的,曾一度辉煌。在新时期,西安的相声艺人也一度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新作品。再后来,随着相声大环境的变化,西安的相声也没落了。我们成立班社后,也有重新回到全国相声大舞台的心愿,不能老偏安一隅。对个人来说,则是莫问收获,只问耕耘。现在,陕西同仁们非常团结,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记者:青曲社怎么样让大家接受西北相声?
苗阜:之前我们一直在剧场演出,演出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我们又主要在西安当地演出,内容也比较接地气,这是我们的优点。我们要让全国观众接受西北相声,而且是带有陕西特色的相声,像《满腹经纶》里有宝鸡话,观众也能接受。相声有倒口的传统,倒得要合适,要恰到好处,符合人物的感觉,这都是可以的。我们希望将来推广陕西相声,就像赵本山老师带动东北文化,周立波老师带动上海文化一样,做到全国观众能接受的程度。从语言上,我们可以带有地方风味,但用普通话发音,电视剧《武林外传》里的佟掌柜,就是普通话发音,又带有陕西方言味道,我们可能朝这个方向发展。
记者:现在您的同辈艺人有些去做脱口秀了,或者对相声加入了实验性的因素,您怎么看待相声的发展趋势?
苗阜:电视相声兴起后,大家都觉得相声有新鲜的平台了,我们也曾迷惘过到底要说怎样的相声。现在一些连说带唱、连说带跳,跟小品似的作品也叫相声,相声已经没有完整的定位,这些都是一种尝试。也有很多艺术家都在发声,相声还得回归原本的创作规律,其他形式的添彩会破坏相声。我们自己可能更偏重于传统相声的范儿。至于脱口秀,它跟相声不是一个范畴,相声演员去表演脱口秀,是有语言功底的优势的。但脱口秀重在抓时下的流行元素,脱口秀无法流传更久,可能流行元素过了一年,这件事就被淡忘了,关于这些元素的脱口秀的魅力可能也会大打折扣,无法形成长久保留的经典段子,这是脱口秀的创作规律。相声则要求十年二十年后还能说,对相声来说,不能长久流传的作品不是好作品。我们现在也有很多不足,也在做尝试,怎样把当下和经典结合。
记者:时代飞速发展,当下有了这么多的娱乐样式,作为一名“80后”,您认为相声对当代人的意义是什么?
苗阜:每个人都有成长的过程,我和王声在一起搭档,这么多年过去了,对事物的认知也在改变,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相声首先要让观众快乐,现代人的压力这么大,生活节奏这么快,对身心的放松需求可能更大,因此,相声首先要让人笑,这才是第一位的。同时,我们在作品中塑造一些小市民的形象,让观众自己去感悟。我们还希望观众听完相声后有一些对国学的了解。我们两个的分工也是这样,我是歪着走,王声是正着走,我把话扔出去,他能给拾回来,在这样的一来一去中,让观众感受到“真”,这才符合传统相声的规律。
记者:作为青曲社的班主,您能谈一下青曲社的运作模式吗?
苗阜:我们的社团跟别的社团是有些小区别的,现在正朝公司化转型。从社团成立,我们都是集体决策,没有一言堂,也没有出现过大的风波,我们坚持经济透明,公开。按理说,我和王声在社里领衔,工资应该更高,其实,我们的工资跟是大家一样。现在,我们在社团拿的工资是中等水平。我们始终认为打造青曲社的品牌才是第一位的,集体应该放在第一位。品牌硬了,大家的发展才能都好。现在社里的演员收入在当地年轻人中也算不错的。我们的收入构成是基本工资加每场演出提成。公司化转型会给大家更多的发展平台,当然,我们不会去介入相声之外的东西,这是底线。我们的理念是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记者:青曲社近期有什么演出计划?
苗阜:过去,我们一直坚持演出要无赞助商,纯粹靠卖票养活自己。我们害怕广告商介入之后,会有软广告要求,影响作品的质量。今年会有一些冠名演出。三月份我们会去上海演出,五月份青曲社将集体进京“赶考”。希望吃惯了“卤煮”的人,也能喜欢我们的“羊肉泡”。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