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创作思想缺乏现危机 全是包袱很是闹心
从网上抄袭几个笑话就拼凑出一段相声,如今曲艺作品中,似曾相识、思想缺乏的“新作”频现,业界人士指出创作中的危机——
相声“段子化”,全是包袱很闹心
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优秀相声小品年度评选展演活动座谈会上,与会的艺术家、曲艺作家就目前很多曲艺作品泛娱乐化的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笑应该是养心的,现在有的相声全是包袱,非常闹心。”山东曲协主席孙立生认为,故意搔人痒处引人发笑的相声,已经偏离了曲艺的本体。在大众文化甚嚣尘上的今天,文艺作品能否娱乐大众,似乎已经成为衡量其成功与否的标准。“这种标准往往掩盖了以往评价一个好作品的真正标准。”中国曲协主席姜昆表示,以恶搞、无主题、纯娱乐形象呈现于世人的曲艺,令人担忧。“这么演下去,将来相声小品大师没有了,流传下来的作品也没有了,曲艺人就是卖艺和养家糊口了。”中国曲协副主席崔凯感言。
“有的创作者从网上抄袭几个笑话,再拼凑起来,就能写出一段相声。”相声表演艺术家赵炎、相声作家马云路的体会是,如今曲艺作品中频现似曾相识的“新作”,思想缺乏的“段子串烧”,是创作者受网络文化尤其是微博文化干扰的结果。“网上有很多厉害的段子写手,语不惊人死不休,几句话能让老百姓看着过瘾,听着解气。我们总说曲艺是轻骑兵,但只拼快、狠,还是拼不过网络。”青年相声演员李伟建认为,网络时代,如果仅从逗乐角度看,曲艺受到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以前很多奇人异事、新鲜信息,人们都能从曲艺里获得,如今这个功能被新媒体取代了,上午发生的事,下午就有人用它写搞笑段子。”相声作家邹僧说。
微博段子的传播方式令曲艺作品的接受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相声加点网络语言,创作起来不费劲。没有思想,没有主题,就是能乐,有的观众还挺喜欢,有主题,有思想,反而未必受欢迎。”李伟建表示,这是现在小剧场相声创作的一种普遍倾向。“电视节目、晚会导演对相声的要求是包袱皮不能太厚,五分钟甚至一分钟一个包袱,没有铺垫,包袱不可能抖得响,影响了技术含量,这种作品含金量低。”相声作家全维润说。很多曲艺表演者、创作者反映,目前观众喜闻乐见的要么是传统相声,要么是网络戏谑话语、微博段子的大杂烩,新写的作品目前还未找到传统与流行之间的合理结合点。
曲艺创作者怎么和网络段子、小剧场作品竞争,应不应该改变自身,去抢占大众娱乐文化阵地?“光有笑料那不叫曲艺。”“讽刺传统不能丢。”“好的曲艺作品应该让人笑后更觉益处多,这是唯一标准。”“功夫、智慧、境界三者有机融合才是好作品。”曲艺作家张振彬和全维润、孙立生等表达了各自的坚持与坚守。
“网上的素材不用,观众觉得你不入时,全用,又会很快过时。网络段子堆砌出来的作品,确实能让观众笑,但能不能留下来?能不能让人回味、禁得住推敲?”李伟建表示,曲艺创作还是应该从主体入手,先有喜剧结构、包袱结构,再融入网络元素。“锦上添花的前提是有‘锦’,可是现在我们在琢磨‘花’方面下的功夫比较多。”李伟建说。
青年相声作家成杨表示,小剧场的优势是“接地气”,了解观众喜好和需求,很多新的社会动向可以第一时间反映,但还要在接地气的基础上再提高,那就是传播正能量。他说,这个时代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现象,小剧场的青年创作者、演员需要善于发现这些问题、现象,用年轻一代的观点去呈现、阐释,这样就能创作出既接地气又传播正能量的新作品。(记者 怡梦)
(编辑:子木)